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兩平台

三通兩平台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寬頻網路校校通

“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實質內容有兩個,一是 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的寬頻接入條件,二是 基本完成各級各類學校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所以“寬頻網路校校通”從建設角度講是要完成兩項任務,為學校提供寬頻接入條件和在學校內部建成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什麼是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一是為學校建設能上網的多媒體教室,二是為教師提供一套基本的軟體工具和教學資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師配有計算機並且經過培訓能利用網路教學資源備課授課。 寬頻網路接入條件的建設方式是“ 政府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維護,學校持續使用”。很多省(區、市)已經這樣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整體規劃、整體要求和政策指導,並和電信運營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由電信運營企業為學校建設並提供優惠的寬頻網路接入服務,學校按協定付費使用。校內的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應該由政府資助學校完成,中央財政重點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支持的手段是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畫”里增加內容和投資。“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復蓋鄉鎮及鄉鎮以上的所有校舍條件允許的中國小校。

優質資源班班通

“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和教研活動中的普遍套用。不能把它理解成為每個班級安裝多媒體設備。所謂“優質資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學校的大部分班級的課堂教學能夠使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能夠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要通過不同的套用模式,把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教研活動以及跨校教學中的套用變成一種常規行為。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應重點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的建設。“ 專遞課堂”是指利用網上同步上課的方式,使邊遠地區上不齊課、上不好課的農村學校與擁有相對豐富教育資源的城市中心學校同上一堂課,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名師課堂”是指組織特級教師、教學名師開設網路課堂,形成更多更好的優質網路教育資源,探索網上教研活動的組織形態,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範圍的共享。“ 名校網路課堂”是指利用網路課堂的形式,使名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更廣地擴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優質資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個基本具備網路條件的學校和教師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要使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教學、教研活動的常態。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夠的重視。不能把“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簡單理解成在資源網站開通實名註冊的個人空間。“網路學習空間”首先應該是以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的一個網路化的社交平台,為教師在網路上開展教學和教研活動、為教師和學生、學生家長的網路互動提供支撐。其次應該是一個具有匯聚優質資源能力“資源超市”,為各類資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資源交易服務,使教師和學生有更豐富的優質資源可用。再次還應該是一個使教師儘快提高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的服務平台,平台主動推送資源的功能幫助教師依託空間快捷地獲取合適的資源,平台容易使用的開發工具幫助教師提高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最後還應該是一個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機構空間幫助助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所有的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統計教師利用網路從事教學活動的頻率、效果和教師內生的、自己創造的課件資源的數量,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及信息技術套用水平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或區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網上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條件支撐。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是 把教育信息化推進到第三階段的技術支撐和運行模式,所以我們要提高認識、主動設計。要把“網路學習空間”建成網路條件下從事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個實名制的、組織化的、可控可管的體系,為所有想在網上進行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的教師提供一個網路陣地,逐步形成網路條件下教學活動管理、組織和服務的基本體系。所以我們強調網路學習空間建設要整校推進,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要統一到一個平台上,優質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服務必須是一體化的。“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對教育部門來講,主要是一個組織套用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建設問題。平台的建設一定要貫徹“ 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思路,必須依託電信運營商和企業的力量,建設好套用環境,提供並持續改進網路空間服務。教育部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組織、推動套用和相應的政策機制建立上,廣大師生真正套用起來,網路學習空間就會越做越好,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促進教育公平發揮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作為最重要的載體,直接影響教育資源的匯聚共享、建設與套用的銜接。現在看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實際上是一個雲服務體系的建設。利用雲計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實現軟、硬體資源的集約共享,降低學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設難度;推動資源建設與使用良性互動,提高套用水平。“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應該是一個運用雲計算技術構成的復蓋全國的、多級分布的、互聯互通的、為“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提供技術支撐和網路服務的雲服務體系。“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與“網路學習空間”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割裂;“網路學習空間”既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組成“細胞”,又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服務對象。全國師生依託“網路學習空間”參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共建共享。“網路學習空間”、“班級集體空間”、“主題資源空間”、“名師空間”、“大師工作室”、“機構管理空間”等各種空間套用模式,再加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資源中心,共同構成“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複投資建設,逐步形成統一的基礎邏輯架構,使各地的服務平台及網路學習空間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證資源的快速流動和廣泛共享。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要堅持“ 政府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維護,學校購買服務”的機制創新。充分利用大型電信企業提供的計算、存儲與通訊等基礎設施能力,依託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共同開發服務管理平台,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規模化的運行體系;匯聚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創建公益性服務和市場化服務互補的服務模式,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集約化,實現最廣泛的資源匯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網路服務。

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 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首期目標,是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提供準確的數據。平台建設的基本構思是“兩級建設,五級套用”,通過套用系統收集和匯總數據。今、明兩年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學生、教師、學校辦學條件三個系列的數據通過套用系統完整地建立國家資料庫。“兩級建設”,就是建設中央和省兩級教育管理數據中心。“五級套用”就是由教育部統一組織開發中央、省、地(市)、縣、學校五級套用系統,部署在中央和省兩級數據中心,各省通過省級數據中心為所屬地(市)、縣、學校提供套用服務。通過統一開發的套用系統形成動態、準確的數據,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支持服務,為地方套用提供服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