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如來

不動如來

五方佛中的東方佛,即東方世尊阿閦如來也。楞嚴經五曰:‘見東方不動佛國。’維摩經見阿閦佛品曰:‘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 ,表覺性,意譯為“不動佛”、“無動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等。閦(chu)意為“動”、“嗔怒”,阿意為“無”。無嗔怒是佛門修行的基礎,是佛門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會生煩惱,而煩惱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礙。

不動如來授記

佛告舍利弗。從是東方過千世界。彼有佛剎名曰妙喜。昔廣目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彼。與諸菩薩摩訶薩說微妙法。從六波羅蜜為首。舍利弗。彼時有一比丘。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法教志願修行。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菩薩教法難可修習。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不生嗔害心故。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無諂無誑實語不異語。求一切智慧。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於眾生起嗔害心者。則為違背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中現在說法諸佛如來。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於其中間若發聲聞獨覺心者。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於眾生起愛欲嗔痴之心。或與惛沈貢高惡作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生疑惑心。如是或起殺害不與取心。或起邪見及非梵行。妄語兩舌粗語相應。或與損害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弗。時有異比丘作如是念。此菩薩摩訶薩。由初發心被精進甲。於一切眾生不為嗔等之所動搖。舍利弗。時彼菩薩因此念故。妙喜國中號為不動。時廣目如來應正等覺。見彼菩薩得不動名。隨喜贊善。四大天王釋梵世主。聞彼名已亦皆隨喜。

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於彼佛前作如是言。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未證無上正覺。所修行業或違此言者。則為欺誑無量無數世界諸佛如來安住說法者。世尊。我今發此大心如是回校。乃至未證菩提。若於一一語言。不與念佛及一切智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如是發心回校。乃至未證無上菩提。生生在家不出家者。則為違背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未得無上菩提,生生出家。若不乞食。不一坐食。不節減食。再食不食。不持三衣不著糞掃衣。不隨所而坐。不常坐。不住阿蘭若。不安止樹下。不露坐。不住冢間。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大菩提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一切智智。若不成就無礙辯才說諸妙法。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如是發心。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不住三威儀。或立或坐。或復經行。則為欺誑無量諸佛。世尊。我今發如上心。乃至未得一切智智。若於眾生犯根本罪。或作妄語及余世間憒鬧之言。或起摧伏他論相應之心。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與婦人說法。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相。而取彼相及露齒而笑。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說法時顧指輕躁。或見余菩薩不生大師之想。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坐聽法及禮外道沙門婆羅門。唯除諸佛沙門弟子。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大心至無上覺。若行財法施時。情有彼此。應供養所生簡異心。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一切智心。乃至無上菩提。若見諸罪人將被刑罰。不捨身命而救護彼。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佛。時彼菩薩修此大行。乃至未證無上菩提。無一眾生將被刑罰不救護者。

舍利弗。時不動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未證無上菩提。於其中間。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諸罪若說其所犯。則為違背諸佛如來。世尊。我修是行願成無上正等菩提。使我剎中廣大清靜。諸聲聞眾悉無過失。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若未證得無上菩提。乃至夢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則為違背諸佛如來。世尊。我修是行證無上覺。使彼國中出家菩薩。彼於夢中亦無漏泄。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乃至徵得無上菩提。我佛剎中若諸女人。有女過失如余土者。終不取正覺。若取正覺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弗。若菩薩以此大願種子成就者。念隨出生如是諸法。能為眾生說種種教。

舍利弗。時有比丘。白不動菩薩言。大士。若此誠心不退至言無妄者。願以足指搖動大地。時不動菩薩。以佛威神及本願善根力故。令彼大地六種搖動。所謂動。大動。遍動。搖。大搖。遍搖。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如昔所願今已成辦。是故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學。不動菩薩摩訶薩。若有菩薩善修其行。當獲如彼佛剎。及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不動菩薩當成佛時。於彼剎中所有眾生。不以下劣善根而得成就。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不動菩薩被甲功德。諸餘菩薩所未曾有。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諸餘菩薩被大甲冑。發趣無上菩提。無有如不動菩薩摩訶薩。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成就功德。於賢劫中一切菩薩皆悉無有。

————《大寶積經 不動如來會》

極樂世界手繪圖極樂世界手繪圖

不動如來心咒

心咒功德

《悲華經》中記載,無量劫前,經大悲菩薩(釋迦牟尼佛因地)所勸請,阿閦菩薩於寶藏如來所供養、發菩提心,得到寶藏如來成佛授記。彼菩薩往昔行菩薩行時,勝過無量菩薩。無動如來發心住世教化十千大劫,其世界莊嚴,眾生常享喜樂。

金剛乘中,不動如來是金剛部部主,代表一切如來之意。賣彭仁波切的《淨除業障百咒功德》中說:“無動如來心咒能淨除一切業障。果繕寫此咒帶在身上,則永遠不會出現非時橫死。無論是飛禽走獸非天任何眾生耳邊念誦,他都不會墮入惡趣。眾生死後,念誦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誦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萬遍,那么即便是已轉生到地獄的眾生也能立即解脫。”

《不動佛剎土莊嚴經》中記載:在此世界東方功德超群絕倫的現喜剎土,不動佛現今住世,長久住世,宣說無量法門。凡是往生於彼佛剎土者均具足稀有功德。誰持受不動佛名號,即蒙受彼如來垂念,一切邪魔無機可乘,全無嚴重冰雹、傳染病、災害等危難。任何眾生如若發心往生彼剎,即刻如同不退轉菩薩。其中詳細宣說了諸如此類對如來發心的高度讚嘆。

心咒注音

(1)(藏傳)

那莫 ra那 札雅雅 嗡 剛嘎納 剛嘎那 若匝訥 若匝訥 卓札訥

卓札訥札薩訥 札薩訥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薩瓦噶瑪巴讓m 巴ra 訥美 薩瓦薩埵難匝伊索哈

(Na Mo Ra Na Zha Ya Ya

Ong

Gang Ga Ne

Gang Ga Ne

Ruo Za Ne

Ruo Za Ne

Zhuo Za Ne

Zhuo Za Ne

Zha Sa Ne

Zha Sa Ne

Zha De Ha Na

Zha De HA Na

Sa Wa Ga Ma Ba Re M Ba Ra

Na Me Sa Wa Sa Duo Nan Za Yi Suo Ha) 拼音

(2) (漢傳)

羯羯尼 羯羯尼魯折尼 魯折尼咄盧磔尼 咄盧磔尼怛邏薩尼 怛羅薩尼般刺底喝那 般刺底喝那薩縛 羯莫 般藍 般邏 般謎莎訶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不動如來陀羅尼

南無巴嘎瓦帝阿閦鞞牙達他嘎達雅阿哈帝三藐三菩陀耶得雅他岡嘎呢岡嘎呢羅卓呢羅卓呢卓扎呢卓扎呢怛薩呢怛薩呢巴惹底哈納巴惹底哈納薩 瓦嗄嘛巴染巴納尼昧梭哈

(禮敬薄伽梵,阿閦鞞如來,阿羅漢正等覺佛。如是我等一切輪迴

之諸惡業皆令焚燒、斷除。)

咒語意譯

不動佛心咒手印不動佛心咒手印

貢嘎尼 貢嘎尼 羅渣尼 羅渣尼 卓達尼 卓達尼 乍沙尼 乍沙尼

諸惡 諸惡 焚燒 焚燒 令斷 令斷 令懼 令懼

乍帝哈吶 乍帝哈吶 薩哇噶瑪吧南巴喇 納美 薩哇薩埵南匝伊索哈

自伏 自伏 我等一切輪迴之業

語譯:

我將輪迴所有惡業,系令燒毀、斷除!我將畏懼一切惡行,願調伏無盡煩惱!

不動如來名號

阿閦佛(即不動如來)名號在經典中提及亦含無量功德利益,茲以經典來闡述阿閦佛名號之功德無盡藏,讓大眾有幸能一窺其功能特質與不可思議力量∶

〈1〉“能拔諸苦”:與觀世音菩薩名號一樣,能以名號救有情苦,因阿閦佛昔時有願——“若有眾生應被刑戮,願我捨命以救護之,若有志心稱念彼佛名號,眾苦即時皆悉除滅殆盡。

經雲——“舍利弗。若於國中雨雹為災。非時霹靂及余種種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專念不動如來及稱名號。是諸災害皆得消除。由彼如來往昔弘濟百千諸龍解脫眾苦。又由慈悲本願誠諦不虛。回向善根要期圓滿故。稱彼名號憂患自消。唯除有情宿業成熟。”

〈2〉“魔不能嬈”:阿閦佛名號,因“不動”菩提行令眾魔不能損害而憂腦悲慟。

經雲——“佛告魔言。汝能毀壞誰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來名者。我心則生愁憂熱惱。如我今日復得熱惱。用聞阿閦如來名故。”

又雲——“舍利弗。除彼不退菩薩摩訶薩。所余菩薩於此世界。若不聞稱讚不動如來法門者。皆為惡魔之所攝受。眾生如能至心稱念名號,眾魔不得其便轉生熱惱,心中有如萬箭齊射之感。

經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又雲——“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魔羅網。”

〈3〉“患不能侵”:稱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災害悉皆不能侵害,經雲——“舍利弗應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於彼佛剎當受生故。”

不動如來不動如來

〈4〉“能地獄救”:假若墮入惡道,於地獄中受無量諸苦,如果在世或前世中,有曾經稱念過阿閦佛名號,以此少善根因緣縱使身處地獄,亦蒙阿閦佛救濟拔度。

經雲——“舍利弗。不動如來般涅槃日。化身分布一切世界。於地獄中說諸妙法。以法調伏無量有情。皆當證得阿羅漢果。”

〈5〉“女人泰產”:阿閦如來護佑女人的慈悲心是不遺餘力的,若女人有臨產痛苦或婦女疾病逼身時,多稱念阿閦佛號,必能得佛力加持而安泰適然。經雲——“複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得授記時。彼世界中所有女人懷孕。皆得安和分釋無諸苦難。盲者得視。聾者能聞。如我成佛時等無有異。”

又雲——“彼國女人無女過失。不如此界諸女等心多嫉妒兩舌惡口。又彼懷孕之時至於誕育。母子安適亦無穢污。何以故。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

〈6〉“福德優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假使有人終以金寶滿閻浮提。持用布施冀聞此法終亦不聞。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眾生當執持故。”,經雲——“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受持諷誦。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又雲——“我於無上菩提。不應生於退轉之相。由我已聞不動如來法門名號。是人於我欲為利益令我聽聞。”,而使得天帝釋讚嘆言:“彼諸眾生聞此法門亦得善利。何況得生不動佛剎。”,舍利弗亦稱讚言:“世尊。如此法門能成就廣大功德。”

〈7〉“得大智慧型”:阿閦如來及其功德法經是彰顯智慧型法身的,如釋迦如來稱讚其言:“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於妙喜世界及他方剎土。在菩薩等乘中而為上首。”,又阿閦佛剎諸菩薩眾亦與智慧型等身,如經云:“舍利弗。彼諸菩薩所有言議。皆與般若波羅蜜相應。互相遵敬起導師想”,佛云:“複次舍利弗。此不動如來所有功德稱讚法門。非愚淺者之所能受。其有智慧型深廣方能受持。”,又云:“舍利弗。若菩薩願速證無上菩提者。應當受持讀誦通利如是法門。為諸眾生開示演說。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演說此功德門大智慧型業。當如是如是發起積集。彼諸人等由發起積集故。於其現身諸漏當盡。”

:稱念阿閦佛名號,能至阿惟越致(不退轉之意),經雲——“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受諷誦持。雖不願生阿閦佛剎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比阿惟越致。”又雲——“菩薩摩訶薩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者。為成阿惟越致行。聞已受持諷誦。是故專得無上正真道行。”,不動如來會中經云:“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阿閦佛阿閦佛

〈9〉“現證無學”:誦念阿閦佛名號,能證出世聖果,經雲——“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當受持當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經。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羅漢證。”,又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專持說是德

號法經。是人如是便舍等正覺。自以功德取阿羅漢證。”

:誦念阿閦佛名號,能得如來加持護念,非現今法師與世人所說阿閦法門特重“自力”,而為“難行道”,這點殊不知阿閦如來亦有佛力加持的成分,而應予以駁斥導正的。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持諷誦願生阿閦佛剎者。臨壽終時。阿閦佛即念其人。”,又雲—“舍利弗。如是色類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動如來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讀誦通利此功德法門者。此諸人等。皆為不動如來之所知見及已護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