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樹

《一顆樹》是由作者紫風鈴創作的一篇現代詩歌,於2007年10月8日開始在網路發表,現已完成。

一棵樹(Yi Ke Shu)
重慶詞典:重慶有很多地方都有一棵讓人記住的樹,但作為一個地名,“一棵樹”只代表南山半山腰上那個可俯瞰山城夜景,特別是渝中半島和兩江水的地方。夜幕降臨,站在這裡,可以充分感受到重慶“山城”和“江城”的美麗與變化。而“一棵樹”,也成為了欣賞這座城市夜景的代名詞。
口述歷史
說到觀山城夜景,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一棵樹”觀景台了。這座1997年建成的觀景台,11年來已讓300萬人欣賞到了山城靚麗的夜景,這裡也由最初的單一觀景台,變成了既有觀景台又有觀景閣的綜合觀景點。而觀景點下的夜景,也一天天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棵樹不知是哪棵樹
“一棵樹究竟是哪棵樹,早就說不清楚了,現在這棵大黃葛樹,其實是後來故意移栽的。”一棵樹觀景點管理科副科長高麒淇,算是這裡的“老員工”了,重要接待多是她做解說。她告訴記者,這個觀景台的選址,是因為最初有市民自發將這裡當作觀看山城夜景的一個好地點,並慢慢地踩出了一塊平地,此後南山公園管理處自籌600萬資金,在這裡修建了觀景平台,取名“一棵樹”。
一棵樹觀景台建成當年,正值重慶直轄和香港回歸,算是“慶祝重慶直轄”的一個重點項目。據統計,建成後一年內,前往一棵樹觀景點觀景的遊客達到了43萬人。
“四個一點”打造景觀
我市真正將一棵樹目力範圍內的景觀作為“工程”來打造,是在2000年。當時,全市規劃的這個觀景點之下的夜景,分為五個層次,由近及遠分別是:南坪、上新街、彈子石片區;長濱路、長江大橋、沿江躉船及濱江公園、珊瑚公園沿線;沿長濱路建築群;解放路及陝西路沿線住宅組團;渝中半島天際輪廓線。
市市政委燈飾處處長林昌文回憶,當時,我市首次提出對夜景燈飾進行建設,政府貼一點、業主出一點、電力局讓一點、夜景受益單位拿一點,這四個”一點”,共同為夜景燈飾的打造籌集資金。
“從一棵樹往下看,主景觀是渝中半島,長濱路是最亮的一條燈光帶。”高麒淇說,當年在長濱路安置的“五組梨花燈”,亮度超過了現在很多的光源,為渝中半島圍上了一條金腰帶,將水與岸隔開,十分漂亮。
燈多了夜景更美麗
2002年,我市又開始打造“兩江游”目力範圍內的景觀,更為“一棵樹”所能看到的景觀增添了光彩,不少領導人來重慶時,看山城夜景都會來到一棵樹,並以山城夜景為背景留影紀念。2003年,為了迎接AAPP會議,我市在一棵樹觀景點修建了觀景閣,能看到的夜景更開闊了。2005年,一棵樹觀景點的觀景平台進行了改造,成為現在的樣子,觀景點正中間是那棵讓人聯想到“重慶”的黃葛樹。
“現在能看到的建築輪廓燈變多了,射燈變多了,幾艘船在江中游弋,增添了夜景的動感,比最初僅靠山城燈火組成的夜景靚麗多了。”高麒淇說,菜園壩大橋等新橋讓江上多了彩帶,朝天門的動感燈飾讓渝中半島的“船頭”隨光束起舞,高樓立面的動感燈飾不斷變幻,遊客觀看夜景時,不停地指這指那,尋找亮點和他們去過的地方,愉快和讚嘆聲不絕於耳。
一棵樹觀景點現在還打造了後山步道,不久之後,遊人就能在觀賞夜景的同時,走到更高的地方,呼吸南山的新鮮空氣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