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語言

世界上的語言

《世界上的語言》是2008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修峰。 本書是關於研究世界語言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本書的研究範疇和方法、語言作為“超超集體物品”、文本作為國際交換中的商品、印度語言政策的嬗變、荷蘭語的消失、種族隔離制度之後的語言政策、種族隔離制度下的語言體系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儘管世界上有五千多種語言,人類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凝聚力。我們只有把語言當成一種經濟商品,才能明白為何某些語言如此受人青睞。在日益加速的語言集中進程里,具有有效交流價值的語言已經是可數的了。社會學家艾布拉姆·德·斯旺向我們描寫了一種語言獲得核心地位的過程。這是一部先鋒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引發爭議的作品.

本書以整個世界為研究範疇,比較了五個不同的語群,綜合運用了經濟學、語言學、歷史學、政治學及社會學中的概念。

作者簡介

艾布拉姆·德·斯旺(Abram de Swaan),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他曾經在伯克利、耶魯和索邦大學擔任教授。他的著述還有《人類是人類的擔憂》(1982)、《被國家照顧》(1989)、《人類社會》(1996)和《簡明德·斯旺》(1999)。

目錄

第一章 全球語言系統

1.1 全球語言系統:語言“星系”

1.2 語言系統的世界歷史地圖

1.3 當前語言系統中的超中心語群

1.4 本書的研究範疇和方法

1.5 本書的思路

第二章 語群的政治經濟學

2.1 語言作為“超超集體物品”

2.2 語言的交際潛能:Q值

第三章 語言、文化與不平等的文市交換

3.1 文本作為國際交換中的商品

3.2 文化交換中的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

3.3 單語現象、多語現象和雜語共生現象

3.4 討論

第四章 印度: 印地語與英語之爭

4.1 印度語群的特徵

4.2 國家形成、民族建構和語言統一

4.3 印度語言政策的嬗變

4.4 討論

第五章 印尼語的勝利

5.1 甘地的夢想

5.2 馬來語的崛起

5.3 荷蘭語的消失

5.4 爪哇語的棄用

5.5 討論

第六章 非洲: 殖民語言的頑強存留

6.1 “2×3”的比較模式

6.2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三個法語語群

6.3 撒哈拉沙漠以南以英語為中心的三個語群

第七章 南非: 舊語言體系的殘存

7.1 種族隔離制度下的語言體系

7.2 種族隔離制度之後的語言政策

7.3 語群的變動

7.4 討論

第八章 歐盟:使用的語種越多,英語就使用得越多

8.1 歐洲民間(1):各國的語言統一進程

8.2 歐洲民間(2):歐盟諸語的Q值

8.3 歐盟機構(1):公共層次

8.4 歐盟機構(2):行政機構

8.5 討論

第九章 結語與思考

9.1 結語

9.2 思考

原文注釋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