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成癮綜合症

上網成癮綜合症是過度使用網際網路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疾病,表現為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症狀、軀體和生理症狀以及其它不良社會行為。

青少年上網成癮---網路成癮綜合症
一、解讀青少年上網遊戲成癮現象
網路成癮綜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於1994年由紐約的一位精神醫生Goldberg提出,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網際網路過度依賴而導致明顯的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生理性受損的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Kimberly
S.Young認為IAD與沉溺賭博、酗酒、吸毒等無異,導致的損害是多方面的:學業成績下降、損害身體健康、夫妻關係障礙或離異、影響正常工作等。患上IAD的人對網路有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在使用網路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時間,經常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上網,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使網路幾乎成為現實社會的替代品,沉湎於網上的虛擬世界,“嗜網如命”而無法自拔,出現一些人格障礙,導致個體心理生理受損。其症狀可發展為食欲不振、頭昏眼花、情緒低落、精力難以集中等,嚴重的可導致神經紊亂,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抑鬱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什麼是青少年網路成癮症?
青少年網路成癮症是指青少年過度使用網際網路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疾病。使青少年成為網路成癮症的高發群體的主要成因包括個性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表現為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症狀、軀體和生理症狀以及其它不良社會行為,這既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影響社會、學校和親職教育的正常發展。
三、青少年網路成癮現象的類型:
1、網路遊戲成癮。根據對青少年上網目的的調查數據,玩遊戲成為青少年上網的首選目的,所占比例高達40%以上。
2、網路交友成癮。通過OICQ等聊天工具、網站聊天室進行人際交流,沉迷於網路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將網路上的朋友看得比現實生活中的親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網戀”。
3、網路色情成癮。指沉湎於網路上的色情內容,包括色情文字、圖片、電影和色情聊天等。
4、網上信息收集成癮。總是不能自制地在網上搜尋或下載過多的對現實生活沒有多大意義的資料或數據。
5、計算機成癮。對計算機知識特別感興趣,沉溺於電腦程式,對那些新鮮的軟體有強烈的興趣,迷戀網路技術包括黑客技術,熱衷於自建和發布個人網頁或網站等。
6、其他強迫行為。如,不可抑制地參與網上討論、BBS發表文章、購物、拍賣等活動。程度不同、類型不同的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的症狀是不一樣的,其身心所受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的。實際上網路成癮者多是以上幾個類型的混合體。
四、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亂。
青少年網路成癮者,過度地沉溺於網路中虛擬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實的自我,將網路上的規則帶到現實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亂。尤其當青少年在現實社會中與人交往受到挫折時,轉向虛擬的網路社會尋求安慰,消極地逃避現實,這對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極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網路空間,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由於不必與其他人面對面地打交道,從而缺少現實社會中以教師、家長為核心的人際關係對他們行為的監督,他們在網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獨”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網路遊戲、黃色網站中放縱自己的欲望。在一項對近3000名青少年的調查中,承認訪問過色情網站的青少年占46.9%(魏寧:《網路成癮:虛擬空間對青少年的挑戰及對策》,《北京教育》,2003年7-8期,第7頁)。另外,計算機成癮者也容易在竊取他人電子郵件或機密信息、製造傳播網路病毒等方面,導致網上違規、違法行為。根據北京五所高校的一個調查,有12.5%的人曾經獲得他人的郵件,5.4%的人曾發布不健康的信息。據調查,有31.4%的青少年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中科院“網際網路對新時期青年與青年工作的影響”課題組:《網際網路對當代青年的影響調查》,《北京日報》)。
3、人格的異化。
網路上90%的信息是英文,網路文化實際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導。西方國家利用網路大力宣揚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以及網上大量的黃色、暴力等信息濫泛,青少年網路成癮者沉迷其中,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不利於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青少年長久沉迷於網路,容易對真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興趣,情感淡漠,和親人、朋友之間的交往減少,將自己封閉起來。青少年在網路上無拘無束的行為習性,容易導致自我約束力的下降,如將這種習性帶入現實世界,容易產生衝突,導致違規甚至犯罪行為。
4、學習的挫折。
據華東某高校對237名退學試讀和留級學生調查,有80%的學生是因為迷戀網路而導致成績下降。北京某高校曾發生過兩個專業90多名學生中竟有超過1/6的學生因沉迷於網路而導致考試不及格,最終退學的事件。美國賓州某大學調查表明,58%的青年學生因為花在網上時間太多而影響學習(吳正國:《應對網路世界的誘惑——青少年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初探》,《江南大學學報》,2003年6期,第92頁)。跡象表明,青少年網路成癮者多因迷戀網路而無心學習,學業不佳,這已形成惡性循環。
5、健康的損害。
對於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於網路世界,長時間面對電腦,日常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破,飲食不正常,體重下降,睡眠減少,身體易變得越來越虛弱,更嚴重者容易導致猝死。
五、家長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孩子的網路遊戲問題:
作為家長要有防範意識,對子女上網可以提出必要的約束條件,有目的培養子女的自我監控能力及良好的上網習慣;重視子女的心理需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交往,多創造人際交流的機會;孩子們需要的是長輩的坦城、理解和尊重,因此家長應學會用“心”去理解他們,幫他們排解心理困擾;為轉移子女對網路的注意力,可充實他們的娛樂活動,如陪他們打球、做遊戲、鍛鍊等。許多家長往往在看到孩子沉溺於網路後,對孩子嚴厲地打罵,用不給零用錢,不許去網咖等行為試圖讓孩子放棄網路遊戲,專心學習。但這樣的強制性行為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孩子迫於父母的壓力,偷偷摸摸地去玩,甚至養成了欺瞞父母,偷錢,逃課等壞習慣。
1、家長要理解到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孩子學會使用網路對他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都很有益處。孩子去上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學到許多電腦的操作技巧和一些專業的網路知識,網路遊戲的掌握熟練程度和嫻熟的電腦操作是分不開的,孩子在玩遊戲的同時,對電腦的操作技巧提高也會有幫助。
2、孩子玩網路遊戲是對緊張學習的一種自我調節和放鬆。面對現在學生繁忙的學習環境,升學的壓力,很多埋頭苦讀書的孩子甚至出現學習壓力過大而精神高度緊張焦慮。所以適當的玩遊戲放鬆一下是一種可取的調節手段。學習本來就是有張有弛的。
3、責備和限制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其協調學習和遊戲的關係.在玩遊戲的同時不影響學習成績.在孩子已適當減少上網次數和時間時,應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並設法給孩子提供培養其他興趣的機會。
網癮基本診斷標準
1.上網已經占據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的時間比預定的時間長;
3.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4.每當網際網路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它原因不能上網時,就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5.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惟一方法;
6.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際網路的程度;
7.因迷戀網際網路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8.在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9.因為長時間迷戀網際網路導致睡眠節律紊亂,如:晝夜顛倒、倦怠、顫抖、視力減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軀體症狀。
以上症狀如果有四項或四項以上符合,同時每日上網時間在4小時以上,一周上網時間在5天以上,並持續一年時間以上,並且伴有精神症狀、軀體症狀和心理障礙的一種或幾種,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經患上了“網路成癮”的病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