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志

第一篇青年人口 解放以前,上海青年文盲、半文盲人口總量大,女性多於男性。 解放以前,青年人口死亡率低於總人口死亡率,死亡者中男性居多。

目錄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篇青年人口
第二篇青年組織與社團
第三篇青年運動
第四篇青年社會教育
第五篇青年生產與科技實踐
第六篇青年文化
第七篇青年對外國及港澳台交流
第八篇青少年問題與法律保障
第九篇青年研究
第十篇人物
附錄 編後記
編審人員名錄
著作權頁

年人口

概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民眾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青年年齡的界定有所不同。建國前,青年年齡為15~25歲,建國初至1978年改革開放初青年年齡為15~30歲,改革開放後至20世紀末青年年齡為15~35歲。解放以前,青年人口約占上海地區總人口三分之一弱。解放後青年人口的數量在各階段之間跳躍式遞增,各階段內又緩慢遞減。2000年11月1日上海市青年人口達539.69萬人,占總人口的32.89%。
上海青年人口的地區、城鄉分布極為不均,絕大部分集中在市區,郊區較少。解放前相對密集於公共租界、法租界地區。解放後,青年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鎮青年人口比重高於農村;青年人口地區分布,市區占大多數,郊縣占較小比重。青年人口增幅普遍高於總人口,其中以15~19歲年齡組增幅最大。解放前總人口性別比在公共租界最高,法租界次之,華界最低。歷年來青年人口性別比呈現下降趨勢。解放後,青年人口轉變為合理增長,性別比高於總人口,15~19歲低齡組占青年總量的較大比重。解放以前,上海青年文盲、半文盲人口總量大,女性多於男性。解放以後,青年人口文化水平高於總人口的平均水平,同齡青年男性文化程度普遍高於女性。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在青年人口中占有重要比重,其類別、數量、層次上均較建國前有較大發展。上海青年在解放前從事農業的比重很高,無業、失業問題嚴峻。工人多為青年,但有文化的只占極少數。解放後,青年的文化、技術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青年占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持續下降、占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不斷增加,在一些產業和職業中長期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上海是少數民族散居地區,解放以前少數民族青年人口為數不多;解放以後,少數民族青年人口機械增長迅速,女性多於男性。少數民族青年人口的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解放以後也有長足發展。
解放以前,青年人口死亡率低於總人口死亡率,死亡者中男性居多。死亡者的行業、職業狀況,以從事低等、初級工商業者居多,其次是無業和小本經營者以及農民等,死亡原因主要是非正常死亡與各種疾病。解放後,青年人口死亡率顯著降低,市區、城鎮青年人口死亡率和死亡人數均低於郊縣、農村。青年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延長。青年人口是上海人口遷移和流動的主體。上海解放以後,青年人口市外遷移呈現“三起三落”的波浪型發展曲線。先是投親型和謀生型遷入,之後是支援內地建設而遷出、知識青年遷移市外,1977~1982年知識青年按政策返城、子女頂替等遷回。改革開放後,上海遷移人口以青年人口為主,始終遷入大於遷出,但變化幅度遠遠小於以前的各個階段。市內遷移在上海青年人口各類遷移中居首位,主要是市區與郊縣之間的遷移。青年流動人口規模發展很快,2000年上海市有外來青年流動人口243.71萬人,占外來流動人口總量387.11萬人的62.96%。20世紀70年代以前,上海與港澳台及國外之間的青年人口遷移和流動規模極小。1979~1995年,規模逐步增大,女性較多,中等文化程度為主。
解放前,上海青年人平均初婚年齡較低,有配偶者比例相對較高;離婚絕大多數是單方面的,即所謂的休妻,女性沒有選擇終止婚姻的權利。喪偶者中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建國後確立了男女權利平等和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青年女性對婚姻家庭觀念的變化,女性青年離婚率的增長快於男性青年;未婚比例男性高於女性,且其差距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拉大。青年女性中喪偶者比例高於男性。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青年中未婚比例較高。在各時期離婚狀況中,國中文化程度青年占的比例最高。郊縣青年早婚情況比市區普遍,市區青年中的離婚人數則遠比郊縣高。上海青年的初婚年齡正在不斷延後。不同時期各年齡段女性青年的結婚率普遍高於男性。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本地青年與外地來滬青年通婚人數(包括涉外婚姻)不斷增長。在與外省青年的聯姻中,女方為外省、男方為上海市的聯姻較多。
民國26年(1937年)以前,上海市育齡婦女生育率約為90‰~100‰,20世紀40年代後期略高於抗戰前,1949年為120‰。建國後,隨著晚婚晚育、計畫生育政策的推行,20歲以下低年齡組的女性生育率大幅下降。50年代中期是生育率最高的階段。1960年代末,上海開始推行計畫生育政策。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青年婦女生育率基本維持較低的水平,婦女生育1個孩子居多。1979年黨中央提出“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政策以後,上海一孩次以上的生育比例一直維持在很低的水平。城鄉對比,青年生育率市區低於郊縣,青年生育子女個數市區也少於郊縣。青年生育還存在文化程度的差異,市區青年的計畫生育率一般高於郊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