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七七齋 | 527七八行 | 528七十七智 | |
529七十二天 | 530七十二字 | 531七十二威儀 | 532七十五法 |
533七十空性論 | 534七十真實論 | 535七大 | 536七女經 |
537七子 | 538七不可避 | 539七不善律儀 | 540七分全得 |
541七分別 | 542七分獲一 | 543七支 | 544七支論法 |
545七方便 | 546七日作壇法 | 547七日輪出 | 548七句答 |
549七母天 | 550七生 | 551七因明 | 552七地 |
553七地沈空難 | 554七多羅樹 | 555七如來 | 556七有 |
557七有依福業 | 558七佛 | 559七佛八菩薩 | 560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
561七佛通戒偈 | 562七佛經 | 563七佛藥師 | 564七佛藥師法 |
565七佛讚唄伽陀 | 566七妙法 | 567七見 | 568七周行慈 |
569七夜待 | 570七宗 | 571七法不可避 | 572七物 |
573七知 | 574七知經 | 575七花八裂 | 576七金山 |
577七垢 | 578七星如意輪 | 579七流 | 580七界 |
581七相憐愍 | 582七重行樹 | 583七香湯 | 584七俱胝佛母尊 |
585七海 | 586七病 | 587七益 | 588七真如 |
589七祖 | 590七祖聖教 | 591七逆罪 | 592七堂伽藍 |
593七常住果 | 594七情 | 595七情六慾 | 596七惟 |
597七淨華 | 598七眾 | 599七眾溺水 | 600七處三觀經 |
601七處平滿相 | 602七處善 | 603七處說 | 604七處征心 |
605七勝事 | 606七善 | 607七善士趣 | 608七善律儀 |
609七最勝 | 610七無記 | 611七番共解 | 612七階佛名 |
613七黑山 | 614七塔寺志 | 615七滅諍 | 616七聖 |
617七聖財 | 618七葉窟 | 619七葉樹 | 620七僧 |
621七僧齋 | 622七境界 | 623七漏 | 624七福神 |
625七種二諦 | 626七種大 | 627七種不淨 | 628七種生死 |
629七種立題 | 630七種自性 | 631七種衣 | 632七種受胎 |
633七種定名 | 634七種食 | 635七種舍 | 636七種淨 |
637七種善 | 638七種無常 | 639七種圓滿 | 640七種語 |
641七種禮佛 | 642七種懺悔心 | 643七種辯 | 644七聚 |
645七篇 | 646七羯磨 | 647七賢 | 648七趣 |
649七諦 | 650七隨眠 | 651七龍王 | 652七斷滅論 |
653七曜 | 654七禮 | 655七穢行 | 656七轉九例 |
657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 658七轉識 | 659七識十名 | 660七識住 |
661七難 | 662七顛倒 | 663七寶 | 664七寶粥 |
665七寶華 | 666七寶塔 | 667七寶獄 | 668七寶樹林 |
669七覺支 | 670七觀音 | 671七龍珠 |
相關詞條
-
因緣[佛學術語]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
佛學術語 儒道講“和合” -
眾生[佛學術語]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形態。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無量生死輪迴,名為眾生。十法界中,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為聖者,脫離生死,余皆有情,天、人...
佛學大詞典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
慚愧[佛學術語]
慚愧佛學術語。慚(梵hri^ )與愧(梵apatra^pya )之並稱。心所之名。為說一切有部大善地法之一,法相宗善法之一。即羞恥過罪之精神作用。又作有...
佛遺教經釋義 法句經卷釋義 -
淨土[佛學術語]
淨土,諸佛佛國清淨國土。一般專指阿彌陀佛國土。其國眾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又稱極樂國土。其他諸佛佛國也有淨土,不過其土中菩薩...
佛教思想 藥師淨土 彌勒菩薩淨土 -
苦境[佛學術語]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
佛[佛法與佛學]
梵語 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不打、不得。意譯覺、覺者、覺悟者。覺悟真理者...
佛的基本意義 簡單給佛下個定義 人人皆可成佛 釋迦牟尼佛 佛陀十號 -
十問[中國醫學、佛學詞語]
十問,問診中的十項重點內容。《景岳全書·傳忠錄》:“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
醫學十問 佛學十問 -
慈悲[佛學名詞]
慈悲,源自佛學名詞,巴利語讀作metti。若別釋‘慈悲’二字,則有拔苦義及與樂義,以及生緣(眾生緣、有情緣)、法緣、無緣三慈之釋。
佛學名詞 別釋慈悲 附一印順 附二〈無慈悲〉 附三 起悲 -
十大弟子[佛學術語]
(名數)大小諸經中常見佛陀說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連,神通第一。三、摩訶迦葉,頭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須菩提,解空第一...
佛學常見辭彙 三藏法數 佛學大詞典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