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詞名意解

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計謀典故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許昌。當時,曹操據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萬多人。兩軍離河對峙。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面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擺開渡河架勢。袁紹怕後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一槍之後,突派精銳回襲白馬,斬殺顏良,初戰告捷。
由於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仗勢從河北調集了一萬多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因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裡,於是沒有安派重兵。曹操探聽烏巢並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烏巢,斷其供應。他親自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疾走,夜襲烏巢,烏巢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濃煙四起。曹軍乘勢消滅了守糧袁軍,袁軍的一萬車糧草,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狀,供應斷絕,軍心浮動,袁紹一時沒了主意。曹操此時,發動全線進攻,袁軍士兵已喪失戰鬥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百親兵,艱難地殺出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原文與譯文

【原典】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注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 “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 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