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

位於河南省新縣縣城首府路,占地1980平方米,前後有五進大院,七棟老式閣樓,共有房屋61間。

(圖)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舊址,是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典型的新縣民居建築風格。

簡介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位於縣城首府路,占地1980平方米,前後有五進大院,七棟老式閣樓,共有房屋61間。1931年2月,紅軍攻克新集(今新縣城),鄂豫皖蘇區黨政軍機關先後遷到這裡。5月,黨中央在此建立了鄂豫皖分局,同時成立了鄂豫皖軍委。鄂豫皖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之後,這裡便是其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黨在此領導邊區軍民進行武裝鬥爭、政權建設和經濟文化建設,連續粉碎敵人一、二、三次“圍剿”。1932年9月9日,第四次反“圍剿”失利,新集城陷落,鄂豫皖中央分局機關隨紅四方面軍撤離。當年分局下設機構鄂豫皖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少共分局及部分領導人的住室及其生活用具至今保護完好。大門上方懸掛徐向前同志題寫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匾額。此舊址於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典型的新縣民居建築風格。

舊址位於新縣城內首府路27號,座東向西,後至生產街。共有閣樓式磚木結構清末民居用房50間,前後5排,每排7間,加上其它用房15間。東西長90米,南北寬22米,總面積1980平方米。

舊址原為新集大地主劉彝武的私人住宅。由於街道拓寬,將原舊址的第一排拆除後,第二排房面按第一排式樣恢復。

整個建築結構緊湊,庭院對稱,廊檐寬闊,宏敞明亮,寧靜幽深。門樓式大門,上方懸掛著徐向前同志1980年4月為舊址題寫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匾額,頂部是花磚挑脊,兩端有燕尾山牆,大門前有石鼓門磴一對。左右臨街牆上為五對圖案花窗,中間一條長廊把整個建築分成南北兩部分。從門樓進入長廊,有一道木隔扇門,裡邊是長方形天井小院。長廊兩邊的房屋各自組成4個方形天井小院,院內地坪用石條鋪砌,四周有廊檐圍繞。檐柱上原來鑲嵌有精美的卷草花撐。

1931年2月新集解放, 5月12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新集正式成立。分局直隸於中央政治局,其職權代表中央而高於省委。分局委員共十一人,其中中央指定八人,即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曾中生、王平章、蔡申熙、舒傳賢、鄺繼勛,另補選三人,即周純全郭述申高敬亭。候補分局委員有甘元景等十五人。

分局既是中央代表機關,又是鄂豫皖地區黨組織的最高領導機構。鑒於這種做法不便於工作,遂根據《中央關於鄂豫皖省委的決議》又組成了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組織部長高敬亭,宣傳部長成仿吾,省委常委還有鄭位三汪友清(女)、耿顯義等七人。
分局、省委成立後,領導了鄂豫皖人民在軍事鬥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連續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同時蘇區的政權建設、經濟文化建設和土地革命運動也廣泛開展起來。

1932年夏,國民黨調集重兵對鄂豫皖發動大規模的第四次“圍剿”。我軍在反“圍剿”鬥爭中,由於張國燾“左”傾冒險,導致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利,新集於1932年9月9日淪陷。鄂豫皖分局機關隨紅四方面軍撤離。當年分局下設機構,鄂豫皖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少共分局及部分領導人的住室及其生活用具至今保護完好。

建國後,新縣兵役局、財政局、稅務局幹部家屬先後進住。1979年省文物局撥來專款對舊址進行全面維修,恢復其原貌。

相關介紹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位於縣城首府路,大門上面懸掛著1980年徐向前同志題寫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匾額。

(圖)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沈澤民辦公室兼住室

第一排房屋南側三間為成仿吾辦公室兼住室,北側三間為陳昌浩辦公室兼住室

第二排南側三間為沈澤民辦公室兼住室,北側三間為郭述申辦公室兼住室

相關信息

門票價格:15元
營業時間:早上8:00——下午6:00
地 址:河南省新縣首府路
郵政編碼:46555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質詢電話:0376——2987522
投訴電話:0376——2987522
傳 真:0376——2987522

交通路線

(圖)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

1. 沿朝陽路向西 136 米
2. 向左轉,繼續沿朝陽路前行 220 米
3. 在潢河北路向右轉 1.2 公里
4. 沿潢河南路繼續前行 1.1 公里
5. 向右轉進入首府路 111 米
6. 向左轉,前往首府路 280 米
7. 在首府路稍向左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