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

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1984年停工。2002年4月解密,4月24日,涪陵區白濤鎮遊客進入816地下核工程參觀。

工程建築

據了解,816軍工洞體曾經是一個核工廠實體,完全隱藏在涪陵金子山山體內。該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總長約20餘公里,共有大型洞18 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豎井更是多達130多條。該工程歷經17年建設,1984年工程接近收尾,但隨著國際形勢好轉被國家緊急叫停。

開放限制

雖然816軍工洞體已經對公眾開放,但對遊客遊覽的限制仍然十分嚴密。記者在現場看到,洞口設有官兵“把守”,只有持有參觀證件的遊客才能獲得允許進入。

“目前向公眾開放的是816軍工洞體核反應大廳,僅是整個洞體的十分之一。”816軍工程洞體防護與維護項目部總經理胡林丹介紹,核反應堆大廳是洞內最大的洞室,高達79.6米,總共上下9層,相當於現在的20多層樓房高,與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相差無幾。

洞體觀感

從洞口向里望去,通道一直綿延,一眼見不到底。進入洞口,迎面一股涼意襲來。導遊介紹,洞內常年保持著25℃至27℃,冬暖夏涼,四季恆溫。

洞體內,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存儲武器和糧食的倉庫一應俱全。此外,洞體的建設技術更令人驚訝。“當年為了戰備需要,洞體設計可抗8級地震破壞,即使核子彈、氫彈直接命中,也無法撼動洞體。”導遊介紹。

探訪評價

“816工程可以比喻為‘絕世和氏璧’,只需點化,把外面的石頭剝掉,就會有絕世的美玉呈現在世人面前……816工程的偉大足以和三峽大壩媲美。” 國際著名景觀大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在探訪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