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歷》

內容簡介

無論是生意場、官場、職場、情場,還是社交場、朋友場,都存在江湖。可以說,江湖貫穿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有江湖就有爭鬥,就有陷阱。尤其是20幾歲的年輕人,他們進入社會的時間還不長,閱歷淺,難免會走一些彎路、碰一些釘子、上一些當;也難免在殘酷的生意場、官場、職場、情場、社交場等方面的競爭中吃虧,又或者因為不懂某些規矩而得罪人、辦錯事。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專業只占15%,85%的社會知識和社會閱歷才是關鍵。這些知識和閱歷,一般都是需要時間來經歷的。可是,等到我們30歲了,走過了彎路、撞過了南牆,最後才明白過來,那就有點晚了。因為,我們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已經蹉跎掉了,我們可能已經遠遠地落在別人的後面了。

目錄

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歷第一部分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1)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2)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3)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4)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5)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6)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7)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8)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9)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10)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1)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2)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3)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4)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5)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6)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7)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8)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9)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10)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11)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12)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1)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2)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3)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4)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5)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6)
第3章 吃著碗裡,看著鍋里(7)
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歷第二部分
第4章 心不死,夢還在(1) 第4章 心不死,夢還在(2) 第4章 心不死,夢還在(3) 第4章 心不死,夢還在(4)
第4章 心不死,夢還在(5)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1)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2)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3)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4)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5)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6) 第5章 千里為官,只是為官(7)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1)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2)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3)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4)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5) 第6章 千里為財,只是為財(6) 第7章 打造“萬人迷”(1) 第7章 打造“萬人迷”(2)
第7章 打造“萬人迷”(3) 第7章 打造“萬人迷”(4) 第7章 打造“萬人迷”(5) 第7章 打造“萬人迷”(6)
第7章 打造“萬人迷”(7)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1)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2)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3)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4)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5)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6)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歷第三部分
第9章 就這樣捕捉愛情(1) 第9章 就這樣捕捉愛情(2) 第9章 就這樣捕捉愛情(3) 第9章 就這樣捕捉愛情(4)
第9章 就這樣捕捉愛情(5) 第10章 尋找“零距離”(1) 第10章 尋找“零距離”(2) 第10章 尋找“零距離”(3)
第10章 尋找“零距離”(4) 第11章 會做不如會說(1) 第11章 會做不如會說(2) 第11章 會做不如會說(3)
第11章 會做不如會說(4) 第12章 會說不如會聽(1) 第12章 會說不如會聽(2) 第12章 會說不如會聽(3)
第12章 會說不如會聽(4) 第13章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1) 第13章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2) 第13章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3)
第13章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4)
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歷第四部分
第14章 收放自如——江湖中要學會自我控制(1) 第14章 收放自如——江湖中要學會自我控制(2) 第14章 收放自如——江湖中要學會自我控制(3) 第14章 收放自如——江湖中要學會自我控制(4)
第15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1) 第15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2) 第15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3) 第15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4)
第16章 翻轉手心看手背(1) 第16章 翻轉手心看手背(2) 第16章 翻轉手心看手背(3) 第16章 翻轉手心看手背(4)
第17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1) 第17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2) 第17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3) 第17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4)
第18章 女人安全是第(1) 第18章 女人安全是第(2) 第18章 女人安全是第(3)

試閱

第1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1)
第一篇 
30歲前要經歷的江湖歷程
對於剛出道的菜鳥來說,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經歷各種磨難。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很有可能會遭遇失敗、上當,甚至會被人利用,因此菜鳥們一定要學會一些生存法則,儘量少走彎路!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剛出道的年輕人如何涉足江湖
我到底更適合做什麼呢?怎么還沒有公司通知我面試呢?看中的公司是否也會看中自己?競爭這么激烈,我在這個城市能站穩腳跟嗎?……
江湖閱歷1:小毛驢的猶豫——初涉江湖的擇業心態
我到底更適合什麼呢?怎么還沒公司通知我面試呢?看中的公司是否也會看中自己?競爭這么激烈,我在這個城市能站穩腳跟嗎?……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初到城市的打工仔,都要面臨擇業的問題,在擇業過程中,心態必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作為剛出道的年輕人,恰恰容易在心態方面把握不住,要么好高騖遠,要么缺乏自信,要么急於求成……這些都是擇業中的不良心態,而這些又會干擾你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以對於剛出道的年輕人來說,如何克服這些常見的不良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盲目攀高
哈佛大學校長德雷科·鮑克說:對於每一位求職者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既能發揮自己特長、待遇又很高的工作。然而在實際擇業的過程中,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確實很難如願。這其中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求職者能否客觀看待擇業。
德雷科·鮑克指出,許多人在擇業時,都會存在“小毛驢的猶豫”:一頭小毛驢,在乾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卻一再遲疑不知道吃哪一堆更好,結果活活餓死了。這就告誡我們:人的期望值不可太高,在選擇中要痛下決心,絕不可以因左顧右盼而坐失良機。
很多年輕人就是這樣,自我評價過高,在求職中不肯“屈就”,總想一下撿個大西瓜。而實際上卻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求職者在擇業時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往往到頭來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因此,求職者在擇業前,應把自己的專業特長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對照衡量後再去擇業。要客觀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謹慎地進行分析,看看什麼樣的行業或單位既可以讓自己學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長,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便在工作中既得心應手,又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
缺乏自信
在擇業問題上,自卑感強的年輕人主要的問題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所以,在看到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時,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產生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
那么,怎樣消除自卑感呢?首先要相信自己。車爾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假如一個人總想著‘我辦不到’,那他必然會辦不到。”一個人的自信心並非與生俱有,而是在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正如有的人講“上帝不會把所有幸運都送給別人,而把所有不幸帶給你”。
要正確評價自己,糾正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自己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這些本來就屬於你的財富對於恢復你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有所長,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比如有些人總感覺學歷不如別人高,證書沒有別人多。但是沒關係,你踏實、勤奮,耐得住枯燥的工作,其實有很多崗位需要你這樣的人,而那些學歷高、證書多的人卻未必做得來。
第1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2)
急於求成
由於年輕人想快速實現自己的抱負,或者負擔重,或者個人條件不錯、自我評價高,因而容易產生急躁的求職情緒。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首先必須認清競爭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點,而競爭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使就業難度增加,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過程,找工作也不例外,甚至需要更長的過程。因此,年輕人要為找工作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切不可為了一時的失敗或失落而喪失信心。
焦慮不安
年輕人突然面對高強度的競爭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產生危機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懼感。有的年輕人面對用人單位嚴格的錄用程式:筆試、口試、面試、心理**,感到膽戰心驚。尤其面對自己嚮往的高級職位、待遇好的單位,參加競爭的人越多,錄用條件越嚴格,他們就越感到焦慮不安。
要克服焦慮的心理,就必須要樹立敢於競爭的新觀念。年輕人求職的過程就是競爭的過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較理想的工作,如果沒有競爭意識,不繼續努力,也有可能會丟掉這個工作。有競爭必定會有風險和失敗,確立了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的心理才會得到緩解或克服。客觀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設計求職目標,儘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的勇氣,也會減輕心理焦慮的程度。
怕苦心理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鍊,普遍缺乏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包括很多大學生也存在著學工不愛工,學農不愛農的心理,在擇業中死守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城市,而不願意選擇西部城市。很多年輕人都要求工作環境好,有發展前途,薪水又高,而且工作輕一點,離家近一點,管理松一點,這是典型的貪圖享受怕吃苦的表現。在怕苦心理的驅使下,大家能夠選擇的職業面很窄,就容易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
要克服怕苦心理,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能吃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會有事業的成功,即使是“三高”職位也同樣需要吃苦。曾有過一些大學生,千方百計擠進了外企後,又很快跳槽了,其原因是受不了外企緊張的節奏和工作的高效率。另外還應認識到最艱苦的環境,也最容易鍛鍊人,最易成功。例如,大富翁、世界級企業家美國的哈默博士,他在23歲時已是百萬富翁。二戰後,他勇敢地進入百廢待興、千瘡百孔的前蘇聯,在那裡他住的是從未見過的污穢房間,與臭蟲、老鼠為伴,沒有洗澡間,沒有水,沒有麵包。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他做了石棉、鉛筆、毛皮、古董等多項生意,他的事業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消極依賴
很多年輕人都有這種想法,等著老爸老媽、親戚朋友給自己安排工作,或者花錢,或者托人。這是一種典型的消極依賴的求職心理,對年輕人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不參與社會競爭,即便是暫時有了工作,將來也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才是求職的主體,要發揮自己本身的積極主動性,樹立起強烈的主體意識。
只要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求職心態,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哪怕暫時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只要堅持下去也一定可以找準自己的方向。
江湖閱歷2:第一塊“敲門磚”——求職簡歷的製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