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花園

下花園

1997年,下花園區面積304平方千米,人口6.8萬,轄2個街道、4個鄉:城鎮街道、煤礦街道、花園鄉、辛莊子鄉、定方水鄉、段家堡鄉。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68134人,其中:城鎮街道21094煤礦街道16053花園鄉13652辛莊子鄉5564定方水鄉9251段家堡鄉2520 2002年底,下花園區面積314.7平方千米,人口6.81萬。轄2個街道、4個鄉,10個社區、4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菜園路66號。

基本信息

下花園

下花園下花園

下花園區地處冀西北山間盆地中部,是張家口市四個市轄區之一。位於市區東南部,地處晉、冀、蒙相連的交通要衝,北距市區60公里,南距首都150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地處河北省張家口市東,為張家口市高新,橋東,橋西,宣化,下花園五區之一. 下花園旅遊景點: 雞鳴山

1997年,下花園區面積304平方千米,人口6.8萬,轄2個街道、4個鄉:城鎮街道、煤礦街道、花園鄉、辛莊子鄉定方水鄉、段家堡鄉。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68134人,其中:城鎮街道21094煤礦街道16053花園鄉13652辛莊子鄉5564定方水鄉9251段家堡鄉25202002年底,下花園區面積314.7平方千米,人口6.81萬。轄2個街道、4個鄉,10個社區、4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菜園路66號。

雞鳴山

下花園下花園

雞鳴山位於下花園區東2公里處,距張家口市50公里。海拔1128.9米,面積17.5平方公里。山勢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雲,秀麗壯觀,有"參天一柱"之稱。《懷來縣誌》載:唐貞觀年間,東突厥犯中原,邊民不得安寧,太宗(李世民)親征,駐蹕此山,夜聞山上有雞鳴聲,故稱雞鳴山

北魏、唐、遼、元、明、清歷代,都在雞鳴山上興寺建觀,最盛時有寺廟108間。山中最古老的道觀為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碧霞元君殿。最大的寺院為坐落於半山腰的永寧寺。該寺建於遼聖宗太平四年(1024年)。雞鳴山自古即為名山,傳說北魏文成帝、唐太宗、遼聖宗、蕭太后、元順帝、明英宗等都曾登臨此山,觀賞北國風光。清康熙皇帝從1696年~1706年曾四次駕臨下花園,兩次登雞鳴山,他休息過的"臥龍石"至今完好無損。

雞鳴山(國家4A級風景區)位於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東2公里處,距張家口市50公里。占地17.5平方公里,海拔1128.9米,是塞外最高的孤山,有“飛來峰”、“參天一柱”之美稱,元朝詩人郝經曾用“一峰奇秀高插雲“的詩句來形容雞鳴山的高峻。此山景觀峻秀,偉岸挺拔,如巨人參天,又如天然屏障。每當夏、秋之際,白雲環腰,景色宜人,若大海波浪逶迤而動,令人嘆為觀止。曾被形容為“塞北第一峰”
下花園區境內自然歷史文化遺蹟非常豐富,有京西第一孤峰之稱的雞鳴山融神、奇、險景觀於一體,集佛、道、儒三教於一身,自古就是佛教徒心中的聖地。近年來,該區以雞鳴山這一品牌旅遊資源為依託,充分整合境內北魏石窟、京西沙漠和劉家莊森林公園等自然歷史文化遺蹟,最佳化服務環境,全力打造旅遊強區。雞鳴山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是下花園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唐太宗、元世祖、康熙皇帝等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曾登臨雞鳴山,遼代蕭太后還在把它作為皇家園林,留下許多美好傳說。

歷史概況

戰國前屬冀州,秦屬上谷郡,漢屬茹縣,三國、晉屬幽州上谷郡、廣寧郡,南北朝屬燕州,隋、唐屬新州(涿鹿)、武州(宣化),宋、遼奉聖州(涿鹿)金德興府(涿鹿),元屬大都路奉聖州(涿鹿)、明宣府保全州、清屬宣化府保全州。據《遼史》記載,下花園因遼蕭太后、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期建上、中、下三個花園而得名,位於於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市東南部。現轄花園鄉(其中原蘇家房人民公社由涿鹿縣劃入)、辛莊子鄉、定方水鄉、段家堡鄉(此三鄉原屬宣化縣)4個鄉,7個自然村,2個街道辦事處,11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7萬人,其中城市人口5萬,總面積314.7平方公里。

地勢

下花園區全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半乾旱丘陵山區,山、丘、川、灘四大地貌共存,洋河是境內最大的河流。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261.4毫米,平均氣溫8℃。

文物古蹟

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孟家墳繡樓

孟家墳民宅是由當地郭姓人建於1931年的一所民間民宅,座北朝南,磚木結構,分東西倆院。東院北房四間,南房三間,東房已毀,門樓一間;西院北房五間,明間及次間前接戲台,東房五間,明間穿堂可通東院,西房原建已毀,現為臨時建築,南房五尖,其中明、次間為二層建築,上層繡樓與戲台相對。整座建築占地面積1033.6平方米,建築面積569.05平方米。該組建築集中體現了清末及民初張家口地區民間建築中的磚碉藝術和外檐裝修藝術水平,其中20餘種格欞窗,堪稱精典之作,是一處難得的民間建築範例。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

市級重點保護單位——北魏石窟

下花園北魏石窟位於雞鳴山腳下,窟的平面近似馬蹄形,洞中雕有大佛像一尊,計高二米。石窟頂部由八個飛天圍繞蓮花所組成,其周圍有天女舞樂像。石窟上部雕有三排小佛像,惜已風化不清。洞內左右壁均雕有造像,較完整者有十幾軀,造像上身及兩臂較長,肌肉豐滿,身姿矯健,為北魏石窟造像中不多見的藝術資料。
作為我省唯一一處的北魏石窟,由於它緊貼京包鐵路,周遍又布有多個煤棧,環境不幽雅,而且鐵軌的震動及煤棧的污染,已對石窟構成了破壞性的威脅。

市級重點保護單位——避風橋

避風橋位於雞鳴山山頂西側,架設在兩峰之間。它始建於元朝,橋寬1.5米,長15米,在這海拔1128.9米的高空,即使是狂風怒號,只要登上避風橋,就無一點風聲。大風匯入橋洞穿出,不讓一絲一縷越上橋面。這是塞外一絕國內外罕見,是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區級重點保護單位——玉帶山墓群

此墓群位於下花園區西南2000米,在上下花園之間距兩地均五里。在玉帶山西北一個山丘的南麓,向北翻過一個山頭即為洋河,距約200M。
下花園的美景下花園的美景

墓地石碑、石柱多被推倒、砸碎,共尋墓碑八塊;
1、嘉慶六年八月榖旦
2、嘉清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
3、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
4、康熙貳年拾貳月拾肆日
5、 道光五年四月榖旦
6、嘉慶十七年四月
7、道光庚寅
8、道光十九個歲次已亥孟夏榖旦
此墓群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於列為田野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