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指受到損傷尚有食用價值的籽粒。不同糧油品種的未熟粒,其具體定義由各自的標準作出不同的規定。稻穀生霉,剝殼後糙米也有霉點,胚乳變色變質的顆粒。小麥、大豆、玉米等粒面生霉或胚乳、子葉變色變質的顆粒。粒面有病斑並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還包括小麥赤霉病粒和黑胚粒。按照GB 5491的規定分取試樣用量。雙試驗結果允許差:大粒、特大粒糧不超過1.0%;中小粒糧不超過0.5%,求其平均數,即為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取小數點後第一位。

具體內容

各種不完善粒定義

1.未熟粒

發育不飽滿、尚未成熟的糧食、油料籽粒。不同糧油品種的未熟粒,其具體定義由各自的標準作出不同的規定。

2.蟲蝕粒

被蟲蛀蝕,傷及胚及胚乳(子葉)的顆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3.霉變粒

稻穀生霉,剝殼後糙米也有霉點,胚乳變色變質的顆粒。小麥、大豆、玉米等粒面生霉或胚乳、子葉變色變質的顆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4.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並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還包括小麥赤霉病粒和黑胚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5.生芽粒

芽或幼根突破種皮的顆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6.破損粒

壓扁、破碎傷及胚或胚乳(子葉)的顆粒,及標準中有具體規定的破碎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7.凍傷粒

經受嚴重凍傷的顆粒。例如,大豆籽粒透明或子葉僵硬呈暗綠色的顆粒。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

8.烘傷粒

又稱熱損粒,經過烘乾損傷的籽粒。例如:小麥粉麵筋質特性受到削弱或玉米粒胚或胚乳變為深褐色的顆粒等。

試樣用量規定

按照GB 5491的規定分取試樣用量。

不完善粒試樣用量規定

糧食、油料名稱 大樣用量/g 小樣用量/g
小粒:粟、芝麻、油菜籽等 約500 約10
中粒:稻穀、小麥、高梁、小豆、棉籽等 約500 約50
大粒:大豆、玉米、豌豆、葵花籽、小粒蠶豆等 約500 約100
特大粒:花生果、仁,蓖麻籽,桐籽,茶籽,文冠果,大粒蠶豆等 約1000 約200
其他:甘薯片、大米中帶殼稗粒和稻穀粒檢驗 約500~1000

不完善粒檢驗

1.操作方法

在檢驗小樣雜質的同時,按質量標準的規定揀出不完善粒,稱重(W1)。

2.計算方法

不完善粒含量按下式計算:

W1

不完善粒(%) = (100-M) × ── W

式中:W1 -- 不完善粒重量,g;

W -- 試樣重量,g;

M -- 大樣雜質百分率,%。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大粒、特大粒糧不超過1.0%;中小粒糧不超過0.5%,求其平均數,即為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取小數點後第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