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後縮矯正手術

上頜後縮矯正手術手術過程 1.切口:作上頜前庭溝橫形切口。在上頜自一側第二磨牙(2nd molar)至對側第二磨牙區於前庭溝反折處作切口。切開黏膜及骨膜至骨面。 2.顯露上頜骨:以骨膜剝離器於骨面上作骨膜下分離,顯露上頜骨外側壁、顴骨脊根部,並向後潛行分離至翼板上頜縫部位。但對下方(靠近牙齦方向)勿分離過多,以維持軟組織附著,保證上頜骨及上頜牙齒的血液供應。

手術過程

1.切口:作上頜前庭溝橫形切口。在上頜自一側第二磨牙(2nd molar)至對側第二磨牙區於前庭溝反折處作切口。切開黏膜及骨膜至骨面。

2.顯露上頜骨:以骨膜剝離器於骨面上作骨膜下分離,顯露上頜骨外側壁、顴骨脊根部,並向後潛行分離至翼板上頜縫部位。但對下方(靠近牙齦方向)勿分離過多,以維持軟組織附著,保證上頜骨及上頜牙齒的血液供應。

充分剝離上頜骨外側壁後,以小骨膜剝離器沿鼻底剝離梨狀孔及鼻中隔下份、鼻底及鼻外側壁。

3.上頜骨外側壁及內側壁截骨:根據標出的截骨線,用微型鋸截斷上頜骨外側壁,自梨狀孔外側前頜部分向兩側截斷前外側壁後,用骨刀輕輕鑿斷上頜竇內側壁。並用骨鑿截斷鼻中隔根部,鑿入時注意骨鑿方向不可向上傾斜,並用示指放於軟齶部保護骨鑿勿鑿透。

4.鑿斷上頜骨後緣:最後,在翼上頜縫處,上頜結節後方與翼板下端之間,以弧形銳利骨刀向內的方向鑿入,將上頜骨與翼板分離,常可在硬齶後緣翼鉤附近的齶部黏膜處放置左手示指或中指以感覺截骨的情況。鑿斷骨質時,應特別注意:骨刀應置於翼上頜縫的下份,鑿入的方向應向內儘量向前,切忌將骨刀以向上的方向鑿入,以避免損傷翼上頜縫內的血管(如頜內動脈)。

5.向下折斷上頜骨:完成各截骨步驟後,以拇指在上頜骨的前份逐漸向下施加壓力而使整個上頜骨向下折斷,並以手持折斷的上頜骨使之充分活動。

將上頜骨前移,使適合於咬合導板的咬合關係而達到預期的理想位置。利用上、下頜已事先結紮的牙弓夾板作頜間固定,以維持上頜骨的理想位置。

術後護理

1、術後7天之內儘量避免手術部門沾水。

2、保證手術部位清潔,防止感染。如果傷口上有血痂或分泌物,可用無菌鹽水擦拭。

3、手術後可對局部傷口加壓包紮或用冰袋冷敷,但壓力不宜大。術後一旦發生出血不止和嚴重血腫,應及時到醫院複診。

4、術後應有安靜舒適的環境休養。

5、手術當日傷口會有疼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減輕.病人不要急於吃去痛片,因為阿斯匹林類藥物會加重傷口出血。

6、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7、嚴格遵守醫生囑咐服藥及複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