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選擇北京

基本信息

文章名稱:世界選擇北京
作者:王軍 劉江
創作年代:2001年7月13日
文章體裁:新聞稿
入選教材:人教版高中選修教材《新聞閱讀與實踐》第三單元《通訊:講述新聞故事》第二篇課文

原文

“北京成功了!”
北京申奧成功瞬間

“我們贏了!”
台北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08分,新華社赴莫斯科記者發來急電:2008年奧林匹克盛會選擇了北京。
瑞士奧委會主席沃·卡奇當即向北京奧申委表示祝賀: “現在應該是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候了。”加拿大體育部長丹尼斯·庫珀說:“結果就是結果,今天北京很幸運。”
這是世界對北京的選擇。
天安門廣場,人潮歡涌,其情撼地震天;中華世紀壇,鼓樂高亢,其勢排山倒海。
曾經的坎坷化作今夜的輝煌
讓時光倒流。
1993年9月23日,北京僅以兩票之差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當中國在悉尼奧運會上以金牌總數第三實現歷史性突破的時候,當中國的綜合國力一步步增強、人們的奧運情結越來越濃烈的時候,8年前的這一幕,仍如此真切地擾動著人們的心緒。
曾經的坎坷,已積澱成神聖而執著的理性……
讓時光倒流。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

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的聖火,在希臘雅典燃燒。此前,國際奧委會的一封邀請函寄至清政府,可正值中國甲午戰敗,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朝統治者哪還有暇顧及奧運!
1915年,國際奧委會又一次發來邀請。然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國內的護法戰爭,中國又一次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擦肩而過。
1908年,《天津青年》首次提出: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
這一聲聲呼喊,在那箇中國人被蔑稱為“東亞病夫” 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壯與高昂。
這一切,使今夜的喜悅變得凝重……
讓時光倒流。
2008北京奧運會吉祥物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看台上的中國全國體育協進會幹事宋如海百感交集,反覆用英語吟誦“ 奧林匹亞”,忽然喊出一句中國話:“我能比呀!”
後來,他將奧林匹克運動會音譯為“我能比呀!”
代表中國實現“我能比”這個願望的,是1932年的東北大學學生劉長春。
在愛國將領張學良的資助下,他隻身在海上飄泊21天到達洛杉磯。
疲憊不堪的劉長春在男子100米預賽中,一路領先70米後,腳步明顯吃力,最終被淘汰。
1936年柏林奧運會,進入撐桿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符保盧,竟買不起比賽用桿;1948年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是參賽團中唯一住不起奧運村的。
這不堪回首的一頁,已被我們翻過。
昨日的悲歌,只會使今天這不眠的狂歡,更加酣暢淋漓!
“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1921年至今,中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兩個80年。
前80年,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後80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最悲慘的境遇走上光明的道路。
1979年,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得到公正、圓滿的解決。
1984年7月29日,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一聲槍響,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紀錄成為歷史!
在這個曾經苦難深重的國家,人民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夢與體育是如此密不可分。
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
不能忘記,80年代,女排精神給人們帶來的巨大鼓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時代強音。
從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的15枚金牌,到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的28枚金牌,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國際公認的體育大國。
可是,“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上世紀初,同胞的呼喊猶在耳際。
這是一個不畏懼任何艱險的民族。8年前北京申奧失利之後,人們高呼的口號是“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8年來的事實回應了這一聲吶喊。2001年5月,香港《財富》論壇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從1870年到1930年,60年時間人均收入增長三倍半;日本從1951年到1975年,25年時間人均收入增長6倍;而中國從1977年開始,短短20年時間,人均收入增長了7倍。
中國走向世界的腳步不可阻擋。奧運之夢牽繫著中華民族為創造人類文明共同奮鬥的理想。
人類一次智慧而詩意的選擇
2000年9月9日。北京。
北京奧運會場館——“水立方”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信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信中說:“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並且迅速發展的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論對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
2001年5月15日。瑞士洛桑。
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公布了對2008年奧運會5個申辦城市的評估報告,其中特別指出,2008年北京的奧運會將為中國和世界體育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
中國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舉世皆知。
“在北緯40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歷經3000年而不衰的都城。古蹟之多,勝過羅馬;氣魄之大,勝過巴黎。”
今日中國已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誰能漠視這個巨大市場給予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新北京,新奧運”,已不僅僅是響亮的口號。
律動著來自世界各地電波的網際網路,已成為公眾表達意見的視窗。在北京奧申委網站上,一次為支持北京申奧而舉辦的簽名活動中,僅一個月簽名者就達100萬人。
20多家民間環保組織加入北京申奧隊伍;“綠色社區”活動,正由居民們自發推行。
“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正實實在在地成為中國賦予奧林匹克運動的嶄新內涵。
1913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寓意深遠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五環”標誌,以象徵五大洲通過體育緊密聯繫在一起。
奧林匹克聖火就要在古老的中國燃燒。時間將證明,這是人類的一次智慧而詩意的選擇。
“1908—2008”,從第一個中國人提出申辦奧運會,到北京主辦奧運會,歷史的回聲將穿越整整一百年。這看似巧合,卻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新華社北京2001年7月13日電)

課文分析

就報導選題來講,事件通訊當然要報導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北京申奧成功,不僅對中國,對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件。作者抓住這樣重大的事件進行深入報導,新聞性是非常強的。
通訊和訊息不同,報導這樣重大的事件,要有深度、有廣度,要抓住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反映一個明確的主題。這些需要作者在寫作時認真考慮,精心構思。總的來說,這篇事件通訊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題意義明確。世界選擇北京,為什麼?作者從申奧的歷史和現實中,深入思考,精心提煉主題。中國百年奧運的艱辛是和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緊密相連的;中國人民呼喚著奧運,期盼著奧運,體現了中國人民振奮圖強、復興中華的心聲。而上一次申奧的挫折,也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弦。中國需要走向世界,而世界也需要中國。世界選擇北京──這是“人類一次智慧而詩意的選擇”。中國已經昌盛起來,再不是那個被人輕視的“東亞病夫”,中華民族再次復興,“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舉世皆知”,“今日中國已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誰能漠視這個巨大市場給予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選擇北京,是智慧的選擇;“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古老的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當代中國人對環保的關注與追求,中國日漸強大的科技力量,無不為“聖火”在這方土地點燃提供了豐富的“內涵”,選擇北京,是詩意的選擇。作品通過北京申奧成功這一事件的報導,回顧了中國的百年奧運史,表達了對北京申奧成功的興奮與自豪。
材料組織精當。就北京申奧成功這一事件寫通訊,可選擇的材料是非常多的:奧運會有百年的歷史,其中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可以說車載斗量。中國百年近現代史,更是波瀾壯闊、悲恨交加。作者在文章中圍繞主題的表達,選取了許多材料,這些材料時間跨度很長,範圍也很廣。怎樣組織好這些材料,使眾多材料能起到突出主題,而不是湮沒主題的作用,作者是下了一番苦功的。首先根據歷史與現實,剪裁材料。歷史材料部分,又分為兩類。一是舊中國:屈辱的社會境況和參加奧運會的窘迫遭遇,以及中國人期盼在奧運會上為國爭光的悲壯心情。一是新中國:中國在奧運會中地位的逐漸提高和中華健兒在奧運會上輝煌的戰績,並因此得到世界的尊重的事實。這個部分由遠及近,由弱到強,將中國人的奧運之路勾勒得清晰明了,材料多而不亂,主題意義自然呈現。現實材料部分,主要圍繞申奧活動安排材料: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努力,國際奧委會領導人的支持,中國強大的國力基礎,中國人民極大的奧運熱情,北京在環境方面的承諾,中華文明深厚的文明底蘊等。由高到低(由領導層到普通民眾),由點到面(由北京到中國國情、中華文明),材料組織條理清楚,次序井然。
敘事線索清晰。材料組織得當,自然敘事就會清晰。從這篇通訊整體來看,作者採用時間順序進行敘事:舊中國屈辱的境況(即“曾經的坎坷”,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悲慘遭遇)—新中國民族的振興(即“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中國在奧運會上“零”的突破到世界公認的體育大國,中國國勢漸強)—中國人民申奧的熱情和努力(中國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世界重視中國的發展)。作者以這條主線,將眾多的材料串聯起來,使讀者能夠清楚地了解中國與奧運的歷史,了解中國申奧的背景、理想和努力。並在這樣的了解中,感受到文章蘊涵的主題意義,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深入挖掘內涵。新聞通訊不僅要把新聞事實深入地報導給讀者,更重要的是把新聞事實中蘊涵的意義挖掘出來,傳達給讀者。申奧成功,對中國對世界來說,並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而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對中國人民來說,申奧成功,意味著中華民族擺脫歷史的屈辱重新振興,意味著“中華民族為創造人類文明共同奮鬥的理想”的實現,意味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和“中國走向世界的腳步不可阻擋”;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中國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得到承認,意味著中華文明得到尊重,意味著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認可。申奧成功所蘊涵的現實和歷史意義不止這些,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各抒己見。
這篇通訊在表達方法上,也是很有特點的。(1)事實豐富、充實,作者引用許多典型的事實材料,見證中國百年奧運歷程,而且每個事件發生在哪個年代,都非常明確,不用含糊的日期代替。(2)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如“天安門廣場,人潮歡涌,其情撼地震天;中華世紀壇,鼓樂高亢,其勢排山倒海”,“昨日的悲歌,只會使今天這不眠的狂歡,更加酣暢淋漓”等句,作者直抒胸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3)適當評論,如“時間將證明,這是人類的一次智慧而詩意的選擇”,“這看似巧合,卻蘊含著歷史的必然”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現了作者對現實和歷史的洞察力。

課後練習

一、事件通訊力求將新聞事件置於廣闊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和比較,以寫出事件的深度和廣度。說說這篇通訊怎樣富有激情地闡釋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理解通訊的主題意義。
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是非常豐富的,具體參見“教學指導”。
二、這篇通訊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這樣的結構對表現文章的主題有怎樣的作用?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了解通訊結構的作用。
文章按時間順序敘事,由舊中國屈辱的境況(在奧運會上的悲慘遭遇)—新中國民族的振興(在奧運會上“零”的突破到世界公認的體育大國)—中國人民申奧的熱情和努力(中國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世界重視中國的發展),展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歷程和中國人民對奧運的夢想和追求,表現了世界選擇中國的主題意義。
三、事件通訊敘事有一定的線索和脈絡,文章中所記述的“呼喊”和“口號”,在結構上起怎樣的作用?包含了怎樣的深刻內涵?
本題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事件通訊的敘事線索。
“呼喊”,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企盼,以及對奧運的夢想和追求;“口號”代表了“中華民族為創造人類文明共同奮鬥的理想”,代表了中國人民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堅定決心。每一次“呼喊”和“口號”都與一定社會歷史背景相聯繫,反映了中華民族由屈辱到復興的過程中對參與奧運、舉辦奧運的期盼,它們串聯起來,形成了中國百年奧運史的清晰脈絡。每一句“呼喊”與“口號”都有各自的內涵,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比如《天津青年》的“奧運三問”,表達了近代中國人對參加奧運盛會的期盼,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自立乃至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期盼。
四、仍以通訊標題為題,將本文改寫成一則訊息,不超過300字。
本題旨在讓學生了解通訊和訊息的區別。
答案略。

課文相關

北京申奧大事記
1998年11月,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後對申辦工作進行了研究,決定由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國奧委會遞交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申請書遞交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9年1月6日,中國奧委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全體會議,審議並批准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
1999年4月7日,北京市市長劉淇和中國奧委會前主席伍紹祖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正式遞交了北京市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
1999年9月6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組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並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北京奧申委辦公地點在北京新僑飯店。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工作正式啟動。
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奧申委舉行第二次全體委員會,通過表決確定了2008年奧申委會徽和奧申口號,奧申網站正式開通。奧申口號為:新北京、新奧運(英文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
2000年2月2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宣布,在2月1日報名截止日期之前,有10個城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這10個城市是:中國的北京、泰國的曼谷、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古巴的哈瓦那、埃及的開羅、日本的大阪、法國的巴黎、西班牙的塞維亞和加拿大的多倫多。
2000年2月24日,北京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率代表團出席2008年奧運會申請城市聯席會議,國際奧委會提出了包括6個方面的22個問題。執委會將根據各申請城市的“答案”遴選申辦候選城市。新的申辦程式,約法三章:不允許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申辦城市,也不允許申辦城市走出去拜訪國際奧委會委員,不準送禮。
2000年6月20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宣布,10個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全部在規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申請報告,回答了國際奧委會2000年2月向它們提出的22個問題。
2000年8月28日19時39分,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之一。一同進入候選城市的還有:土耳其伊斯坦堡、日本大阪、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這標誌著申辦2008年奧運會工作從此進入“決賽”階段。
2000年9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悉尼召開了由5個入選申辦2008年奧運會城市參加的通氣會,會上確定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5個申辦城市的考察時間。在5個城市中,北京將於2001年2月20日至25日第一個接受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考察,隨後是大阪、多倫多、伊斯坦堡和巴黎。
2000年12月13日,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在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陳述報告。
2001年1月14日,北京奧申委宣布,聘請鄧亞萍、鞏俐、楊瀾和桑蘭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此前北京奧申委曾聘請香港電影明星成龍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時,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秘書長王偉一行5人,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
2001年2月21日上午,國際奧委會評估團17名成員在北京飯店陳述廳聽取了北京奧申委第一天的陳述報告。
2001年5月15日晚8時,國際奧委會通過其官方網站公布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5個申辦城市的評估報告,北京、巴黎、多倫多處於領先集團。
2001年7月12日晚,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在莫斯科著名的大劇院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並宣布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開幕。
台北時間2001年7月13日19:10,北京申奧代表團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第四個出場進行申奧陳述。
台北時間2001年7月13日22∶10,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