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由原上海師範大學音樂系、行知藝術師範學院組合而成。現有教職員工89人。其中正教授4人,國家一級演員1人,副教授23人,講師43人。現任院長為戴定澄博士、教授;總支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為葛世傑副教授。

學院概況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由原上海師範大學音樂系、行知藝術師範學院組合而成。音樂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1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4名,國家一級演奏員1名,國家二級演員1名。學院設有音樂教育系、舞蹈系和社會音樂系(籌)。學院擁有音樂學1個碩士點,3個本科專業,本科學生600餘人,研究生60餘人。以學院師生為主體的上海師範大學萬方青年交響樂團、上海師範大學舞蹈團、上海行知少女合唱團、上海師範大學民樂隊、管樂隊享有盛譽。

現任領導

院長:李 聰
黨總支書記:金國忠
副院長:洪嘉樂
副院長:施忠
黨總支副書記:張瑋 副院長:田 曄
院長助理:王求真

專業設定

學院設有音樂教育系、音樂表演系、舞蹈系和社會音樂系(籌),並設有研究所、培訓部、演出部。
學院設有音樂理論教研室、聲樂教研室、鋼琴教研室、器樂教研室以及舞蹈教研室。學院擁有音樂學(音樂教育)碩士培養點,面向全國招收和聲、聲樂、鋼琴、音樂欣賞以及舞蹈教育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近年來,又舉辦了兩屆研究生課程班。

本科生教育

“音樂學”專業

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和社會所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是我院傳統優勢本科專業,近40年來,已為上海、華東地區及全國大部分省市培養了2500餘名合格的音樂師資。開設的主要課程:樂理、視唱練耳、藝術概論、和聲、歌曲作法、曲式與分析、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鋼琴即興伴奏、合唱指揮、聲樂、鋼琴、器樂、電腦音樂、音樂教學論等。在近年上海及周邊地區高校相同專業的競爭中,該專業從改革中的中國小音樂教育人才需求出發,堅持“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學、演、教、研”並行的綜合能力。2008年,本科音樂學專業成為上海市教育高地項目,繼續站在上海音樂師資培養專業的前列。

“音樂表演”專業

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類藝術團體音樂套用性表演人才、媒體音樂設計編輯人才以及社會所需的音樂工作者。專業門類包括聲樂、鋼琴、弦樂、管樂、民樂、打擊樂以及電子琴、手風琴等。已畢業的三屆70餘名學生除讀研與出國深造以外,均已被專業音樂團體或相關文化企事業單位錄用。為體現培養套用性表演人才特色,所開課程將專業技能主課與指揮、樂隊排練、重唱合唱、室內樂、鋼琴即興伴奏、配器、電腦音樂製作等選修課相銜接,並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藝術概論、和聲、曲式與分析、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等理論必修課程,在國內高等師範院校同類專業中已具有較強的實力。

“錄音藝術”專業

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並能熟練掌握現代錄音與音樂製作軟硬體器材,具有音樂設計、音樂錄音、影視動漫配樂、現場擴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適應教學機構、文藝團體、廣播、電視、電影、唱片製作、音像加工製作、電子遊戲和音樂網站等社會需求的複合型實用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和聲、配器、復調、曲式、歌曲作法、MIDI技術與套用、聲音合成與採樣、實用音樂作曲與編配、影視音樂音效設計、錄音技術、數字音頻、音樂製作與繪譜技巧、現場擴聲技術、音樂聲學、數碼鋼琴、基本樂科、中外音樂史與名作賞析、鋼琴伴奏、樂隊訓練等。

“舞蹈學”專業

該專業是上海高校第一個舞蹈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社會所需的通舞藝、懂舞論、能教會編的舞蹈專門人才。通過引進人才,已形成芭蕾、中國舞、現代舞、流行舞、舞蹈編導和舞蹈史論等門類齊全、梯隊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開設的主要課程:芭蕾基訓、現代舞基訓、中國代表性民間舞、中國古典舞、西方流行舞、編舞技理、中外舞蹈史、舞蹈鑑賞、藝術概論、樂理、中外音樂欣賞等。由學生組成的“上海師範大學舞蹈團”曾出訪歐亞四國,創作表演的十五個作品在上海及全國重要舞蹈賽事中獲多項獎項,畢業生足跡涉及專業舞蹈團體以及體育、雜技、媒體、廣告和藝術管理等領域,就業率達95%以上。

研究生教育

碩士點概況

“音樂學”碩士點始建於1995年,經過15年的發展,形成了專業門類多樣、梯隊組成合理、指導經驗豐富的碩導陣容;招生專業從開始僅設聲樂、鋼琴、和聲、舞蹈4個研究方向,擴展至領域廣泛的十四個研究方向;2004年,增設“教育碩士”培養中“音樂教育方向”的培養任務;2009年增設“藝術碩士”培養點。在校研究生數從最初的4名,發展到100餘名;碩士導師從初創時期的5名增加至目前的24名。
研究方向:
聲樂演唱與教學、鋼琴演奏與教學、笛龠演奏與教學、手風琴演奏與教學、小提琴演奏與教學、小號演奏與教學、合唱指揮、音樂鑑賞與評論、音樂美學、舞蹈教育、音樂學科教學論、中國音樂史論、音樂人類學、視唱練耳及其教學研究等。其中約50%為表演實踐類方向,部分方向處於學科前沿。藝術碩士培養方向二個:聲樂表演藝術、鍵盤表演藝術(含鋼琴、手風琴、雙排鍵電子琴、管風琴、電子合成器等)。

導師隊伍

現任碩士導師中,有正教授12名(含2位特聘專家)、副教授24名。其中包括享譽國際的美籍華人鋼琴家吳夷教授,上海市哲學社科類成果一等獎獲得者劉正國教授,聲樂教授楊清、周進華,鋼琴教授葛世傑、謝哲邦,音樂理論教授馮季清、張蔭堯、劉鴻模,舞蹈學教授鄭慧慧,合唱指揮副教授錢大維,手風琴教授、國際評審李聰,聲樂副教授鄔眉、施國新、郭娉婷、諸伊諾、張春良,鋼琴副教授施忠、楊巧雲、宗勵,二胡副教授郭燮敏,小號副教授嚴成努,小提琴副教授錢涼,音樂理論副教授王嵐、曾麗明、王求真、張燕麗,特聘手風琴教授張國平等。“藝術碩士”碩導俞鷹、朱秋玲、申林、陸蓉、王從余、張希等。兼職導師包括著名小提琴家丁芷諾教授、音樂人類學家與音樂翻譯家湯亞汀教授等。

培養機制

為了保證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學術規格,“音樂學”碩士點借鑑國外院校先進經驗,結合學院實際,以立足研究、強化實踐和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三大原則,定期調整完善各專業研究方向的培養方案,加大論文寫作、教學實踐與藝術實踐學分的比重。
碩士點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教授來院開課、講學或指導藝術實踐;所設“雙周導師講壇”與每月一次的“研究生沙龍”,已成為院內導師傳道授業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平台;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與表演獎項,均成了研究生評優條例中的重要分值。碩士點以有效的機制,激勵表演類導師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強化全體導師的帶教責任,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論文質量。2007年,我院學生榮獲“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歷屆畢業生中,已有11名先後成為博士研究生。

就業狀況

“音樂學”碩士點培養的歷屆畢業生中,總體就業率高達95%,他們活躍於高校音樂教學崗位、專業音樂團體、相關研究所、音樂出版社、唱片或演出公司、文化宮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其中不乏大膽開辦藝校和音樂製作室的自主創業者。5%的畢業生成為在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兼職任教的自由職業者。

師資就業

學院的師資結構、課程設定、教育質量、學生素質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多年來為上海市和周邊省市培養了大量合格的藝術教育的人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簽約率達百分之九十(不包括直升研究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反饋普遍比較滿意。

招生服務

學院除面向上海和華東地區招收全日制學生以外,還設有夜大學,招收成人本科學員。學院還承擔了上海市音樂教師“三結合”專科和本科學歷的師資培訓任務。

教學定位

學院在著力抓好教學的同時,把科研與藝術實踐放在重要地位,承擔了國家和省部各級藝術科研項目10餘項,不定期地出版藝術論文集。每年,學院教師都有一定數量的專著、教材和論文發表。近年來,學院已成為本市藝術教育、藝術科研、藝術創作和表演的重要基地。

學生樂團

學院現有以學生為主體的上師範大學萬方青年交響樂團、上海師範大學舞蹈團和行知少女合唱團。這三個學生藝術團體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和良好的聲譽。
萬方青年交響樂團已經成功地在上海、北京、廣州和香港等地舉辦了90餘場音樂會,並同中央、上海多
萬方青年交響樂團
家電視台、電台進行過合作。
舞蹈團在今年全國大學生藝術節舞蹈比賽中獲得多個獎項。2000年9月,舞蹈團應邀赴法國參加了“第九屆里昂雙年舞蹈節”,獲得極大成功。
行知少女合唱團曾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演出活動,獲得過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的獎項。2001年10月,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的文藝演出。

獲獎情況

近年來,本專業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多次獲得各種獎項。
1998年,在全國高等師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中,本專業學生共獲得十一個獎項。其中,包括
流行手風琴樂團
團體第一名、全能一等獎兩名、全能二等獎一名、鋼琴一等獎一名。2000年,在中日上海——大阪青少年友好鋼琴比賽中,本專業學生獲得政府特別獎。2000年,在上海“雅菲德杯”鋼琴比賽中,本專業學生獲得青年組一等獎。

學院地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