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4名將

三國24名將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串聯三國[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武將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詩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基本信息

24名將詩

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姜維

名將詳解

呂布

呂布呂布
呂奉先

手中畫桿方天戟,座下嘶風赤兔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名氣倒不是吹出來。三英戰呂布,張飛連斗五十餘回,關羽上前又合戰三十回居然戰不倒他。兗州攻防戰,於許褚、典韋、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樂進六將夾攻中能全身而退,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轅門射戟更展現其超一流的箭術,可惜為人反覆無常,見利忘義,有勇無謀,被稱為“三姓家奴” 。

趙雲

趙雲趙雲
趙子龍

常使一把雪白梨花槍,腰系青釭劍,另外箭法也好,橫江射帆比起呂布轅門射戟毫不遜色。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坂百萬軍中六進六出,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都是膽”,趙子龍一生無敗績,文武雙全,三國最完美的武將當之無愧

典韋

典韋典韋
典韋

被譽為“古之惡來”的曹營第一猛將,雙鐵戟重八十斤天下無雙,勇武異常,相貌魁梧,膂力過人。後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死後半晌無人敢近身。

關羽

關羽關羽
關雲長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斬顏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生擒龐德,三國中罕逢敵手,義釋華容道更是千古佳話,可惜被昔日的呂下阿蒙暗算,敗走麥城。曾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因兵敗關羽暫居曹操手下,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荊州;關羽死後,由後主劉禪追謚曰“壯繆侯”,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

馬超

馬超馬超
馬孟起

人稱“西涼錦馬超”。三國中勇猛最神似呂布的武將,一人獨戰曹操數十員大將致使曹阿瞞割須棄袍。儘管曾和張飛許褚戰成平手,但都是在逆境中和諸位大將搏鬥。曹操亦言:“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也”。可惜只是一介武夫。使金色的虎頭槍,有“金槍馬超銀槍趙雲”之說。馬超是東漢初年

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起初隨父親馬騰在西涼為一方軍閥,後與韓遂一同進攻潼關,被曹操以離間計擊敗。此後馬超又起兵攻殺涼州刺史韋康,不久被韋康故吏楊阜擊敗,投奔張魯。劉備入蜀後馬超投奔劉備,並為劉備作前驅,進入成都。劉備稱漢中王后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又進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公元222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張飛

張飛張飛
張翼德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河北涿郡屠夫,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行三。性如烈火,嫉惡如仇,曾怒鞭督郵,並一度拔劍欲刺董卓。於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嚇死夏侯傑。入川時一路凱歌,義釋嚴顏,並將其收降,直搗成都。入川後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拜為右將軍,封五虎大將,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為奪回荊州,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時年五十五歲。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黃忠

黃忠黃忠
黃漢升

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後黃忠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弓箭百發百中,是三國第一神箭手。出場的時候年已老邁還有此成績,為老當益壯的典範。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許褚

許褚許褚
許褚

曹營第二猛將。長八尺餘,腰大十圍, 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與典韋一起統領曹操的虎衛軍,常伴曹操征戰四方,褚素呆滯,征戰英勇,人稱“虎痴”。曹操討伐黃劭、何儀,許褚生擒儀。典韋要人,褚欲與之爭鬥未果,許褚被曹操賞識,收之用為護衛。官渡破袁紹後,因謀士許攸辱罵,怒而殺之。曾裸衣惡鬥馬超。後漢中之戰護糧,因醉為張飛所敗。曹操死後不久許褚亦病逝。

孫策

孫策孫策
孫伯符

孫伯符是霸王再世,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並在討伐割據江東的各軍閥的過程中增強自軍實力,終於統一江東。後因被刺客淬毒刺傷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小霸王孫策上承父志,下開弟業,偉男兒也。

太史慈

太史慈太史慈
太史子義

東吳武將第一人,曾領一小將追戰孫策等十三騎,奮勇莫當。為人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群英會上,周瑜付劍與慈為監酒;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於赤壁

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

夏侯惇

夏侯惇夏侯惇
夏侯元讓

曹營第三猛將。少習槍棒,武藝過人。曹操起兵,夏侯惇率眾來投,自此隨之徵戰。曹操討呂布,夏侯惇被呂布部將曹性射中左目,惇拔矢啖睛,兩軍無不駭然。後惇常為先鋒,殺敵破陣,衝鋒在前,立功無數,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治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夏侯淵

夏侯淵夏侯淵
夏侯妙才

為人忠義,用兵神速,作戰勇猛,屢建功勳。群雄征討董卓時隨曹操一同起兵,後征戰四方,四出平亂、轉戰西涼、虎步關右,屢立功勳。是老曹家創業的元老,在定軍山中蜀將法正之謀,為黃忠突襲斬殺。在平定馬超叛亂後負責西北防線的鎮守。後劉備攻打漢中,他被劉備部將黃忠所殺。第一個死於上榜武將之手的武將。

張遼

張遼張遼
張文遠

“曹營五良將”之一。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後呂布喪於白門樓,曹操經劉備、關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從曹操以後,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赤壁戰後,曹操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後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餘騎打敗敵軍十萬,險些俘虜孫權本人,威鎮逍遙津,“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伐吳時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張郃

張郃張郃
張儁義

原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降曹後為“曹營五良將”之一。僅有的幾次如“街亭之戰”來看,是五良將中最有謀略的人。後為司馬懿妒忌,借刀殺人,被蜀軍射死。張郃通曉應變之術,擅長布置營寨,預料戰勢、地形,一向準確,即使諸葛亮都對他有所顧忌。張郃雖為武將,卻喜歡儒士,曾推薦同鄉的卑湛,被皇帝下詔嘉獎,將張郃比作愛好儒學的東漢大將祭遵,並將卑湛提升為博士。張郃的一生勝仗無數,屢克敵軍,而且深諳韜略,智勇兼備,不負魏將“五子良將”之名。

徐晃

徐晃徐晃
徐公明

“曹營五良將”之一,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曾在官渡之戰中截燒袁軍糧草數千車,保證了曹軍的勝利。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且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

龐德

龐德龐德
龐令明

西涼猛將。與馬岱並為馬超帳前左右折衝,曾步斗破敵陣救出韓遂,又殺曹仁部將曹永奪其馬護韓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後降曹操,樊城之戰中一箭射中關羽面額,威風八面,故蜀軍士兵都十分地驚怕,稱他為“白馬將軍”。為關羽所擒,不降而被處死。氣節豪邁,剛毅威武,骨鍍棱梭,遂稱一代名將。

甘寧

甘寧甘寧
甘興霸

東吳第二號猛將,為人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遊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曾率八百健兒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託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後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折衝(常勝)將軍。後在劉備伐吳時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周泰

周泰周泰
周幼平

早年與蔣欽隨孫策左右,立過數次戰功。後周泰膽氣絕倫,保衛孫權,勇戰退敵,身受十二處傷,很久才康復。後與周瑜、程普拒曹操軍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曹操出濡須,周泰勇戰擊退曹操。於是留督濡須,拜平虜將軍。後孫權破關羽,意欲伐蜀,拜周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黃武年間周泰病亡。

魏延

魏延魏延
魏文長

智勇雙全、心高氣傲,是五虎將之後的“最佳第六人”。起初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因屢立戰功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后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蜀漢建立後升為鎮北將軍。此後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後,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張繡

張繡張繡
張繡

號稱槍神,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桿虎頭金槍。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文丑

顏良文丑顏良文丑
文丑

“河北四庭柱”之一,曾輕鬆擊敗過徐晃,雖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絕對超一流。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關羽的千古武聖之名。

顏良

顏良

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不俗,但因官渡之戰被關羽所斬,鼎立時期再無表現機會。

鄧艾

鄧艾鄧艾
鄧士載

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死於司馬之手,終其一生,戰功赫赫,他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鄧艾是三國末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其才能可比諸葛亮與司馬懿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姜維

姜維姜維
姜伯約

諸葛亮的傑出弟子,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前後共出兵11次,然而終究回天乏術。蜀漢滅亡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也被魏兵所殺。伯約一生也只盲從武侯遺志,使得疲憊的蜀國更加疲憊不堪。武力強,謀略亦突出,可惜時運不濟。和諸葛一樣,是天不助我的悲劇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