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之前決定孩子的一生

七歲之前決定孩子的一生

這是一部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家庭早期教育的一本書。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養育的父母。孩子不成材,恰恰是因為父母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不僅僅是一句俗語,還是經科學驗證的真理。七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他的身體、智力、心理,甚至影響他一生的生活習慣基本上都會在這一時期定形。在這一時期,任何的閃失和缺陷,都將成為父母和孩子一生無以彌補的遺憾。所以要從營養、智力等各方面給予特殊的關愛。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作 者:耿萍 編著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0-1
字 數:200000
頁 數:2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504462381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親職教育>>家教方法
定價:¥25.80

編輯推薦

7歲是臨界點:之前你為孩子多付出一點,之後孩子將獲益終生萬事都可推託,唯有孩子的教育推託不得。
教育孩子是個系統工程,千萬不可等閒視之,更不能以為孩子小,隨意對付一下就可以。7歲以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就高低。
7歲孩子教育孩子的9個要點
培養一個有禮貌的3歲小紳士;不可忽視的“第一次”;讓孩子從小自覺地與書為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為什麼”;對孩子真正的愛要藏起一半;莫因事小面放縱;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交際能力;尊重孩子的興趣;培養好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好習慣。

內容簡介

有一位做生意的朋友,剛過完40歲生日,事業可說如日中天、紅紅火火。在外人眼裡,這樣一位住毫宅、駕名車的精英人物,生活一定很幸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朋友的家庭倒還和睦,問題就出在他那十六歲的兒子身上。
“別提那個兔崽子,提他我就來氣,你說我怎么會有這么個兒子?”一說起孩子,朋友就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朋友的孩子出生時,正是他事業上最忙的時候。由於無暇顧及、缺少管教,孩子稍微大一些性格就極為叛逆,不僅學習成績總在學校墊底,還三天兩頭惹是生非。再加上身邊總有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孩子幾乎成為派出所的常客。
“你說這樣的孩子,我怎么放心把家業交給他?”
事業的風光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住朋友一臉的愁容。更為遺憾的是,這種心病世上暫無良藥可醫。
朋友的故事絕不僅僅是個個案,因為孩子的問題,而使幸福的生活大打折扣的家庭和父母還有很多。因為從小沒有給孩子全面、健康的教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許你是個事業上的成功者,但作為一個父母,你真的很失敗。
這個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養育的父母。孩子不成材,恰恰是因為父母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不僅僅是一句俗語,還是經科學驗證的真理。為什麼這么說呢?七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他的身體、智力、心理,甚至影響他一生的生活習慣基本上都會在這一時期定形。在這一時期,任何的閃失和缺陷,都將成為父母和孩子一生無以彌補的遺憾。
所以,不管你有多忙,不管你有何種理由,都不要說什麼“以後再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也不遲”。有些事情可以“以後再說”,但教育孩子沒有以後。所有的一切都在七歲之前。
當然,有的父母會很自豪地說:我完全盡到自己的責任了,我讓孩子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我把孩子養的又白又胖,他以後是什麼樣子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這又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讓孩子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只是培養孩子的基本面。孩子不能光有一個好身體,孩子的智力、心理以及他積極的人生習慣也是父母、家長們培養的結果。只有這些教育都到位了,孩子才能以健全、高尚的人格魅力開創美好的未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願所有的家長、父母們都能重視起來。

目錄

上篇 好身體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第一章 小小的嘴巴,大大的未來
1.營養竟然決定收入
2.吃好喝好,孩子強壯一生
3.吃出健康的大腦
4.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5.小小的零食是一個大大的問題
6.吃出來的身高
7.“補”的誤區
第二章 讓重要的“零部件”健康正常地運轉
1.七歲之前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
2.父母是決定孩子口才的重要因素
3.沒有正常的聽力就沒有語言的能力
4.眼睛是孩子了解世界的視窗
5.給孩子一雙靈巧的雙手
第三章 健康的大腦閃耀智慧的光芒
1.智力是第一生產力
2.右腦中的愛因斯坦
3.適當的藝術薰陶有助於培養聰明的孩子
4.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5.全方位地健全孩子的心智
6.小心電視成為孩子智力的殺手
7.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中篇 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夢想
第四章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1.早期親職教育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小習慣
2.莫因事小而放縱
3.培養好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好習慣
4.培養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5.不可忽視的“第一次”
6.表揚和鼓勵可以讓孩子做得更好
7.改掉壞習慣需要與孩子平等地溝通
第五章 培養讓孩子人見人愛的好習慣
1.培養一個有禮貌的3歲小紳士
2.以身作則,規範孩子的言行
3.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更加誠實
4.別讓孩子成為一個貪婪的人
5.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交際能力
6.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7.孩子學會分享才能收穫更多
8.言而有信的人才能受人尊敬
第六章 愛學習勤思考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1.書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2.讓孩子從小自覺地與書為伍
3.培養孩子邊玩邊學的好習慣
4.專注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法寶
5.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6.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為什麼”
7.尊重孩子的興趣
8.自由的孩子更容易培養好習慣
下篇 好心理是孩子幸福一生的保障
第七章 依賴心理是孩子成長的大敵
1.擺脫依賴,從生活自理開始
2.一味地溺愛教不出好孩子
3.給孩子一種大人的感覺
4.對孩子真正的愛要藏起一半
5.放開你的手,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6.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7.有責任感的孩子更獨立
第八章 孩子不能在自卑的陰影中過一生
1.自卑是孩子心靈的枷鎖
2.讓孩子擺脫自卑,直面挫折
3.慎用比較的方法激勵孩子
4.對自我的賞識是孩子成功的動力
5.給孩子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去擁抱現實
第九章 健康的心理成就健全的人格
1.任性乖戾難成才
2.讓孩子走出嫉妒的漩渦
3.矯正孩子驕傲自負的心理缺陷
4。無名的怒火會燒掉孩子的一生
5.多疑是壓在孩子心頭的巨石
6.缺什麼也不能缺少愛心
編輯本段

書摘

上篇 好身體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第一章 小小的嘴巴,大大的未來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在他整個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吃,始終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對於一個成人來講,只要能吃飽,就算達到了最基本的需求,而對於一個七歲之前的孩子來講,這遠遠是不夠的,孩子順利、健康地成長需要家長更精細的餵養,小小的嘴巴維繫著孩子大大的未來,這其中的重要性,家長們應該有更充分的認識。
1.營養竟然決定收入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孩子三歲之前的飲食營養竟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成年以後的收入狀況!
在南美洲,有科研人員曾在一個村莊裡做過一項長達30年的跟蹤調查。由於這個地方幾乎與世隔絕,外界的影響對人們的影響微乎其微,飲食的營養就成了孩子們成長的決定性因素。科研人員讓一部分孩子在三歲之前經常食用高營養的食品,而讓另一部分孩子的飲食狀況則很一般。30年過後,那些在三歲之前涉取充足營養的孩子的收入要明顯高於低營養的孩子,甚至存在幾倍的差距。這一研究成果真實地反映了三歲之前的營養對孩子們的一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許多科學家都證實,在孩子三歲之前如果營養供給不足,發生營養不良,那么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尤其影響大腦的發展,儘管以後的營養得到改善,並有適當的教育,但他們智力的發展仍然會落後於營養優良的同齡孩子。
那么,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都需要哪些營養呢?
(1)蛋白質
是構成人體細胞和組織的基本成分,每日供給量應當保證35~40克。主要來源為肉、蛋、魚、豆類及各種穀物類。
(2)脂肪
能提供熱量,調節體溫,保護神經及體內器官,促進維生素吸收,每天供給量應為30~40克。主要來源於動植物油、乳類、蛋黃、肉類和魚類。
(3)碳水化合物
即糖類物質,是提供人體活動和生長發育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每天攝入量應為140~170克。食物中的穀類、豆類、食糖、蔬菜、水果都能提供碳水化合物。
(4)礦物質
①鈣,是骨骼和牙齒生長的主要原料,每天應當保證供給600毫克。鈣質,在奶類、蛋類、魚類、豆類及蔬菜中含量較高。
②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每天應保證供給10毫克左右。主要應從動物肝臟、蛋黃、瘦肉、綠葉菜及豆類中攝取。
③鋅可以增進食慾,促進孩子生長發育,在動物內臟、花生、香蕉及豆類中含量較高,每天應攝取10毫克。
④碘是孩子生長發育必需的重要營養素,與孩子的智慧型發展和體格發育密切相關,每天應當保證攝取70微克。碘在各類海產品中含量極為豐富,食用碘鹽也是補碘的好辦法。
(5)維生素
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長發育。維生素A、B1、B2、C、D,主要源於蔬菜、水果、肉、蛋、豆、奶及粗糧中。
(6)水
是人體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維持體內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每千克體重每天應補充水分125—150毫升。
孩子每天膳食必須供給適量的六大營養素,每頓做到葷素菜、粗細糧搭配,食譜要注意色、香、味、衛生及溫度,能增加食慾,並有飽足感。
1~2歲的孩子,牛乳和豆漿仍為重要食品。由於孩子乳齒已逐漸長齊,咀嚼消化功能增強,身體發育快,膳食內應有更多種食品。每日應供給糧食100—150克,蔬菜l00—200克,豆製品100克,魚肉或肝類50~100克,蛋1個,水果50~100克,油25克,分成四餐。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約100大卡。
3~7歲孩子膳食,每日三餐,下午給予點心1次。對於食物的種類更可加多,原則上成人食用的食品,孩子均可食用。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量80~90大卡。每日膳食內應包括糧食250~400克,蔬菜250~500克,豆製品l00克,魚、肉、肝類50~100克,蛋1個,油25克,水果l00~150克,外加牛乳或豆漿1碗。
一般來說,孩子飲食中脂肪供給的熱量約占總熱量的30~35%。脂肪主要來源於乳類、肉類和各種油類。嬰孩子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脂肪4~6克;6歲以上為2—3克。在脂肪類食物中,豬油(動物油)與植物油的比例應為1:2,即每攝取2份植物油,相應攝取1份豬油(動物油),這樣能各取其所長,對兒童身體發育最為有益。
最後就是主食的粗細搭配。米麵等穀類的營養成分分布有4部分。從外向里是穀皮、糊粉層、谷芽和白心兒。其中糊粉層,含有維生素B及蛋白質;谷芽含有維生素B1及維生素E;谷心則主要是澱粉。穀粒碾成米麵時,加工越細,糊粉層及谷芽去掉越多,其所含的維生素B1去掉的越多。同時,人們淘米時,如用手搓米或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也容易將外層和谷芽去掉。經過這樣處理的米,含維生素B1就極少。這樣,經常吃精米或白面,因缺少維生素B1,就易得腳氣病。精製米麵除丟失了維生素B1外,無機鹽及纖維素也會大量丟失,這對身體是不利的。從營養角度來看,精米白面不如糙米黑面好。現在西方國家提倡吃“天然食品”,如全麥麵包、摻入麩皮的白麵包等。美國黑麵包的價格比白麵包還要貴,就是因為黑麵包中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多。
但是也要注意,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和健康狀況。要使孩子營養充足,身體健康,就必須消除這些危險因素:
寄生蟲會奪走孩子需要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預防寄生蟲,在於注意飲食衛生。平時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餐具要經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淨、削皮。
偏食和挑食會使孩子得不到均衡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要糾正,需要家長正確引導。
孩子的情緒不好會影響營養和健康,家長的情緒不好也間接影響孩子。不良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使營養受損。應當注意,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斥責孩子,為進餐創造良好的情緒氛圍。
不良生活習慣,包括起居、進餐無規律、不定時,暴飲暴食等,糾正的重點在於家長以身作則,用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平時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能使孩子受益終生。
2.吃好喝好,孩子強壯一生
曾見過很多家境優越的孩子,儘管他們各方面的生活條件都不錯,可體質壯況卻實在不樂觀,看著他們面黃肌瘦、弱不禁風的樣子,父母們是一臉的疑惑和焦慮,這究竟是為什麼?
誰都知道,給孩子打一個強壯、結實的基礎,才是他們健康一生的先決條件。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父母們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效。
(1)如果有條件,一定要以母乳餵養
母乳是孩子最理想的營養品。國內外大量臨床及實驗研究證明,母乳的營養勝過任何代乳品,它不僅營養成分全面,而且質量高,因此,大力提倡母乳餵養是優生優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中除含有人體正常活動所需的6大類營養物質外,還含有多種免疫抗病的物質。
①蛋白質。母乳中的蛋白質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各種胺基酸的組成比例適當,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很高。
②脂肪。母乳中脂肪含量較高,且含有較多的鮮脂酶,有利於脂肪的吸收,在嬰兒每天撮入的熱量中50%來源於脂肪。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脂肪酸,它是為神經系統發育和髓鞘形成所需的物質。
⑧乳糖。母乳中乳糖多於其他乳類,且含有較多的澱粉酶,使糖類易於消化,是嬰兒的重要能量來源。
④礦物質。母乳中含有嬰兒發育所需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中鈣與磷的比例適當(2:1),易於吸收,所以餵母乳的嬰兒很少有佝僂病。母乳中的鐵含量優於牛奶,其吸收率高達50%,一般能滿足嬰兒發育的需要。母乳中的鋅吸收率高達62%,母乳餵養的嬰兒很少發生缺鋅症。
⑤母乳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⑥母乳中抗感染物質多,如多種抗體、溶菌酶、免疫活性細胞等,能增進嬰兒的抗病防病能力。
任何名牌的煉乳、奶粉或鮮牛奶都比不上母乳好。這是因為它們缺少母乳獨含的抗體與免疫素。這種抗體和免疫素,可以增強孩子對腹瀉、咳嗽、感冒和支氣管炎的抵抗力。
對於腎臟尚末發育成熟的嬰兒,母乳的溫度與濃度最適合嬰兒的需要。而奶粉沖調過淡或過濃,則可能導致嬰兒營養不良或頭腦受損,出現痙攣及頭腦遲鈍等毛病。
現代年輕母親對奶粉、牛奶帶來的弊病並不太了解,由於奶粉、牛奶的普遍使用,已使這些年輕母親認為奶粉、牛奶比母乳更理想。要改變現代母親的錯誤觀念,必須大力宣傳嬰兒吃母乳的好處。
為保證有足夠的高質量乳汁產生,除保證營養供給外,乳母可進食促進乳汁分泌的豬蹄湯、鯽魚湯等,還可以吃芝麻、冬瓜、絲瓜、赤豆、豆腐、酒釀等。另外,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糖類、鈣、鐵和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B1,能促進乳汁的分泌。膳食中應儘可能採用動物性食品,大豆及豆製品中的優質蛋白,保證每天攝人500克有色蔬菜和1~2個水果。同時,應特別注意經常供給一些能催乳的湯類,如雞、魚、鴨、肉湯,或以豆類、花生仁加蔬菜製成的素湯,以促進乳質的分泌。當然,熱量的攝入也不必過多。
(2)及時斷奶
調查發現,小孩在出生後先吃人奶,1歲時斷奶,改為吃飯,這樣餵養的孩子的心臟病發病率最低。雖然人奶對嬰孩子來說是理想的營養品,但是對6個月以上的嬰孩子來說就不夠了。
但有些母親認為母乳營養最豐富,孩子吃得時間越長越健康,有的甚至吃到5—6歲。其實這對母子雙方健康都不利。
研究表明,母乳對滿足6個月以內的嬰兒營養是足夠的,而12個月以後,乳汁不僅分泌量減少,質量也顯著下降,乳汁中的蛋白質和各種礦物質的含量明顯減少,這樣的乳汁已不能滿足孩子身體營養的需要。如果這時孩子還未養成吃飯的習慣,而仍然依賴母乳,就會因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不足而影響孩子健康發育。
(3)針對孩子的需求,做出最適合他們的飯菜
孩子在飲食方面有著和成年人不同、獨特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孩子的消化和咀嚼系統,處在生長發育初期,比較嬌嫩脆弱,那些“粗、雜、生、硬”或過於油膩的原料不宜選用。菜餚的選料必須以易咀嚼、易消化、性能平和為標準。
要根據孩子消化能力差、吸收能力強、對營養素要求高及各種食品的具體特點,來決定配料的原則:
①主副食之間、葷素之間的科學組合,如一種主料多種輔料或不分主輔料平行搭配的方法,主要為滿足孩子對營養素的需要。
②原料之間的種屬關係越遠越好,種類越多越好,以便於交叉互補,合理搭配。要注意顏色搭配,如蝦仁、西紅柿、豆腐、香菇、青椒等菜餚可通過絢麗多彩的顏色激起食慾。
③菜餚不宜用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在N味上要平和、清淡。烹調方法多選用蒸、煮、燉、燴、煨等以水和蒸汽為傳熱媒介的技法。這樣做出來的菜餚大多熟爛、軟嫩、易嚼、好消化、不油膩且開胃,體現出烹製技法與就餐對象的和諧統一。
④餐具須實用、美觀,起到襯托增色的作用。餐具器皿以選用衛生、安全的不鏽鋼或陶瓷製品為主,要注意美觀漂亮,富有童趣。在器皿上經常變換花樣能給孩子以新鮮感,激起孩子進餐的興趣。
⑤根據孩子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的特點,菜餚要做到花樣翻新。雞蛋可製成蛋羹、蛋皮、蛋湯;土豆可以製成土豆泥、土豆餅、土豆片、炸薯條;餃子、豆包、菜包子可以翻新花樣,也能做成小動物形狀,引起孩子的興趣,要注意在原料選擇有限的情況下,加強制作創新。
⑥清潔衛生,遠離污染。孩子免疫力差、抵抗力弱,烹調菜餚時,應當把安全衛生放在第一位。肉類熟食必須先蒸後吃,時令蔬菜忌生吃,要及時消毒清潔操作問、烹飪器具。
總之孩子食物的烹調,也是一門學問,要讓孩子愛吃、吃好、吃飽、滿足正常活動和生長發育的營養,.這需要家長有科學的營養知識和適合孩子特點的方法。
(4)保護消化器官,增強消化功能
嬰幼兒腸胃一般比較嫩弱,因此,要預防消化系統的感染性疾病;不過食生冷油膩食物,使脾胃受損而“氣滯”;對喜愛的食品不暴食暴飲。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強,有助於從食品中充分吸收各種營養品。反之,消化吸收功能差,即使各種食物吃得不少,也難以充分利用吃進的營養成分。
要想讓孩子長得強壯壯實,就必須注意以上幾方面的工作。這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出了問題都有可能給孩子的健康留下永久的缺憾。在這件事上,每一個父母都應細心謹慎,高度重視。
3.吃出健康的大腦
人體的大腦發育有兩個時期發育最快,一是受孕的第三周至十八周,胎兒腦細胞增殖最快,是大腦生長發育的大突發期;二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個月開始至l歲半,是大腦細胞增長的又一高峰期。一般足月出生的嬰兒腦的重量是350克,到1歲末,腦的重量迅速增加到10013克,而成年人的腦重平均是l300克。由此可見,1~2歲的兒童腦組織的生長發育已基本完成。因此,在腦發育的高峰期,如各種營養供應不足,將嚴重影響胎兒和嬰兒的腦子發育,兒童的智力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所以要特別重視懷孕期和哺乳期的營養供給。
(1)改善營養,提高智力
據國外心理學專家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兒童如果在日常的正常食物之外,再服食適量的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對提升他們的智商有重大幫助。他們曾選了90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在這90名兒童中,30名兒童服食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而另外60名則如正常兒童一樣,從日常的飯菜中攝取營養,經過8個月的試驗,研究人員為這批兒童進行一次“非語言性”的智商測驗。所得資料顯示,曾服食補充劑的兒童,智商測驗所得的分數,較其他未服食補充劑的,升高9點。這是一個很大的升幅,是維生素及礦物質改善了受測兒童的營養缺乏情況。因為很多兒童,雖然日常的食物表面上都似乎無所欠缺,但由於對食物的選擇取捨,因個人的嗜好不同,實際上都存在“有所偏愛”的情況,故而獲得的營養並不足夠,長時期會造成智力水平偏低。要改善這種狀況,可行的辦法是給予兒童額外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注意的是這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然的話,可能弄巧成拙,反而對兒童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