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大唐之貞元記事》

《龍游大唐之貞元記事》

唐德宗時是大唐帝國自安史之亂後中興的最好時機----《劍橋隋唐五代史》.這個判斷拉開了故事的序幕。這裡有以一身寄天下安危垂三十年的郭老令公;這裡有倚馬可待、天縱其才的文人詩客;這裡有繪圖凌煙閣上的不世猛將;這裡有蘭心蕙質、風華嫵媚的美女嬌娘;這裡有輝輝煌煌、有容乃大的大唐氣象;這裡有民風彪悍、風俗奇特的異域風光;這裡有儒、釋、道、景、襖、摩尼教的恩怨糾葛;這裡有世家、宦官、朋黨爭勝於廟堂;雖然這是一部架空歷史,但是這裡卻沒有過於誇張的想像,筆法細膩、文采優美是作者努力的方向。是的,這將是一部別樣的大唐。

基本信息

作者:水葉子

類別:校園小說

內容簡介

唐德宗時是大唐帝國自安史之亂後中興的最好時機----《劍橋隋唐五代史》.這個判斷拉開了故事的序幕。這裡有以一身寄天下安危垂三十年的郭老令公;這裡有倚馬可待、天縱其才的文人詩客;這裡有繪圖凌煙閣上的不世猛將;這裡有蘭心蕙質、風華嫵媚的美女嬌娘;這裡有輝輝煌煌、有容乃大的大唐氣象;這裡有民風彪悍、風俗奇特的異域風光;這裡有儒、釋、道、景、襖、摩尼教的恩怨糾葛;這裡有世家、宦官、朋黨爭勝於廟堂;雖然這是一部架空歷史,但是這裡卻沒有過於誇張的想像,筆法細膩、文采優美是作者努力的方向。是的,這將是一部別樣的大唐。

內容介紹

“貞觀時,天下以崔,盧,李,鄭四姓為貴,太宗厭之。乃招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等刊正姓氏,普責天下譜牒,並據憑史傳,剪其浮華,定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然眾以推山東氏族崔氏為第一。

崔無波者,京兆長安人也,本博陵舊族,文從禮,中宗韋後之舅,景龍中衛尉卿,時中書令,國公蕭至忠才位素高,甚承恩顧.敕亡先女冥婚韋後亡弟.無波婚至忠女,皇后為女家,天子為兒家,供擬甚厚.時人語之曰:”皇后嫁女,天子娶婦”及韋後敗,至忠女亦死,無波坐累久貶在外.後因國忠引用累轉陝郡太守,滎陽郡守.安祿山率眾南向,無波詔募拒之,賊威轉盛,戈矛鼓角,驚嚇城戶,兩宿滎陽,乘城自墜如雨,故無波及官吏,盡為賊所擒,勸降不從,身死草澤中

唐婚姻尤重門第,唐人所謂之名門或高門,又稱舊族.尤為突出者為山東士族崔,盧,鄭,王諸家,被公認為門第最高,尤以山東崔氏為第一.

------<隋唐五代史>>

唐大曆九年春.定州,博陵郡

博陵郡城東約三十里處,巍巍二郎山自西向東綿延數十里,山腳下靜靜的漫水河如同多情的女子,隨山勢纏綿開去.在這青山綠水環抱之中,有一莊園,內外遍栽樹木,隨風輕舞,當真是”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但是雅致的情韻卻無法全然掩飾殘破的外牆下的那一股蕭索之氣.

啊-------

“少爺醒了,少爺醒了”十二歲的小丫頭石榴驚喜的喊叫是崔破沉睡四天醒來後聽到的第一句話.看著眼前這個稚氣未脫身穿半舊羅衣的小丫頭,再一扭頭看看那透光處雕花的粗木窗戶,崔破只是喃喃一句:”看來一切都是真的”便又沉沉睡去

再醒來時已是暮色四合時分,臥室中點著一盞搖曳的油燈,許久崔破才適應了眼前的光亮,只見榻前坐著一位慈祥的婦人,望之年齡當在三旬之間,但鬢間已是霜星點點。那婦人正閉目念經,中間夾雜著一句“太上玄元皇帝保佑破兒得脫此劫,長命百歲”崔破雖知這婦人非是為他,卻也心頭一熱,口中呻吟出聲。那婦人睜開眼來,滿臉驚喜之色,手輕輕的撫上崔破的髮際.

“破兒,崔門這一脈如今只有你一根獨苗了,你父亡前,我答應他一定要將你撫養成人。這次你如此頑皮從樹上跌下沉睡四天,總算托老君保佑,而得平安無事,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么向你亡父交代!你也這么大了,下次切不可再頑皮。

崔破欲待答話卻不知從何說起,唯有喏喏應是而已。

“想你祖父無波公一時之俊傑,當日名滿天下,後雖死於安胡兒亂軍之中,這忠烈二字倒也當得;你父雖一生未仕,沒有什麼功業,但他溫文知禮,也不曾墜了這百年崔門的世家清譽。一線單傳到你身上,如今這世道艱難,娘不求你仕宦顯達,只是不要讓崔門其他各支恥笑,平平安安的將香火傳承下去就好。破兒呀!你也該長大了,切切不可再讓為娘傷心!”

此時崔破的神智已經完全清醒,再聽眼前婦人的言語,那裡還不明白她的身份,感覺到崔盧氏那雙溫熱的手,看著她眼中漫溢的母愛之意,崔破心中百味雜陳,這一份母愛何其沉重。回想自己出生即為孤兒,何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多少次午夜夢回之時幻想的母親形象不正是如此嗎?慈祥,美麗,善良,一時心情激盪,脫口而出:“母親”話剛出口,崔破心中已是驚諤萬分,實在想不到知道會喊出這樣一個讓自己如此陌生的稱呼,但是抬眼處崔盧氏臉上欣慰的微笑化解了所有他的心結,一絲淡淡的眷戀之情從心底湧起,心中暗暗想到;“在這一刻,我竟然已經是這個婦人的兒子了,我就是崔破,這種感覺看來倒也不錯”

此後的時間便是崔盧氏的諄諄教誨,崔破並不覺羅嗦,反而有一種別樣的溫馨感受,一時間母慈子孝,真是好一副教子圖。只是不合那小丫鬟石榴實在奇怪往日那位頑劣不堪的少爺怎會如此恭順,忍不住在旁邊喃喃自語道:“少爺跌了一回就改了性子了嗎?”聽的崔破鬱悶不已。

經過兩天的恢復,崔破已又是行動自如。這日吃過晚飯,崔盧氏輕輕言道:“破兒,這幾日你生病耽擱了許多時候,現在看來你的身子也恢復的差不多了,明日你就去族學復學,記住切莫再惹先生生氣,明日早點起不要遲了,崔破謹聲應是,自去睡覺不提。

第二日,天邊微露晨曦,崔破已起得床來,梳洗罷,取過那一塊藍色粗布包裹著文房四寶的“布包”循著記憶中的小道向族學行去。崔家族學去城十餘里,本是族中豪富之家別業聚集之所,周圍良田豐沃,景色優美。崔家數百年世家頗重禮儀傳承,又恐族中少爺,小姐們學的紈侉習氣,將來墜了門風,是故特地訂立族規,於此地建立族學,平日裡各家的少爺小姐們無論貧富都居於別業之中,只得三節,放假方能回家。父母有忍不住思念的,也只能駕車前來看望。一套用度具有族產開支。崔破家貧,無車無馬,待得他到學堂之中,天已大亮,馬上就要開課了。找到課堂時見到許多孩子早已到了,他逕自走到左拐角最後一張桌子坐定。

正在整理用具之時,忽然聽到左前方一聲怪叫:“呦!崔破你這個繡花枕頭還真是命大,這次摔這么重都摔不死你”崔破抬眼望去,卻是二房中的崔凌。

崔破祖父崔無波一輩有兄弟六人,無波行五。少年往復京城發展,頗受表姐韋後賞識,後由於韋後擅權,欲行當年則天武后故事,為玄宗李隆基聯合得勢太監發動宮變將其貶為庶人。崔無波坐罪久貶在外,沉淪下僚數十年,待的晚年稍有起色卻逢安史亂起,身死草澤。

崔破父出生不久即遭崔無波因罪外放,見兒子年齡幼小而母亦早死,不忍他受山川跋涉之苦,遂請恩旨準予不隨其行,托給一對年輕僕婦安置於京師萬年縣外宅之中。卻是終生未曾出仕,後以其高門,方得娶妻崔盧氏。婚後生崔破不久即纏綿床榻達三年之久,將盧氏所帶陪嫁只花得乾乾淨淨,不久撒手西去。其時,崔破年僅四歲,戴重孝扶靈回祖籍安葬。這千里之行,更是弄的家中赤貧如洗。所幸當年僕婦所生之子高義一路扶持照料方才到這博陵。安葬之後,崔家族老見這孤兒寡母貧弱無依,而崔無波這一支只得這一脈香菸留存,遂從族中祭祀的田莊之中撥了一個小偏院於他們居住,每年從族產之中給一份錢糧使二人暫得安歇。這崔盧感念高義一路上的忠義,將唯一的陪嫁丫鬟指給了他,佃了一些族田安置下來,也順帶照應著孤兒寡母。

分管錢糧發放的原是三房崔無咎之子,此子當年赴京應舉便是借住於崔無波宅,無波待之甚厚,後雖不中倒也感念其情。是以母子二人每年的錢糧發放的都是足量及時,母子生活原不致如此窘迫。只是後來見石榴,枇杷隨母討飯至此,其母餓病致死,崔盧氏為人良善又見這一對孿生子長的伶俐可愛,也就收留了下來。只是這樣以來日子就愈發的艱難。

崔破祖父以“溫文知禮,美風儀”為天下稱道,其父亦是儀范非常。到了崔破,五官長的雖極是俊朗,但少時家貧,加之性格頑劣,書又念不進去,頗為同宗子弟所笑,又長期僻處鄉里,看來就頗有些卑瑣,於是得名“繡花枕頭”。這一名號得名於崔凌,他原是二房長子,其父負責崔氏家族所有的商號,生意往來,很是在家族中說的上話的,對這個長子疼愛非常,加之崔凌人極聰明,念起書來很得先生欣賞,長的也是一表人才,只可惜鼻樑略有不挺,學堂之中同窗品評以為比之崔破略有不如,這崔凌聽在耳中也就有了妒忌之心。所以總是譏笑於他。

崔破抬頭見是他,以他今日之心智又豈會同這十幾歲的小孩兒計較,微微一笑,不去理會。正在這時,授課的先生已經進來了,此人崔知節,早年也曾出仕,宦海幾近二十年,卻也只做得個從七品上階的太學博士,朝廷自安史亂後,又經吐蕃長安之亂早已無力學政,薪俸也愈加菲薄而物價騰貴竟至於難以餬口,索性棄了官回歸本家。因其學養豐厚,也就得了一份族學的差使,倒也合他心意。又因都是本宗子弟,所以分外用心,要求極其嚴格。而崔破頑劣更兼念書蠢笨素來不為其所喜。崔知節進得堂來見到崔破也只做未見,乃將戒尺一拍,開始授起課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