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

總戶數2593戶,總人口6405人,其中空掛戶1121戶、人口2754人。 社區幹部10人,其中黨員5人,平均年齡45歲,大專文化4人,高中6人。 2011年6月29日下午,中山區青泥街道上海社區組織社區黨員,上了一堂以“從社區的變化談黨的發展歷程”為主線,以“光輝的歷程,紅色的追憶”為主題的黨課。

大連市中山區青泥窪橋街道上海社區東至友好路,西與火車站和勝利廣場接壤,南到中山廣場和友好廣場,北至勝利橋西側,占地面積0.2平方公里。總戶數2593戶,總人口6405人,其中空掛戶1121戶、人口2754人。外來人口846人,出租房307戶、762人。殘疾人77人,孤寡老人8人,孤兒2人,低保戶99戶、218人,下崗失業1211人。駐街企事業單位有20家,個體工商戶124家。
上海社區居委會位於吉慶街103號,辦公室面積50平方米,活動室面積70平方米。社區幹部10人,其中黨員5人,平均年齡45歲,大專文化4人,高中6人。現有社區黨總支1個,黨支部7個(其中特色黨支部有鑼鼓隊黨支部、創業黨支部),黨小組11個,黨員318名。
為適應社區建設的需要,在加強社區建設的基礎上,強化了服務功能,建立了27支志願者隊伍,630名志願者;特別是社區2002年7月1日成立鑼鼓隊以來,常年活動在大街小巷,公園廣場,參加市區舉辦的大型活動百餘場,曾獲過多次表演獎,如今這支隊伍正沿著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以文養文的道路發展,為社區、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011年6月29日下午,中山區青泥街道上海社區組織社區黨員,上了一堂以“從社區的變化談黨的發展歷程”為主線,以“光輝的歷程,紅色的追憶”為主題的黨課。
上海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吳楠用一張張老照片帶領大家,重溫了大連1926年由9名黨員成立第一個黨組織開始,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的艱辛,一直到今天的發展變化。同時展示了上海社區居委會的成長歷史。用鏡頭帶領社區黨員重溫了社區居委會在黨的領導下發展的光輝歷程。從1955年的坊子到居民委,再到公社,到街道,到社區居委會,半個世紀過去了,時代在變遷,社區的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在變化,然而,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沒有變。
回顧這一切的大變化,離不開無數優秀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社區對5名老黨員、2名有特殊貢獻的樓長給予了表彰,並要求年輕一代的黨員們懷著感恩的心再次向黨宣誓,在老黨員們面前表態,要接起老一輩黨員手中的接力棒,奮發向上、開拓進取,在社區和單位又好又快發展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上海市社區服務熱線由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市社區服務中心具體承辦,是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各類社區服務的公益性服務熱線,1998年6月正式開通,1999年初“市區社區服務熱線聯網”工作被列為當年市府實事工程,5月23日正式聯網開通。2000年,“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熱線”再次被列為市府實事。2003年5月,熱線電話號碼由原“88547”改號為“962200”。幾年來,熱線分別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上海市“勞模集體”、市“三八紅旗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幾年了,該社區在各項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2001年、2003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評為先進社區;2002年、2003年被市、區評為先進黨總支、文明社區、再就業先進社區等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