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東鄰慈雲普護,前俯後湖[圓明園後湖],是一處臨水園林景觀,占地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建於(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位於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 這一景原是模擬洞庭湖岳陽樓而建,從名字可想見其風景,“上下天水一色,水天上下相連”,居此可覽左右美景,也是中秋佳節賞月的好地方,有著“奇賞”與“飲和”之意。

基本信息

簡介

上下天光遺址上下天光遺址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位於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這一景原是模擬洞庭湖岳陽樓而建,從名字可想見其風景,“上下天水一色,水天上下相連”。居此可覽左右美景,也是中秋佳節賞月的好地方,有著“奇賞”與“飲和”之意,現此處為一小型會談室。上下天光,為兩層樓閣,憑觀後湖全景。弘曆以此對比岳陽樓所見洞庭勝狀,似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見范仲淹《岳陽樓記》之概。其實後湖面積只不過四公頃而已。現在後湖尚局部保留,一部分已改為農田;上下天光樓前平台遺址,仍可尋得。

建築布局

上下天光復原圖上下天光復原圖
上下天光位在慈雲普護之西,前臨後湖,背依群山,是九州景區中與後湖水面最緊臨的景區。緊臨湖岸的主體建築即是“上下天光”樓,該建築為二層樓閣,樓的上下各三開間,樓的四周有寬闊的帶檐的遊廊;樓前有伸入湖中的平台,平台兩側各引出九曲平橋,兩側平橋中間各建有涼亭一座,東邊的為六方亭,曰“飲和”。“飲和”匾額為雍正皇帝所題。西邊為四方亭,曰“奇賞”。上下天光樓後是一座庭院,為“平安院”,匾額亦為雍正帝所題。
上下天光樓因建在後湖北岸,登樓可以一覽湖光山色,南望清沏如鏡開闊的湖面,正是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而且臨湖三面的諸多美景也盡現眼前,有著萬千的景象。所以乾隆皇帝在他的《上下天光》詩序中寫道:“垂虹架湖,蜿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縠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雲夢”乾隆的“一碧萬頃,不啻胸吞雲夢”之句,是對九州景區的一種藝術的誇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