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於1990年的上海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是根據中德兩國政府協定,由兩國有關部門合作共建的職業教育領域的套用性研究機構,1995年成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組成部分。

概況

(圖)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大會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大會

研究所的主要功能:為政府和教育、勞動部門和行業提供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決策諮詢服務;開展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和行業培訓提供套用性理論研究;開展國內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較研究,指導職業院校借鑑國外職業教育模式和經驗進行教學改革和實驗;承擔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和培訓機構的發展規劃、專業與課程、教學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組織開展職業院校校長、管理人員及骨幹教師國內外培訓的計畫、組織和實施;組織開展國內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學術交流。

作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隸屬機構,職成教育研究所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第一,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針對上海乃至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改革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和實施方案,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提供支持和服務。積極為基層院校和培訓機構出謀劃策,幫助解決發展中的矛盾與困難,為行業企業改革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探尋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全民終身教育相結合的可行途徑。第二,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所內科研人員先後承接和參與了全國和上海的多項課題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實踐意義的論著、論文,多項成果獲獎。同時,湧現了多名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參與全國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重大文獻的起草工作,受聘於上海市政府和國家教育部擔任專家,許多研究成果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諸多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第三,進一步輻射全國。近幾年來,先後為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的職業與成人教育管理部門和職業院校提供決策諮詢、發展規劃與定位設計、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改革研究,承擔完成逾百項課題,在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界贏得了聲譽。

組織機構

(圖)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研究所的組織機構:本所有研究人員和行政人員總計二十二人,其中科研人員18人,具有高級職稱10人。

所內設定四個職能部門:

1.政策與發展規劃研究室。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部門和行業提供職業教育發展的決策諮詢服務;為職業院校和行業培訓制定發展規劃提供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

2.成人與終身教育研究室。主要研究領域:成人與終身教育、社區教育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為政府部門和行業提供成人與終身教育決策諮詢;面向基層院校開展諮詢服務。

3.課程與信息技術研究室。

主要研究領域:為職業院校和行業培訓項目的專業與課程開發提供研究諮詢和實踐指導服務,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材的研究編寫等。科研信息資料庫的開發、職業院校現代教學技術、信息網路的開發和服務。

4.行政辦公室。為科研提供服務和保障,與科研相關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等。

內設的其他機構主要有:

1.上海市教科院高職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2.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辦公室

3.上海市職業技術教育協會理論研究部

4.上海市社區教育實驗項目指導小組辦公室

5.上海市教科院社區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帶頭人

(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

馬樹超

馬樹超:男 1953年5月出生;所長,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職業教育發展理論、政策、規劃與管理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科研規劃小組常務副組長;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副會長;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諮詢委員、兼職研究員;同濟大學職業教育學院諮詢委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兼職教授;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專家;上海市教育評估院評估專家;江西省吉安市政府科技顧問等。

主要科研成果與項目:教育部立項課題 “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現狀與發展研究”;教育部規劃課題“我國不同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比較研究”,以及教育部委託課題“職業教育評估機制研究、”“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職業教育集團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的雙證書研究”等項目。

主要研究成果有專著《新世紀職業教育走向抉擇》(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編《上海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職業道德教育新探》(中國文聯出版社);《上海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3,2004,2005年,2006年度多部)等著作9部,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很多論文被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摘;發表在《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7期“關注兩個需求,調整職教發展戰略”被2003年11月《新華文摘》摘要轉登;發表在《中國教育報》2005年12月的“中國緣何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表在《求是》雜誌2006年第5期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創新”, 2006年9月14日《中國教育報》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以及2007年4月4日,《光明日報》的“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形勢與對策”等論文有較大的影響。

2006年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曾先後獲得國家教育科研成果獎一次,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三次,“第六屆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等。

郭揚

郭揚,男,1961年10月出生,副所長,高職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體系與課程論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科研工作委員會個人理事,科研項目規劃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訪問學者,職業教育學博士生。

主要科研成果與項目:主編專著《監控與評價——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合作主編《職業教育十論》(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現代職教課程論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職教課程模式開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等,擔任副主編的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上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等;發表論文有“黃炎培教育評價思想初探”(《教育與職業》,1991)、“關於職教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4)、“Das chinesische Berufsbildungssystem”([德]《IBV:聯邦勞動總署職業研究信息》,1996)、“論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教育研究》,1999)、“普職溝通、中高銜接模式之比較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00)等近百篇;主持課題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開發研究”等,參加或參與主持各級各類課題研究多項。1998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被評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