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上海合作組織(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英文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秘書處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第一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舉行。6月14日“上海五國”成員國元首和烏總統在上海舉行會晤,簽署聯合聲明,吸收烏加入“上海五國”機制。15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吉總統阿卡耶夫、俄總統普京、塔總統拉赫莫諾夫、烏總統卡里莫夫六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宣布在“上海五國”機制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正式宣告誕生。

基本信息

組織成員

上海合作組織(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а,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英文:the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占歐亞大陸的五分之三;人口近15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2005年,六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3萬億美元。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

發展歷史

2004年,塔什乾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條例》,規定了吸收觀察員的條件、程式、觀察員權利等。2004年6月塔什乾峰會和2005年7月阿斯塔納峰會分別給予蒙古和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2004年12月,上海合作組織獲得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地位。
2005年4月中下旬,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分別與獨立國協執委會和東協秘書處簽署了諒解備忘錄。2005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與阿富汗駐華大使簽署《關於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阿富汗聯絡組的議定書》。2月,聯絡組舉行了首次會議。此外,上海合作組織還派代表參加了歐安組織的一些活動。成員國正在研究和商談上海合作組織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經合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歐盟、世界海關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建立聯繫的問題。

成立背景

上海合作組織會徽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機制。而“上海五國”機制發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以中國為一方和以俄、哈、吉、塔四國為另一方的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
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中、俄、哈、吉、塔五國為加強睦鄰互信與友好合作關係,加緊就邊界地區信任和裁軍問題舉行談判。1996年4月26日和1997年4月24日,五國元首先後在上海和莫斯科舉行會晤,分別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這是亞太地區首份多國雙邊政治軍事檔案,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此後,五國元首年度會晤形式被固定下來,輪流在各國舉行。從1998年至2000年,先後在阿拉木圖、比什凱克、杜尚別召開五國峰會。杜尚別會晤時,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應邀以客人身份與會。會晤內容也由加強邊境地區信任逐步擴大到探討在政治、安全、外交、經貿、人文等各個領域開展全面互利合作。由於首次會晤在上海舉行,該機制被貫以“上海五國”稱謂。
進入21世紀,面對全球化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區域合作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機遇,抵禦各種風險與挑戰。與此同時,冷戰結束後,本地區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活動日益猖獗,嚴重威脅各國安全與穩定。中、俄、哈、吉、塔、烏六國都面臨發展自身經濟、實現民族振興的艱巨任務,也有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的共同願望和迫切需要。
在此背景下,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國”成員國元首和烏總統在上海舉行會晤,簽署聯合聲明,吸收烏加入“上海五國”機制。15日,六國元首共同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國”機制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正式宣告誕生。

合作宗旨

2001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2002年6月7日的《上海合作組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織憲章》,規定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上海合作組織奉行外開放的原則,致力於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對話、交流與合作。上海合作組織已與聯合國、東協、獨立國協、阿富汗建立了正式聯繫。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任務主要是:
加強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
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毒品走私、非法販運武器和其它跨國犯罪;
開展經貿、環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不斷提高成員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海合作組織遵循的主要原則是:
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互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
所有成員國一律平等;
平等互利,通過相互協商解決所有問題;
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及對外開放原則;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集中體現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上海精神”已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會議機制

上海合作組織迄今已基本完成機制建設任務,建立起涵蓋不同層次、涉及眾多領域的較完善的機構體系,為自身發揮職能和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已建立國家元首、總理、總檢察長、安全會議秘書、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經貿部長、文化部長、交通部長、緊急救災部門領導人、國家協調員等會議機制。每個會議機制的運作,均有相應的檔案予以規範。國家元首理事會是最高領導機構。負責研究、確定上海合作組織合作與活動的戰略、優先領域和基本方向,通過重要檔案。元首例行會議每年舉行一次,通常由成員國按國名俄文字母順序輪流舉辦。舉行例行會議的國家為本組織主席國。

合作內容

(一)政治合作
加強和深化成員國的政治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一項主要任務。迄今所做主要工作和成就是:解決邊界問題,鞏固成員國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的簽署,使中國同俄羅斯和中亞國家長達7000多公里的邊界徹底消除了冷戰遺蹟。此後,中國與俄和中亞國家相繼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各方確認,不允許利用本國領土從事損害任何一方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的活動。在成員國關切的問題上以上海合作組織名義表示支持。在重大地區和熱點問題上加強協調與合作,對外以一個聲音說話。成員國多次闡述對阿富汗、巴以、伊拉克、朝鮮核問題等問題的共同立場。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阿斯塔納峰會宣言強調改革應遵循最廣泛協商一致的原則,不應為改革設立時限和強行表決尚有重大分歧的方案。2004年6月,塔什乾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交部協作議定書》,規定成員國外交部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開展各種形式的磋商和協調。此外,成員國多次對外闡述對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文明多樣性、人權等問題的共同看法,努力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二)安全合作
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重點合作領域,核心是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當天,成員國即簽署《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在國際上首次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作了明確定義,並提出成員國合作打擊的具體方向、方式及原則。這發生在"9·11"事件之前,體現了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的遠見卓識。上海合作組織由此成為最早打出反恐旗幟的國際組織之一。2004年,成員國相繼建立地區反恐怖機構和安全會議秘書會議機制,加之2002年建立的總檢察長會議機制,為開展安全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機制基礎。為震懾恐怖分子,2002年10月,中吉兩國率先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舉行了雙邊聯合反恐軍演。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外方舉行聯合軍演。2003年8月,成員國(除烏外)在中國和哈境內舉行了上海合作組織首次多邊聯合反恐軍演。2006年3月初在烏、吉、塔境內舉行上海合作組織執法安全部門聯合反恐演習,烏、吉、塔參加,中、俄、哈觀摩。鑒於本地區販毒勢力與"三股勢力"相互勾結、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成員國將禁毒作為一項重要合作內容。2004年塔什乾峰會簽署《關於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定》。目前,成員國正在積極落實該協定。上海合作組織還在反恐領域開展對外合作,派代表參加了聯合國反恐委員會組織的活動。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和獨立國協簽署的合作檔案中,均規定要在反恐領域開展合作。
(三)經濟合作
經濟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另一重點合作領域。2001年9月阿拉木圖總理會議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關於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及啟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備忘錄》。2003年9月北京總理會議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規定了區域經貿合作的目標、重點領域和步驟以及實施機制。《綱要》規定要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和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爭取至2020年實現商品、服務、資金和技術自由流動。2004年9月比什凱克總理會議通過《措施計畫》,提出了127個項目,涵蓋貿易投資、海關、金融、稅收、交通、能源、農業、科技、電信、環保、衛生、教育等領域。成員國建立了海關、質檢、電子商務、過境運輸、投資促進5個旨在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專業工作組,並正在醞釀成立能源、通信工作組。開通了區域經濟合作網站。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和銀行聯合體。正在商談公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為推動多邊經濟合作,2004年塔什乾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宣布向其他成員國提供9億美元優惠出口買方信貸。
(四)人文等領域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在文化、教育、環保、緊急救災等領域合作進展順利,取得積極成果。上海合作組織已舉行兩次文化部長會議,通過2005年至2006年多邊文化合作計畫。2005年阿斯塔納峰會期間,舉行了成員國首屆文化藝術節,今年將在上海峰會期間舉行第二屆文化藝術節。2005年9月,成員國首次環保專家會議在莫斯科舉行,啟動環保合作。2002年4月,緊急救災部門領導人舉行首次會議。2005年10月總理會議期間,各國緊急救災部門領導人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緊急救災互助協定》。

歷屆峰會

第一次峰會-上海峰會: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舉行。六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第二次峰會-聖彼得堡峰會:2002年6月7日在聖彼得堡舉行。六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等檔案。
第三次峰會-莫斯科峰會:2003年5月29日在莫斯科舉行。六國簽署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細則等檔案,簽署上合組織各機構條例、徽標和秘書長人選。
第四次峰會-塔什乾峰會:2004年6月17日在塔什乾舉行。六國元首簽署塔什乾宣言等檔案,給予蒙古上合組織觀察員地位。
第五次峰會-阿斯塔納峰會:2005年7月5日在阿斯塔納舉行。批准上合成員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構想等檔案,給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上合觀察員地位。

首腦會議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赴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之後,將訪問塔吉克斯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這也是習近平任內首次訪問南亞。在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同時發表題為《讓中塔友好像雄鷹展翅》的署名文章。2015年12月1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在鄭州舉行。

歷史意義

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一個年輕的地區性國際組織,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逐步走向成熟: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等幾十份檔案,啟動了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機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結構和法律體系;安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蓬勃發展;給予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觀察員國地位;與聯合國、東協、獨立國協等國際或地區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繫。通過5年的實踐,上海合作組織贏得了廣泛的國際承認,特別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認可。上海合作組織已經在國際上贏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在成為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地區發展的積極因素。這些成功的經驗,為上海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舉辦地

上合組織峰會召開地上合組織峰會召開地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於2015年12月14日在鄭州舉行。2003年破土動工,短短12年間,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從一片蘆葦叢生的魚塘窪地,變身為面積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萬、入駐企業3萬餘家的生態都市,演繹出一個中國中部城市開放發展的速度與激情,成為21世紀造城浪潮中的典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