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七面人生:傳奇皇帝朱元璋逸聞趣事

人生如戲。 有一次,郭子興將朱元璋監禁了,不準進食。 皇后不封娘家人

作品信息

作 者:周鈺雯 著
出 版 社:北京北大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64122065
出版時間:2010-05-01
版 次:1
頁 數:174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朱元璋的一生,由放牛娃而至遊方僧,如果僅停留在此,朱元璋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朱元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無數芸芸眾生中最令人瞠目的轉變。峰迴路轉的命運,讓他成就了中國歷史的一段傳奇。他的人生經歷,從此點燃了許多國人找尋中國夢的熱情。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政客文人為他而著迷,因他而奮進。 人生如戲。朱元璋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正是這一真諦的最好詮釋。本書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擷取了部分朱元璋逸聞趣事,配以精美的圖片,力求從史籍中恢復那段叱吒風雲的歲月的同時,展現朱元璋的人生傳奇。

內容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1328年出生於安徽鳳陽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親以替人耕種,兼或販賣豆腐維持生計。為了貼補家用,朱元璋很早便為人放牛,一家人過著雖貧困卻安寧的生活。朱元璋牢牢抓住命運給予的機會,充分運用與生俱來的智慧與膽識,由一名不起眼的小兵逐漸成長為一員統兵大將。他統領的起義軍在元末群雄斗爭中脫穎而出,依次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力量,並最終摧毀了腐朽的元朝統治者。1368年,朱元璋在今南京稱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封建王朝 ——大明王朝。大明王朝存在了276年,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使人們從更多的角度了解朱元璋,本書由明孝陵博物館組織人員從豐富的史籍中擷取了部分與之相關的逸聞趣事,以“成長”、“軍旅”等為綱目,描繪了朱元璋的七面傳奇。

目錄

引子
成長篇
出生紅光兆貴相
相貌奇異勿小視
人小心大戲稱帝
解飢饞智殺牛犢
命硬如天克父母
信口開呼風喚火
苦伶仃逼入佛門
調眾神驚呆法師
化緣路山高水長
從天意投奔義軍
軍旅篇
濠州城智救統帥
謀獨立智取驢牌
修城牆和州樹威
龍灣智勝陳友諒
對聯獻策攻東吳
設鴻門宴制叛亂
逼怒親家叛投敵
嚴紀律鐵血治軍
“九字箴言”定天下
執政篇
治貪賄實施重典
倡清廉樹立政風
強政權設錦衣衛
不為君用取其命
避君嫌袁凱裝瘋
嫌噦嗦棒打主事
察民情悄遊民間
選賢才微服出宮
言不實罷免御史
主勤政虛心納諫
隨心性嚇昏詩人
建都城悔留遺憾
玄武湖造黃冊庫
節儉篇
不用金玉厭奢華
四菜一湯倡節儉
衣著樸素禁奢侈
廢貢方物憫民力
少興土木防浪費
教育篇
自學成才創偉業
慷慨投資興教育
行科舉為國選材
南北榜案出奇聞
尊儒術教化國民
驅逐孟子出孔廟
嚴格教誨諸皇子
后妃篇
選佳婿子興嫁女
賢內助馬氏助夫
皇后不封娘家人
慈悲出手救宋濂
為國社稷勸太祖
後宮佳麗故事多
立規矩嚴管嬪妃
活人殉葬遭史譴
朝天女戶顯尊榮
功臣篇
雲遊江湖尋真龍
劉伯溫論丞相才
劉基智逃功臣樓
移栽秧苗太祖始
徐達勇救朱九妹
徐達巧弈勝棋樓
太祖撰聯贊徐達
太祖醉酒試功臣
常遇春投奔太祖
湯和歸隱得善終
罵駕橋上罵太祖
後記

前言

朱元璋,1328年出生於安徽鳳陽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親以替人耕種,兼或販賣豆腐維持生計。為了貼補家用,朱元璋很早便為人放牛,一家人過著雖貧困卻安寧的生活。
1343年,淮北地區發生旱災,第二年春又發生蝗災。天災嚴重影響了朱家的生活。一個月內,父親、母親、長兄先後餓死。17歲的朱元璋面對著家破人亡的窘境。為了生存,他出家做了和尚,從此遍嘗人世艱辛。然而命運的磨難不僅沒有摧垮朱元璋,他反而成長為一名個性堅強、體魄健壯的青年。
朱元璋成長的時代正值元朝末年,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朽,百姓已無法繼續生存,起義之火在人們心中醞釀。1351年,由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在今安徽阜陽爆發。全國各地紛紛回響,形成燎原之勢。在起義風起雲湧之時,25歲的朱元璋於1354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
此後,朱元璋牢牢抓住命運給予的機會,充分運用與生俱來的智慧與膽識,由一名不起眼的小兵逐漸成長為一員統兵大將。他統領的起義軍在元末群雄鬥爭中脫穎而出,依次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力量,並最終摧毀了腐朽的元朝統治者。1368年,朱元璋在今南京稱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封建王朝——大明王朝。大明王朝存在了276年,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朱元璋的一生,由放牛娃而至遊方僧,如果僅停留在此,朱元璋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朱元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無數芸芸眾生中最令人瞠目的轉變。峰迴路轉的命運,讓他成就了中國歷史的一段傳奇。他的人生經歷,從此點燃了許多國人找尋中國夢的熱情。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政客文人為他而著迷,因他而奮進。
人生如戲。朱元璋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正是這一真諦的最好詮釋。本書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擷取了部分朱元璋逸聞趣事,配以精美的圖片,力求從史籍中恢復那段叱吒風雲的歲月的同時,展現朱元璋的人生傳奇。

精彩書摘

賢內助馬氏助夫 與郭子興聯姻之後的朱元璋在軍中的地位大大上升,被人尊稱為“朱公子”。婚後的馬氏積極支持朱元璋的事業,是朱元璋名副其實的賢內助。據史書記載,馬氏仁德慈善,有智計鑒斷之能,愛好文史,朱元璋每次出征,文書之類都交給馬氏管理,即使在緊張倉促之中,馬氏也未嘗丟失過。不過,對於朱元璋來說,馬氏除了在日常事務上對自己有幫助外,馬氏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朱元璋周鏇於郭子興面前,極力維護了朱元璋與郭子興之間的關係。
有一次,郭子興將朱元璋監禁了,不準進食。馬氏知道後,非常心疼,就到廚房偷了剛剛出爐的炊餅,悄悄給朱元璋送去。不巧在半道上碰到了養母張氏,在慌亂之中,馬氏將炊餅藏在了自己的懷中。剛出爐的炊餅非常燙,又緊貼著胸口,馬氏被燙得眉頭直皺,非常痛苦。張氏見她神色慌張,就把她叫住仔細盤問。馬氏因熱炊餅貼身燙得疼痛難忍,泣不成聲。張氏覺得非常奇怪,就故意問長問短,馬氏實在忍不住了,就跟張氏說了實話。張氏令她解衣拿出餅來,大家一看,馬氏的胸口已燙成了焦紅色。此情此景令張氏十分感動,她立即命人給朱元璋送飯,還親自勸說郭子興釋放朱元璋。
還有一次,朱元璋打了勝仗,向郭子興報功,但郭子興只是冷淡地敷衍了幾句。朱元璋非常懊喪,回到自己家中,長吁短嘆。馬氏見了,就關切地問:“聽說夫君打了勝仗,我正為你高興,為什麼夫君卻悶悶不樂?難道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朱元璋不願意說,就答了一句說:“你怎能知道我的事啊?”馬氏於是問道說:“是不是我義父薄待了你了?”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煩悶,說:“你既然知道,還問什麼?”馬氏說:“你知道義父為什麼這樣對待你嗎?”朱元璋說:“我當然知道。以前他怕我專權,就削了我兵權,我什麼也沒說。現在又懷疑我不肯盡力,我就爭先殺敵。但是我打了勝仗回來又怎么樣?你義父仍然對我冷淡。我真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馬氏想了一會兒,問:“你每次出征回來,有沒有給義父禮物?”朱元璋聽了一愣,說:“沒有。”馬氏說:“我知道其他將帥,每次打完仗回來時都有禮物獻給義父,夫君為什麼與別人不一樣?”朱元璋說:“他們的財物都是擄掠來的,我出兵時秋毫無犯,哪裡會有禮物!就是有從敵人那裡奪來的財物,也應該分給部下,怎么能獻給主帥?”馬氏說:“夫君體恤民生,慰勞將士,理應如此。但義父不知道這些,他見別人都有禮物獻給他,只有夫君沒有任何表示,當然懷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興,這才薄待了夫君。如今我倒有一個辦法,可以使你與我的義父前嫌盡釋。”朱元璋問:“你能有什麼辦法?快說說!”馬氏說:“ 我這裡還有一些積蓄,把它們獻給義母,請義母向義父說明情況,義父肯定高興,不會再難為你。”朱元璋覺得十分過意不去,說:“這樣做太委屈你了。”第二天,馬氏將自己積蓄的貴重首飾等物品一一撿出,拿去送給義母張氏,還說這些都是朱元璋孝敬義父、義母的一點兒心意。收到禮物的張氏很是高興,她滿心歡喜地把事情告訴郭子興,郭子興聽說了,果然很開心。
他說:“元璋這么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錯怪了他。”自此以後,郭子興對朱元璋疑慮漸釋,每遇到戰事,都和朱元璋商議,朱元璋在軍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朱元璋的地位提高,讓郭子興的兩個兒子感到十分嫉恨。他們覺得朱元璋的權力太大,威望太高,威脅到了他們兄弟的利益,因此郭氏兄弟就總想找個機會除掉他。有一天,這兩兄弟突然對朱元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甚至邀請朱元璋出去喝酒。馬氏覺得他們的行為很可疑,就提醒朱元璋說:“ 這兩個人幾次三番想害你,這次肯定也沒安好心,你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喝他們的酒。”朱元璋是何等聰明的人物,馬氏一說,他心裡就有數了。但礙於情面,郭氏兄弟倆請喝酒又不能不去,於是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計策。他假裝很高興跟馬氏告別,然後朱元璋和郭氏兄弟出了門。他們一起走到半路,朱元璋忽然從馬上一躍而下,對天喃喃而語,若有所見,過了一會兒,他翻身上馬,不是繼續往前走而是騎馬就回。郭氏兄弟大為驚訝,他們不想失去這個機會,就在在後面追喊,朱元璋回喊道:“我不負你二人,你二人何故設計害我,如今天神告我,說你們二人在酒中下毒,天神令我勿往!”郭氏兄弟聽了,嚇得汗流浹背,他們說:“置毒酒中,我倆從未對外人說過,他怎么知道的?難道真有天神幫助他?”從此,兄弟二人再也不敢陷害朱元璋了,就是在郭子興的面前,也不談及朱元璋的功過。
後來,郭子興病死,朱元璋逐漸成為主帥,馬氏成為朱元璋的重要參謀之一。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能最終當上皇帝,馬氏是功不可沒。她是朱元璋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皇后不封娘家人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戰,朱元璋的羽翼逐漸豐滿,他認為登基稱帝,建立新王朝的時機已經成熟。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今天江蘇南京)稱帝,一個新的王朝——大明王朝誕生了。作為明王朝開國皇帝的結髮妻子馬氏,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后。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在大封功臣的同時,任命了數量龐大的各級官吏,輔助他管理王朝。他當然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那些親戚,該上尊號的上尊號,該封王的封王,該給官職的給官職。對馬皇后的家人,也就是平常人們常說的外戚,他打算也封他們一定的官職。朱元璋就去跟馬皇后商量,想看看她有些什麼建議。沒想到馬皇后一口就回絕了,她對朱元璋說:“你把國家的官職俸祿都給了自己家裡的人,這是非法的呀!”朱元璋說:“你是皇后,給皇后的親戚封官,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做的。”馬皇后擺著手,對朱元璋說:“你想過沒有?國家的法令是你這個當皇上的定的,你讓文武大臣不要為自己的親戚朋友謀官,可自己反倒不守法,人家怎么服氣呀?”朱元璋不說話,馬皇后就笑了笑,又說:“你不必怕我為難。我的親戚,未必都是有才能的人。讓沒有才能的人當官掌權,可不是我的心愿。用人一定要看他的才能高低,不能看和咱們的關係遠近。你說對不對?”朱元璋也笑了,連連點頭說:“你這么有心胸,我太高興了。”馬皇后坐下來,嘆了一口氣,說:“我雖是個女流之輩,可也聽過歷朝歷代的故事。有許多皇后的娘家人當了大官,就胡作非為,攪得朝廷上下不安。別人也不敢管,結果鬧出不少亂子。你可不能像從前似的,只顧讓我的親戚們高興,不管國家今後的安寧。
我沒什麼見識,可我家裡的人要那么胡來,我就不答應!”接著,馬皇后還舉出幾個例子,說明外戚專權的危害,說明用人辦事要有遠見的道理。朱元璋聽了,十分佩服,答應立刻停止封馬家人當大官。
由於這么做了,明朝後來很少有外戚干預朝政造成的大亂子。這跟馬皇后的遠見卓識很有關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