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寺

三寶寺

三寶寺,又名“龜湖寺”。位於福安市城關龜山頂。1990年全面維修,保存較好。1980年10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三寶寺,又名“龜湖寺”。位於福安市城關龜山頂。明萬曆《福安縣誌》記:“宋淳佑五年縣令鄭莆甫創講堂,元皇慶元年主薄胡璉建龜湖寺”。經歷代重修現存大雄寶殿一座,明間第三道額有“大清雍正11年(1733)重修”款識。面積約305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柱子為方形抹角,其中八根有瓜楞紋的石柱,系宋代遺存。上檐舉架較高,坡面很陡,下檐出檐較長(1.8米)。1990年全面維修,保存較好。1980年10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寶寺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城區西隅龜湖之濱的孤山上,因大殿原有特大三尊如來塑像而得名。始建於宋朝,明萬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重修。現尚存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修葺的大雄寶殿,占地三百一十平方米。殿內金柱系宋朝遺物。建築風格古樸,富有地方特色。
三寶寺坐北向南,環眺群山環抱,層巒疊翠。南面天馬山石塔高聳,與對面仙岩山石塔遙相對應,左東山,右仙面,各具奇姿,兩山之間,富春溪碧波蕩漾,漁舟隱約可見。天馬山上的白馬巨塑與東面的鶴山騰空欲飛。在寺中俯視韓城全景,湖水縈迴,氣象萬千。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映水,紅綠相間,燦爛奪目。夜幕降臨,滿城燈火,恰如萬斛明珠,別有一番情趣。明朝邑人陳世理曾有詩讚曰:「禪林隱隱露奇觀,蘿閣藤樓盡日攀。一曲鏡塘搖藻水,千家煙火擁孤山。老僧說法塵埃淨,仙女散花環佩珊。我亦入山參寶偈,諸天送鶴夜飛環。」湖山地處韓陽十景之一,歷史上曾有眾多高僧大德在此拜師學道,許多仁人志士在此讀書聚義。
一九八九年,年近花甲的淨慧法師發大心重建三寶寺,歷盡艱辛,投入百多萬元,歷時十年,重現了該寺歷史風貌,現已建成大雄寶殿、韋馱亭等大小六座建築,寺內供奉四米高三寶大佛和全銅二.六米地藏菩薩坐像,經政府確定為市級保護單位。
三寶寺以其便利的交通,優美的環境,雄偉的寺宇,吸引著遠近信眾和遊人。寧德地區及福安市佛教協會設址於此,現有僧眾二十多人,晨鐘暮樓,二時供齊,如法如儀。
現任住持淨慧法師,兼任福建省寧德地區佛教協會會長,福安市佛教協會會長。
寺址:福建省福安市城關韓陽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