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祈禱

一個祈禱

"人間那一個的身上

詩歌全文

請聽我悲哽的聲音,祈求於我愛的神:
人間那一個的身上,不帶些兒創與傷!
那有高潔的靈魂,不經地獄,便登天堂:
我是肉薄過刀山,炮烙,闖度了奈何橋,
方有今日這顆赤裸裸的心,自由高傲!
這顆赤裸裸的心,請收了罷,我的愛神!
因為除了你更無人,給他溫慰與生命,
否則,你就將他磨成虀粉,散在西天雲,
但他精誠的顏色,卻永遠點染你春朝的
新思,秋夜的夢境;憐憫罷,我的愛神!

詩歌賞析

與其說它是宗教的,不如說是美學的。我們不是得到某種超度或救贖,而是著迷和傾倒:我們首先會驚異詩人在一片禮懺聲中『聽』出世界上各種生靈的喧譁與騷動;繼而又不能不揣摹那動與靜對比中靜的籠罩;然後是感動與共鳴,情不自禁地被帶入實在生活之外那莊嚴、和諧、靜定的境界。
毫無疑問,『一個祈禱 』的想像和描寫,奠定了這首詩成功的基礎。在這裡,展開了一個衝突的、包羅萬象的世界。作者不象宗教徒那樣,把現世簡單描繪為一片苦海或一切罪惡的淵藪,而是敏銳抓住對禮懺聲的感覺和想像,通過動與靜、虛與實的有機配合,構築了一個天、地、人並存的在世世界。禮懺聲既作為對比,又作為尺度,同時也作為救贖的因素,它美,叡智,神聖而又莊嚴,因而罪惡向它懺悔,雲翳因之洗滌,讓人在它面前感到現實生存的空洞,從而向神性站出自身。
可貴的是,詩人能在高度集中的感知和想像中,通過語言的命名與恰當的技巧安排,迎候它的出場亮相,讓它和人類生存發生緊密的關聯,構造無數生與死的波流、相反的色彩和現世的高低等渾濁的、渴求救贖的現世世界,然後一同將它們帶入淨化靜定的澄明之境。展開得十分具體、細膩,具有徐志摩語言獨有的濃艷靈動的風格,但空間非常博大、蒼茫,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氣息。後半部分由動而靜,由外入內,最終進入心裡的寧靜和瞬間感悟,發出內心的歡呼。與之相對應,詩人採取了詩的排比復沓抒情與散文展開細節相融合的表現手法,這是散文詩的特點:自由、舒展、純淨而又豐富,十分適合表現崇高和有神秘意味的經驗與感受。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

徐志摩徐志摩
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