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寺風景區

三溪寺風景區

三溪寺風景區位於綿竹市土門鎮境內。集山秀、洞幽、千年古剎於一體,八景二致,及現代修築的困牛湖、地下溫泉連成一片,遊人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景區內以三溪寺古廟為中心,周圍分布許多名勝古蹟:祖師洞、朝陽洞、石鼓石鐘、群羊上山、青獅白象岩、替龍古洞、烏龜石等,元代留下的巨型“龍虎”二字,開山大和尚玉川祖師栽植的金銀桂樹,清代鹹豐年間建的魚池石拱橋和紫薇花樹,千手觀音。幾百年來,眾多文人雅士來這裡題詞作詩抒發情懷。現將歷代盛讚各景點的部分詩詞或碑文佳作收集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三溪寺風景區 三溪寺風景區

三溪寺風景區

明崇禎縣令陸經術勒碑。李其龍作記。

其脈自大鵬山跌頓而下龍曲水纏、沙聚球檐、虎轉琴案,有石昂頭名玩月犀,又有朝陽祖師二洞,石壁切齊,藤蘿擺掛聯屬玩月之下,奇石出水中,若實星瀨,俗傳蜀王秀聚軍於此,無所得水,因向山門發三矢,如古卓刀卓 之類。四時不竭,即八景中所謂射水河,此其源也。諸勝皆奇絕可愛,難以給寫,觀者有別眼耳,開山祖師為玉川亦異人,寺有傳燈錄,今冊具載,因舊碑已損,溫陵李其龍姑約略而付之。

清乾隆縣令陳天德三溪寺八景錄其四首:

(一)伏虎岩

三溪寺風景區特色景點圖片 三溪寺風景區特色景點圖片

伏虎何年事,岩前吼夜風。

嵐煙氣騰上,威猛鎮禪宮。

(二)潛龍洞

龍潛不可見,右洞貯幽深。

蓬勃山雲起,隨風化作霖。

(三)禮拜石

(註:本詩錄自清道光29年志為“曾” 民國8年志為“僧”)

禪侶曾稽首,端岩立道周。

三溪誰可約,蹤跡過猿猱。

(四)紫雲舍

暮葛山含紫,雲窩列小房。

佛堂金碧映,一氣混茫茫。

三溪寺

明代狀元楊升庵詠詩《三溪寺》

巍石山前寺,靈泉勝復幽。

紫金諸佛相,白雪老僧頭。

湖水生寒月,松風夜帶秋。

蜀王三箭發,射水濟民憂。

清代康熙51年縣令陸箕永憩三溪寺題詩二首:

(一)碧山山下經行寺,走馬重過日未西。

落葉一庭秋滿閣,亂泉聲里住三溪。

(二)乍臨初地便神清,更喜芙蓉別院明。

急喚奚奴烹澗水,齋廚先嘗雪霞羹。

對大雄寶殿前的金桂銀桂題聯:

兩樹桂花三溪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清代乾隆翰林李調元對三溪寺作詩二首:

(一)不識三溪寺,相攜過石橋。

靈泉通水脈,石洞鑿山腰。

月洞龍吟窟,雲深鹿伴樵。

到來心共寂,閒坐話前朝。

(二)昔有玉川老,於茲習靜禪,

壇經千劫火,龕尚一燈燃

碑示祥符字,田分永樂早

可能衣缽在,定有法僧傳。

三箭水

清代康熙年間,縣令陸箕永游三箭水後,題詩一首

邑西南河曰射水,洪流迅激勢千里。

溯源雲自三溪山,山足蜀王親發矢。

矢發泉涌如有神,驚湍直與綿江齒。

茫茫千載矢 存,族長七寸還佘咫。

我乘公事來面郊,策馬人行職山椒。

行行竟達廣安寺,寺後兩穴噴銀濤。

峰拗峭石駢嵯牙, 琮一道飛瓊瑤

咄哉奇景世莫比,山既  波嗔驕。

此事假不親涉覽,傳記毋乃齊奈嘲。

吁嗟乎,人間井窺 空自勞,眼前怪異紛相遭。

何必尋山定越崑崙高,泛水端上星河舶。

清嘉慶文人李德揚詩云:

穿將三矢碧山開,滾滾河源應手來。

帝子當年傳射水,綿人終古築策崇台。

通神澤幸流軍士,作堰荒仍辟草萊。

可惜揚州波似錦,龍舟一去意難回。

明代弘治丁已11年間在三箭水立碑,碑高1.8米,寬0.89米,碑的背面“永垂萬古”4個大字,正面為靈源橋碑文,重建遵化觀音堂,靈源橋記,綿州之西距城四十里許,三溪山廣安寺之左有神泉,四時不竭,垂古不滅,有美名造宋祥符年間建廣安寺,相傳以為蜀侯孟氏昶游此軍騎之墓,疾蒲三泉射水之名……

清肖子紳游三箭水靈源橋詩:

訪勝尋幽到靈源,隔斷紅塵別有天。

石穴流甘如淨露,山風抱爽勝清漣。

窮通莫定難先料,飲啄因知是夙緣。

旦幸王賓情意恰,消閒一日即是仙。

石鐘石鼓

石鐘石鼓是有名的古蹟,位於三溪寺右側,清末文人黃尚毅為其作詩:

天地為爐鬼為工,不熔金鐵熔山峰。

媧皇鍛鍊出五色,補天余巧成洪鐘。

嗚霜遠聞三溪寺,驚看追 懸虛空。

鐘口空廓圍十丈,太極燦爛圖其中。

科斗文原書契祖,八音石與金絲同

歌鐘二肆何足道,無乃開闢銘神功。

湯盤禹鼎皆後起,周景無射徒崢嶸。

好右昌黎已生晚,引予更後樂坡翁。

歧陽彭 不可到,風鶴草木驚兵戎。

燕巢危幕鐘鼓樂,蛇斗南門笙歌從。

韓宣玉環索鄭賈,魯桓大鼎取宋公。

石言魏榆足微信,何必浦牢吼青銅。

黨爭牛李嗜奇石,平泉太湖夷蒿蓬。

泗濱浮磬誰考擊,菱溪臥石空英雄。

寒山鍾動夢初覺,更摩石鼓追鴻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