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lt of the Amateur》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如今部落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蓋著我們的網路世界,然而部落格在傳播信息的同時卻也為更多的謠言和文化垃圾提供了溫床。最近,英裔美國觀察人士安德魯·基恩推出新書批判部落格文化,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反響。

圖書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著《業餘愛好者崇拜:當今網路如何扼殺我們的文化》Doubleday出版社 2007年,256頁。

英文名稱: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Blogs, MySpace, YouTube, and the Rest of Today’s User-Generated Media Are Destroying Our Economy, Our Culture, and Our Values
by Andrew Keen,Doubleday, 2007, 256 pages

null《The Cult of the Amateur》

作者簡介

ANDREW KEEN is a Silicon Valley entrepreneur whose writings on culture, media, and technology have appeared in The Weekly Standard, Fast Company,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listener, and Jazziz. As the Founder, President and CEO of Audiocafe.com, he has been featured in esquire, Industry Standard, and many other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He is the host of the acclaimed Internet show AfterTV and frequently appears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He lives in Berkeley, California.

安德魯·基恩自稱是一名dot-com的變節者。雖然他現在時常批評web 2.0,卻曾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矽谷"新淘金"風潮的一位參與者。一九九七年,基恩創立了"有聲咖啡館"(audiocafe)網站,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半,網站即告倒閉,之後,基恩輾轉換過多份工作,卻始終是一位網路技術的忠實信徒,直至二○○四年他參加的一次矽谷網絡界人士聚會徹底改變了他。

各方書評

書評之一(新周刊)

《門外漢的偽宗教》(The Cult of the Amateur;How Today's Internet fs Killing Our Culture)(美)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著,Currency 2007年6月第1版安德魯·基恩也算是網際網路界的老江湖了,1996年他就創建名噪一時的電子音樂網站audiocafe.com,比iTunes資格老了去了。但iTunes成功了基恩卻沒有,於是他現在開罵網際網路,容易讓人以為他是出於酸葡萄心理。
他罵得是夠尖刻的,以前西方有個說法,如果有無限多的猴子,再有無限多的打字機,那么總會有隻猴子可以在打字機上隨機敲出一部名著;基恩把今天的網際網路用戶比作猴子,不過他們打出來的不是名著,而是“森林般的數字垃圾”——無知的政治評論、家庭錄像水準的影視作品,業餘愛好者疙疙瘩瘩的音樂,還有不知所云的詩歌、散文、小說。他甚至把網際網路的“罪名”上升到“謀殺文化、摧毀經濟”這個地步。
在《舊金山紀事報》的撮合下,《連線》雜誌總編克里斯。安德森與基恩展開了一場公開辯論。基恩的“文化殺手論”贏得了不少傳統媒體編輯、教育學家和保守人士的支持,他們認為書的大方向沒錯,只是在細節處留有把柄。網路文化應該反省。反對者則認為基恩的觀點使人想到1962年,專家和權威們說搖滾樂是撒旦計畫的一部分,會導致世界範圍的道德衰退。
一個網民在部落格中這樣寫道:“把網路或Web2.0當成一件事物來討論好壞對錯和將人性看成好壞、對錯一樣的愚蠢而沒有意義。網路就是我們,網路就是人性、人、信息、知識、性、多元文化、高雅藝術、政治、愛情、憎惡、胡說八道、關係、事實、謊言、溝通……”
這是一個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信息極度匱乏的時代。

null《The Cult of the Amateur》

部落格成為網路時代的文化殺手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作者:小康

1997年4月1日,一個名叫編撰新聞(Scripting News)的網站首次出現在網際網路世界,它開創了部落格這種新的傳播模式,更悄然掀起了一場網路革命。到如今,全世界共有超過7000萬個部落格,平均每秒就有1.4個新部落格誕生。它的流行拉近了社會名流與普通民眾的距離,更成就了一批草根寫手、歌手、導演,讓他們憑藉虛擬世界中的知名度,在現實世界裡獲得豐厚物質利益。

然而,就在部落格大行其道之際,英裔美國觀察人士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卻高調提出反對意見。雖然他本人也曾經營一家網站,並且擁有自己的部落格,卻在今年推出一本評論作品《業餘愛好崇拜:看當今網際網路如何扼殺我們的文化》(The Cult of the Amateur: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下稱《業餘愛好崇拜》),稱部落格引發了民眾的“數字自戀”,破壞了人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因而注定只能成為文化史上的一朵曇花。

一場集體無意識行為

基恩是第一批靠網站發家的企業家,他經營的音頻咖啡館網站曾經在歐美世界風光一時,不過當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破裂之時,他的網站也隨之倒閉。隨後,他曾在美國多家有影響力的大型網站從事高層管理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基恩並不是網際網路世界的異教徒,而是在深入了解這一行業後,決定成為一個背叛者。

在《業餘愛好崇拜》中,基恩指出:通過寫作或製作部落格,人們相信他們比實際生活中的自己更能說會道,更令人關注,然而當紅部落格的內容雖然能引起大眾共鳴,但容易失之浮淺,甚至只是譁眾取寵,不但沒有對當代文化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反而使暴力色情等低俗內容流行,給青少年帶來惡劣影響,縱容了侵權盜版力量,更把出版社、報紙雜誌社、電影和唱片公司擠到瀕臨破產的絕境。

基恩在書中寫道:部落格是嬉皮文化在新時代的一種延續。由於絕大部分網民都是匿名發言的,這使他們沒有顧忌,可以自由表達心聲,他們製造的內容就像一面鏡子,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和觀賞照出自己的影子,從而產生認同情緒。然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其生活和思考是否可以支撐這種無休無止的表達呢?加之,匿名發言具有另一重意義,即發言者不需要對其言論負責,於是鏡子變成了哈哈鏡,使發言者和傾聽者在無意中誇大了自己,導致激進分子叢生,社會文化氣氛變得浮躁、功利。這樣一來,部落格成了一場集體無意識行為,成為狂熱而缺乏內涵的混亂舞蹈。

他認為,部落格時代之所以無法產生能夠傳世的經典,是因為缺乏具有話語權的精英把關者。傳統媒體都存在一種固定的結構,即新秀得到他所在領域權威的認可,從而獲得藝術上的規範和升華,同時得到發展的更大空間。他在書中回顧了希區科克的成功之路:在20世紀早期,希區科克來到洛杉磯, 之前他在英國小範圍內已經嶄露頭角,到好萊塢來主要是因為遇到了製片人大衛·賽爾茲尼克。大衛把他當天才挑了出來,給予他製作優秀電影的條件,並為他進行了精心的市場推廣。由此可見,想製造文化精品就需要大衛這樣的伯樂。

然而,網路時代大眾成為評審文化標準的主宰,在缺乏精英批評和指導的情況下,文化歸於庸俗。網路的興起完全是一股技術浪潮,雖然讓更多對文藝有興趣的人進入這一領域,但也衝垮了舊體系的精華構架,讓人們沉浸在盲目陶醉和樂觀的情緒中。於是,很多頗有才華的網民從單純對某種文藝形式的喜愛,發展到為了贏得大眾,吸引更多的點擊率而走上邪路。假如甲殼蟲樂隊生活在當今時代,他們很可能只是Youtube或者Myspace上的一顆流星,在短暫出名之後,就湮沒在人海之中。

基恩還在書中打了個頗為尖刻的比方:以前,根據無限猴子定理,如果給出足夠的排列,總會有一隻猴子在打字機上隨機鍵入一部名著出來。如今,猴子成了網際網路廣大用戶,但事實證明,他們打出來的不是名著,而是一波又一波平庸的垃圾。

“長尾理論”VS“文化殺手論”

基恩的新書很快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他的意見贏得了眾多傳統媒體編輯、教育學家和保守人士的支持。然而,反對的聲浪遠遠高過讚許。廣大網民甚至破口大罵,指責基恩與時代脫節,是“愚昧的瘋子”。於是,一場關於網際網路和部落格文化意義的討論拉開序幕。在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的大力撮合下,基恩與美國《連線》雜誌總編克里斯·安德森展開了一場公開辯論。

安德森去年出版了《長尾理論》,對網際網路技術如何促進世界的發展作了經濟學分析。他認為網際網路,特別是部落格是個人能力的發動機,使大學教授的專用工具落到公眾手裡,保證信息不被任何中介扭曲,從而得以完整地傳達到更多人手中。這種新興媒體建立了完全不同的精品篩選機制,並使新機制更有效地發揮出來,使得當代文化向繁榮方向前進。

他指出,當代經濟正從大眾市場轉型成一種無比豐富的“小眾市場”。在舊模式下,大眾市場的“貨架”是有限的, 只能容納最流行的東西。

現在,市場“貨架”有無限的空間,經營方就不需要把往常的好東西或要大賣的東西給予特殊對待,只要放上所有的東西,再算出實際上哪些賣得好,就知道了整條行銷曲線的情況。通過這種比較,“小眾商品”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增長中的市場,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安德森以當紅網路樂隊“北極猴子”為例,指出優秀的知名樂隊並未經過傳統唱片公司的包裝,也能贏得市場。他強調,世界上有才華的人非常多,星探不可能把他們都挖掘出來,於是網路就成為讓藝術本身去打動人的媒介,而藝術具有特殊的市場號召力。網路在造就名譽的同時,也能體現不同聲音,這就是鞭策民間精英不斷進步,逐漸走向經典的力量。

另外,安德森還表示在純粹生產時代,錢不是評測藝術質量的唯一標準,大多數人做部落格並不為收取瀏覽費,許多樂隊、寫手、業餘導演也沒有辭掉日常工作,他們因為獲得表達和被認可的機會而得到樂趣,這些已經超越了錢的價值。因而,用銷量來衡量甲殼蟲樂隊和“北極猴子”在藝術水平上的高下,是沒有意義、沒有根據的。

對此,基恩則指出,網路和部落格使大量信息供人免費瀏覽或欣賞,這種變革使得文化低價化,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產生誤解,認為讀書、看電影、聽音樂都應該是不花錢的,從而加速傳統文化產業的衰敗。在文化低價化的同時,廣告成為網路的主要贏利模式之一,於是Youtube等網站已經出現越來越多、越來越花里胡哨的“品牌植入”,大公司通過漫畫、動畫、短片、廣告歌等方式宣傳其產品,導致廣告滲透到文化產業中,嚴重破壞了文化價值。

顯然,這場公開辯論並沒有分出勝負高下,基恩和安德森的支持者們仍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形式進行類似的爭論。這是一個好現象,沉浸在網路、部落格世界裡的人們有機會冷靜下來,思考新媒體的流行對當代文化意義何在,這種思考本身對文化發展就有積極作用。

null《The Cult of the Amateur》

Andrew Keen適合活在瓦特的時代

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 撰《業餘愛好崇拜:看當今網際網路如何扼殺我們的文化》(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對我開了博的事說三道四,那么我就再寫幾句氣氣這娃。

基恩:部落格引發了民眾的“數字迷戀”,破壞了人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因而注定只能成為文化史上的一朵曇花。

刺青:人類創造了文化,文化是為人服務的,文化是維持人社會功能的一個工具,從屬於人的需要。我手上拿了一把工具,這把工具不好使了,我就改造工具,而不是改造我的手。現在到了“數字迷戀”的時代,嬌嫩的曇花謝了,明年照樣會開,怎么能說曇花短暫沒有歷史?曇花開了大家去賞花,為什麼要忍辱負重背著文化的殭屍把人壓死呢?

基恩:通過寫作或製作部落格,人們相信他們比實際生活中的自己更能說會道,更令人關注,然而當紅部落格的內容雖然能引起大眾共鳴,但容易失之浮淺,甚至只是譁眾取寵。

刺青:要是能找到一個比現實中表現更強的機會,為什麼要拒絕呢?你能相信人們對部落格不看也不寫,學做沉默的大多數,大氣不出,或者閒極無聊,跑到大街上成立狗仔隊就更具建設性嗎?至於什麼“失之浮淺,譁眾取寵”,我們中國人有文言文白話文之爭,白話文曾被指責為市井語言不登大雅之堂,而照相機出世時,認為繪畫藝術從此敗落、人類要膚淺得不堪構想的大有人在,閣下不會是從他們那兒借屍還魂吧?

基恩:部落格縱容了侵權盜版力量,更把出版社、報紙雜誌社、電影和唱片公司擠到瀕臨破產的絕境。

刺青:要是可以從水龍頭上取水,你願意大老遠跑到河邊去嗎?要是可以在部落格里輕鬆看電子書、聽音樂,我為什麼要養活那些大塊頭的出版社、報紙雜誌社、電影和唱片公司?我改喝咖啡,不喝牛奶了,我養奶牛幹啥?至於部落格是否縱容侵權盜版,這完全是個技術和法律問題。人類發明了刀具,是縱容了謀財害命嗎?

基恩:作為一個普通人,其生活和思考是否可以支撐這種(部落格)無休無止的表達呢?

刺青:人不可能無限制地戀愛,動物不可能無限制地吃東西,部落格怎么會無休無止地表達呢?人在牙刷發明之前沒有刷過牙,在八小時工作日之前缺乏休息,但我們現在有雙休日,而且天天刷牙,有什麼不對了嗎?你怎么能說寫部落格看部落格就不會像刷牙一樣成了每日所需?我們既然能每天生活和思考,難道就不能每天寫點兒東西?

基恩:網路時代大眾成為評審文化標準的主宰,在缺乏精英批評和指導的情況下,文化歸於庸俗。

刺青:在母系時代,男性是卑賤的;在重農時代,從商被人瞧不起;演員和戲子在電影發展起來以前比乞丐還受人鄙視;流行歌曲跟歌劇相比,再庸俗不過了;報紙比傳世經典庸俗多了;連受教育這古代貴族的特權,都成了他媽的全民的權利。娃,我們可以不要貴族,那當然可以不要精英,人人都有言論、著作權自由,我要是有耳朵可以聽音樂,識幾個字可以看部落格,為什麼要聽什麼精英告訴我們該怎么享受和創造生活?娃,這叫俺們的文化平民化,不叫庸俗。

基恩:根據無限猴子定理,如果給出足夠的排列,總會有一隻猴子在打字機上隨機鍵入一部名著出來。如今,猴子成了網際網路廣大用戶,但事實證明,他們打出來的不是名著,而是一波又一波平庸的垃圾。

刺青:猴子沒事敲鍵盤幹啥?反正敲出名著來猴子自己不會看的。古人寫東西多數以資娛樂,現在卻成了令人愁眉苦臉的活計。輕鬆快樂人之所喜,何必故作深沉,自求煩悶?滄海會變桑田,岩石會化為灰塵,還不怕名著哪天不會變成垃圾?

延伸閱讀

個人部落格:http://andrewkeen.typepad.com/

本書專題網站:http://thecultoftheamateur.co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