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出版物

2015年3月成功舉行了《中華金氏錄》首發式和書畫義賣。

《中華金氏錄》全書45萬字,6章28節,上溯唐虞上古時代,下迄明清至現代,系統記錄了金氏宗族起源、繁衍、傳承的歷史,科學地梳理了金氏宗族遷徙和發展路線圖,記載了大量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貢獻的金氏族人,是一部很有文化價值,具有歷史實錄、志書風格、譜牒屬性的著作。

2013年應宗親讀者要求,《金氏世界》定為雙月刊,逢雙月出版,全年6期。

《金氏世界》為世金總會會刊,是面向天下金氏和金氏文化愛好者的綜合性期刊。

組織活動

2015年5月9日,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秘書處在福州召開世金總會第三屆籌備工作會議,總結乙未年陝西茂陵公祭活動情況,研究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工作。

2014年9月26日上午,被國台辦批准為2014年對台交流重點項目的“唐人故里·閩台祖地”第六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在固始縣華夏根親園廣場開幕。來自東南亞和台港澳地區以及福建、北京等省市的政要、學者、宗親代表等11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世金總會主席金朝水,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建金氏組織負責人金松應組委會邀請出席盛會。

2013年8月18日,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雲南分會暨雲南金氏宗親聯合會成立。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2013年2月28日,茂陵博物館與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正式簽訂《合作保護金日磾墓園協定書》。

2012年12月2日上午,“世金總會”湖北金氏宗親聯合會(簡稱“湖北金會”)正式宣告成立。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2012年6月30日,“世金總會”浙江金氏宗親聯誼會正式成立。

2012年1月22日,“世金總會”福建金氏宗親聯合會在福建莆田秀嶼水潮村舉行教育扶貧助學金髮放儀式,以鼓勵金氏宗親學生的學習熱情。

2011年(辛卯年)10月2日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組織來自中國大陸20多個省市和韓國金氏代表350餘人在山東曲阜少昊陵隆重舉行“天下金氏公祭金氏人文共祖少昊金天氏大典”。公祭少昊金天氏的紀念寶鼎在少昊陵享殿大埕前永久安放。

2011年5月1日下午,從正在中國福州召開的世界金氏第二屆代表大會上傳出喜訊:廣東、浙江、福建3座金氏祠堂,被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授與“中華孝道文化教育基地”。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這3座金氏祠堂分別是廣東省潮汕金氏祖姑祠、福建省閩侯新洲彭城金氏宗祠、浙江省蒼南縣前後金金氏宗祠,都是當今天下金氏名聲顯赫的祠堂。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金氏歷史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日磾"讀作"密滴")。除上述兩支金氏外,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還有一系金氏是由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

金姓的郡望有彭城、京兆、丹陽。

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即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後”。少昊是古代東夷部落首領,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號為金天氏。《帝王世紀》上說:少昊自窮桑登帝,後徙曲阜。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形成望族。

漢武帝元狩二年,漢武帝派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擊匈奴,這年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隨渾邪王歸漢,因日磾篤實忠誠,為漢武帝所信愛,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其子孫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為內侍,與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

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 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

金姓各朝名人,唐代有金忠儀,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

宋代有金文剛,休寧(今屬安徽)人,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

元代有學者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

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對《水滸傳》與《西廂記》進行批改。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

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

世金總會人物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

金振民,中科院院士、構造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金永健,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 金德水,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榮譽主席: 金能籌: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 金 異: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名譽主席: 金惠欽:福建省工商聯原黨組書記;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 金向陽:浙江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 金大勇:國土資源部土地監察局局長 金國慶:江西省信息產業廳原副廳長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禮儀教授第一人 金正強:貴州省科技廳黨組成員;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金美麗:泰國金氏宗親總會理事長 金龍鶴:韓國國務總理直屬SAEMMANKUM委員會委員 金耀泉:菲律賓華商潮人聯誼會副理事長 金聰字:台灣金氏集團董事長 金鐵平:福建省政協副秘書長;民進福建省委專職副主委 金細安: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 金章旭:九三學社福建省委原副主委 金壽虎: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金堅范: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 金長平:南昌鐵路公安局局長 金俞伯:香港伯恩能源有限公司 金岩石:原國金證券經濟學家 顧問: 金炯然:湖南省岳陽市物價局原局長 金昌營:福建省福州市國稅局原副局長 金 驥:國電集團江蘇龍源風力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金武昌:台灣成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技術進修補習學校 金曙光:原廣東明陽電力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金南宜:江西省鹽務局副局長 金 德:江西省人民政府機關事務局局長 金振東:解放軍第二大學長海醫院 金 波:二炮文工團 金慶禮:甘肅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 金 勇:江西省鹽務局工會主席 金 平:河南省固始縣委副書記 金澤洲:湖北省英山縣扶貧辦原副主任 金文亨:福建省莆田社科聯原主席 金森山:中國香港攝影報社 金寶山:河南博林置業有限公司淵源 福建 據《金氏家譜》記載福建至漢晉時就有金氏族人遷居閩長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縣城東)至五代時閩國王政,王曦兄弟爭權,致使閩疆大亂,禍及群黎,各大族群相繼出逃避難,金氏祖上也開始駕海揚帆遷徙至吳越國溫州平邑等地發展,直至清朝後期赤岸已無金氏族人居住,但大榕樹和長溪石橋見在。 唐河南光洲固始人氏,金衡,字秉政,號六行平一,於唐中和元年(881)年辛丑科進士,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後憤中原多故,朝政日衰,遂棄官攜眷入閩追隨舅王審知,首遷長樂吳航,隨即轉福州定居,並在其麾下為中書參軍,金衡墓葬東關外金雞山。其子金弼,閩王授指揮史,贈諫議大夫,金弼墓葬東關外金雞山。後裔十一世祖金達知宋末轉遷福建溫陵(今泉州)。 據《莆田縣誌》記載,唐時就有中原金氏定居莆田,後裔金鯉重中進士。為官後舉家遷出,已無後代留居莆田。莆田金氏主要為清康熙年間莆田縣令金高謝的後裔,主要定居在莆田秀嶼水潮村。 宋金騫由溫州鏡口遷閩福寧長溪(今霞浦)蘇洋村,其孫金洪由蘇洋村轉遷楊梅村(今壽寧城關),金洪子金敬於宋徽宗政和丁西年(1117年)由楊梅村遷居壽寧大安。 元至順年間(1330-1332)武略將軍金吉一安由上都奉旨入福建泉州平亂,定居泉州清源。 浙江 浙江是金姓大省,是金姓不同源流匯聚的縮影,而且是劉改金人口最集中的區域,浙江境內11個地市都有金氏聚居地、發祥地。 蘇州張家港金村,系出金七,原名金守智,字湖泉,金冠之子。他在金氏七世孫中排行第七位,故又名七房公。《金氏家乘》中記載“七房公又名金七,明嘉靖年中,抗倭身亡,朝廷下旨封祭。以外孫(甥)徐姓為子,今俱冒金姓不錄。墳在古號名七房墳”。 蘭谿市桐山後金村,居住著1000多名金姓村民,他們都是金景文、金履祥的後裔。桐山後金村德仁文風浩氣長存,才子輩出,科舉得中二百餘人。有“才子之村”的美譽。村里準備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以仁山書院為載體,開闢鄉村文化游。 浙江桐廬金家村現有金姓宗親100多人,據譜記載,該村金姓系金日磾後裔,現居村裡的五世同堂,為日磾公七十一、二、三、四、五代子孫。始遷祖為日磾公三十三世孫,鼎盛時期為明清。 廣東 汕頭金家村,潮汕金氏始祖恭烈公,諱民欽,字仲敬,出身南京四牌樓下,追隨朱元璋抗元打天下,功在明室,授千戶之職.洪武二年(1369年)蒞任廣東潮州府。後來卜居饒平縣隆眼都後溪鄉(今屬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後溪村),開啟金氏基業,成為潮汕金氏始祖,故居、墓葬尚存。潮汕地區有金氏族人約有2萬人,大部分奉恭烈公為共祖。
江西 江西永豐,據《永豐金氏族譜》原始記錄,這裡金氏傳人為西漢名人金王孫(漢景帝至漢武帝年間人物)苗裔,世居曲阜,後避朱泚之亂,乃遷居汴梁。南宋靖康之亂,金安世之子金吉成扈駕南下,在永豐定居下來,成為永豐金氏肇基之祖,已近千年歷史。 湖北 椏丫塘金、連塘金、上金、下金四個莊門均為千三公支下受二公後裔,均由鹹安區桂花鎮金家灣遷出,同氣連枝一脈相承。自明弘治年間在相公祖率子侄允能、允涼、允志三公遷入馬橋,傳20餘代,而後陸續遷出者數十人,有遠遷至四川錦城、陝西、江西等地者,也有遷至本省襄樊、宜城、鍾祥、武漢等地者。其中連塘金、椏丫塘金地處鹹寧市區潛山腳下,共百餘人口;上金、下金位居鹹安區馬橋鎮馬橋村,一條南北向馬路串聯起這兩個村莊。上金原名戴伍塘,屬受二公支下仲寶公之子命臣公後裔,由上清溪堡周家堝口遷居此地,共200餘人口。下金原名荷珠壠,受二公支下仲寶公後裔,共200餘人口。
義門金彥公元477年在峽江厚聚開基,其後裔多遷湖廣,其十八世清公支系遷古泥湖沔陽,即今之仙桃。 陳場鎮金嶺村,這也是金彥後裔清公系三十七世瞻沂從吉安森塘(今丁田)遷沔陽,即今之金嶺。全村金姓一千多人。 鹹寧市金盆莊,又名老屋金,位於鹹安區汀泗橋鎮洪口村。千山公後裔,祖上受二公由通山雨山源遷居鹹安區桂花鎮金家灣居住,後因族大丁繁,於明朝正德十六年,命珊公同弟命瑚公復遷金盆莊落葉,相傳20餘代。現有男丁138人。 安徽 安徽省安慶、無為、銅陵、南陵等地,祖先都是漢代金日磾。 雲南 陸良縣馬街鎮金家村,始祖金慶高江西撫州府南城路金家村人,於洪武年間隨沐國公征南定居昆明小東門。 河南 固始素有“中原第一僑鄉”,是“唐人故里,閩台祖地”。歷史上曾四次大規模移民南遷閩粵,特別是台灣地區100個大姓中,有87個姓氏家譜上標明祖籍在“河南光州固始”,金姓也是其中之一。 貴州 春秋戰國時期在貴州境內建立的金竹夜郎古國的後裔就以金為姓。隨著時代的變遷,各支派金氏族人從各地遷徙入黔,分布貴州各地,形成了如今貴州龐大的金氏族群。 山東 棗莊金氏,自明朝萬曆年間,鼻祖金車傳續後代,形成棗莊一大姓氏宗族,在九世分支;金莊.三合莊.窯神廟.棗莊街四支,金氏家族繁衍壯大。因早期未有記載,難以稽考,五世至九世墓林地《原棗礦俱樂部一帶》金家林大石碑文記載為:“大清雍正六年,金氏高祖置墓林地該說——家考.遷移.分支等。”一九五四年及一九五七年分兩次將金氏祖塋四支遷移至東上林。遷墳高祖約一百六十餘位後安葬棗莊街支先輩四十餘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