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灣

三角灣

溺谷經潮流和波浪的強烈沖刷,擴展成喇叭口而形成的海岸。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河口處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而且潮汐作用比較強大的地區。

地理概念

三角灣三角灣

三角灣,溺谷經潮流和波浪的強烈沖刷,擴展成喇叭口而

三角灣三角灣
形成的海岸。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河口處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而且潮汐作用比較強大的地區。如我國錢塘江口杭州灣、南美洲拉普拉塔河的河口等。

三角灣海岸(estuarycoast)又稱“三角港海岸”。指發育在三角港地區的海岸。亦即在溺谷基礎上經過強潮作用而形成的海岸。其海岸隨三角灣的水、沙沖淤變化而改變。

行政區劃

明代建村。村旁有一三角形水灣,村民以灣水多少預卜年景:水多豐年、水少歉年。村以灣命名。

三角灣村位於黃山經濟區駐地東北6.6公里處,地處丘陵,連線“同三”高速公路的疏港線途徑該村。耕地970畝。

據傳,明永樂年間韓姓從雲南遷此立村。因此地有灣,呈三角形,故名三角灣。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清道光至民國時稱三角灣。現三角灣有129戶,人口378人,除韓姓居民外,尚有王姓、孫姓、邢姓等少數居民。

三角灣村歷史上以農為主,種植業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該村有荒山300畝。90%的農戶外出打工,年增收50多萬元。95%的農戶養豬,其中有3戶每年出欄150多頭,每戶每年純收入2萬多元。苗圃100畝,每年可為村民增收近4萬元。2004年,居民人均純收入達4513.9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