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丹青

丘丹青

28、1988年廣東漢劇《昭君行》,廣東漢劇院演出。 29、1988年廣東漢劇《憾戀》,廣東漢劇院演出。 30、1989年廣東漢劇《游武廟》,廣東漢劇院演出。

1,個人簡介

丘丹青,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被授予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編劇創作戲劇文學作品32部,曾獲廣東省首屆魯迅文藝獎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文化部鼓勵獎。著有大量格律詩詞,發表在《嶺海風騷》、《嘉風》等詩詞期刊上。著有《花燈詩劍——丘丹青戲文選》。

2,丘丹青原創作品編年表

1、1949年與吳璇、楊鼎新合作,根據趙樹理同名小說改編話劇《小二黑結婚》,大埔文工團演出
漢劇《花燈案》

2、1951年根據孔厥、袁靜同名小說改編話劇《血屍案》,大埔勝利劇社演出。
3、1952年歌劇《雁洋恨》,大埔縣土改宣傳隊演出。
4、1956年電影文學劇本《在洪流里》,參加上海全國電影劇作講習會。
5、1960年廣東漢劇現代戲《人約豐收後》,廣東漢劇院演出。
6、1961年廣東漢劇歷史戲《西岩寺》。
7、1961年廣東漢劇《繡讀記》。
8、1962年廣東漢劇《花燈案》(三場版),廣東漢劇院演出。
9、1962年與陳葆祥合作廣東漢劇神話故事劇《仙蜜》。
10、1964年根據曹禺梅阡同名話劇改編廣東漢劇《膽劍篇》,廣東漢劇院演出。
漢劇《熱嫁冷婚》
11、1964年根據梁斌小說《播火記》改編漢劇現代戲《葦塘星火》,廣東漢劇院演出。
12、1966年與陳葆祥合作廣東漢劇現代戲《焦裕祿》,廣東漢劇院演出。
13、1970年山歌劇《家內有家》,梅縣地區山歌劇團演出。
14、1973年廣東漢劇現代戲《半邊天》,廣東漢劇院演出。
15、1975年與張紫林、薛存忠、謝猷華合作山歌劇《三代犁手》,梅縣地區山歌劇團演出。
16、1977年山歌劇《特別午餐》,梅縣地區山歌劇團演出。
17、1979年根據曹禺于是之同名話劇改編廣東漢劇《王昭君》,廣東漢劇院演出。
18、1980年與劉興集合作改編廣東漢劇《鬧嚴府》,廣東漢劇院演出。
漢劇《游武廟》劇照

19、1981年廣東漢劇《險婚記》。
20、1982年廣東漢劇《花燈案》(六場版)廣東漢劇院演出。
21、1982年廣東漢劇戲曲藝術電影片《時遷偷雞》。
22、1982年廣東漢劇戲曲藝術電影片《翁媳會》。
23、1982年廣東漢劇戲曲藝術電影片《送京娘》。
24、1983年廣東漢劇《玉箏記》,廣東漢劇院彩排。
25、1984年廣東漢劇《詩劍魂》(原名《丘逢甲》),廣東漢劇院演出。
26、1985年廣東漢劇《寒衣謎》,廣東漢劇院彩排。
27、1986年廣東漢劇《包公與妞妞》,廣東漢劇院演出。
28、1988年廣東漢劇《昭君行》,廣東漢劇院演出。
29、1988年廣東漢劇《憾戀》,廣東漢劇院演出。
30、1989年廣東漢劇《游武廟》,廣東漢劇院演出。
31、1990年廣東漢劇《熱嫁冷婚》,廣東漢劇院演出。
32、1992年與塗公卿合作廣東漢劇現代戲《紅葉綠葉》。

3,所獲榮譽

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梅州市勞動模範
1987年被梅縣地區行政公署記大功一次
漢劇《花燈案》獲廣東省第一屆魯迅文藝獎戲劇二等獎
漢劇《丘逢甲》獲首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文化部鼓勵獎
漢劇《包公與妞妞》獲第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劇本一等獎
漢劇《寒衣謎》、《熱嫁冷婚》獲廣東省文化廳專業劇本獎
漢劇《熱嫁冷婚》獲得梅州市第二屆藝術節編劇二等獎
漢劇《昭君行》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獲廣東省慶祝建國40周年優秀作品評選紀念獎
詩歌《古梅贊·梅州頌》獲梅州市“梅花與梅州人精神”詩歌創作大賽入圍獎
1998年6月,由中共梅州市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劇協、省藝研所和廣東漢劇院聯合主辦了“丘丹青劇作研討會”

4,作品評價

《包公與妞妞》: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重新處理傳統題材,在塑造包公這一藝術形象有新突破的好劇目,是重新編寫傳統題材的劇目的一次新收穫,值得我們充分重視。脫胎於元雜劇《陳州糶米》,但不是一般的整理或改編,而是作者採用《陳州糶米》劇的若干素材,摻進作者對包拯這一個特定歷史人物及其傳說故事的認識和理解,進行藝術構思,在刻畫人物,塑造典型,布置戲劇衝突,安排情節結構,運用語言等備方面重新創作,表達了嶄新的主題思想。
《寒衣謎》:取材於廣東漢劇傳統劇目《蘆花雪》。作者對《蘆花雪》所表現的社會現象作出了自己獨到的歷史的理解,從而在《寒衣謎》的表現上,他用情節表現夫權的影響而又不是著重批判夫權,既表現李氏近乎狠毒的惡作劇而不著重於鞭撻她的報復心理和她的行動,而在引導讀者觀眾一起來完成一個寓有哲理性的新的解釋,無疑,它具有一定的深層意識,這是《寒衣謎》可貴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