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建築史稿

上海近代建築史稿

二、抗戰時期上海的城市建築 二、上海的公共建築 三、工業建築

圖書信息

作 者:陳從周,章明 主編
出 版 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88-12-1
版 次:1
頁 數:226
字 數:14.5
印刷時間:2002-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42600738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紹了上海市區的形成發展及抗戰前後上海的城市建築;第二章介紹了近代上海的各種類型的新型建築;第三章介紹了中外的建築設計機構及建築師的活動。
本書內容全面,圖文並茂,資料翔實,填補了上海建築史的空白,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史料性及學術價值,可供廣大建築設計專業人員及研究人員欣賞參考。

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1),古建築、古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積極從事保護、發掘古建築工作。他揉中國文史哲藝與古建園林於一爐,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蘇州園林的專著,其《說園》五篇,總結了中國園林的理論。晚年參加多處園林設計實踐,直接參與指導了上海、浙江諸多古園的維修和設計工作。
陳從周,以字行世,原名郁文,晚年別號梓翁。1918年11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時期即喜歡養花種草、疊石理水和觀察工匠造房起屋,並喜愛繪畫,喜背古詩。1938年,入之江大學文學系中國語文學科。詩詞師承夏承燾教授。1942年畢業後,受聘於杭州省立高級中學,市立師範學校、上海聖約翰附屬高中任國文、歷史教員,1944年,與海寧蔣婷結婚,蔣婷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軼事,開始了對徐志摩的鑽研。同時,被著名畫家張大千所賞識,成為張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1948年,在上海首開個人畫展,以“一絲柳,一寸柔情”的詩情畫意引起畫壇的矚目。1949年,發表處女作“徐志摩年譜”,成為當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寶貴資料。1950年,任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史,結識古建築專家劉敦楨教授,開始了陳從周教授的古建築生涯。同年秋,執教於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正式教授中國建築史。1951年,出版“陳從周畫集”,兼受聘於之江大學建築系,還兼課於蘇南工業專科學校,課餘開始了蘇州古建築、古園林以及諸多的名人故居的考察。1952年,院系調整,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建築系與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土木系合併組建同濟大學建築系,陳從周執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並受黃作燊副主任之託籌建建築歷史教研室。1953年,於《文物參考資料》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有關古建築考察專文——吳縣洞庭東山楊灣廟。1954年,參與指導上海龍華寺塔修理工程,1956年,代表作《蘇州園林》問世。它是第一本研究蘇州園林的專著。在這本書里陳從周提出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論斷,抓住了蘇州園林的最根本的本質特徵——文人園林的詩情畫意,還總結歸納了中國園林造園手法,諸如借景、鄰虛、屏障、對景等。1959年,參與主持上海建築三史工作,所謂“三史”是古代史、近代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年史,皆為建築史,在上海市建委領導下,對於蒐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築史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城市概貌
一、上海市區的形成和發展
二、抗戰時期上海的城市建築
三、抗戰勝利後的上海城市建築和“大上海都市計畫”
第二章 新類型建築
一、新類型建築發展和特點
二、上海的公共建築
三、工業建築
四、居住建築
五、娛樂建築
第三章 建築設計機構
一、外國人的設計機構
二、中國建築師的設計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