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愈教育文集·培養智慧的孩子:天賦教育在美國》

《黃全愈教育文集·培養智慧的孩子:天賦教育在美國》

《培養智慧的孩子:天賦教育在美國》的特點是不過多糾纏why(為什麼)的理論論述,而是側重介紹和分析美國天賦教育的how(怎么做)以及相當具體的what做什麼),包括很多天賦教育的內容和細節,甚至還附有多個天賦教育的教案,供讀者參考,從而使得《培養智慧的孩子:天賦教育在美國》的可操作性和借鑑性很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為什麼中國孩子年年獲各種奧賽金牌,但中國高校卻無人獲諾貝爾獎?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大智慧”的孩子?中國的實驗班教學,美國的天賦教育,美國“神童”練什麼童子功?“大智慧”的學生喜歡什麼樣的父母和老師?一隻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中國的發展,取決於教育這塊“短板”!北京101中校長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長趙鈺琳;廣西南寧二中校長何偉萍;廣東深圳中學校長王占寶;廣州市執信中學副校長張水平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鍾明華;北大附中副校長全國模範數師張思明;啥爾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沙洪浮;遼亍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曉輝;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寶貴;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剛平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中國的家長都愛做一個神童夢,但往往無法為自己的孩子選一個神童的腦袋。這是絕大多數家長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美國的天賦教育只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向每年統考成績達到98%以上或者IQ(智商)達到130以上的學生開放,比例為統考學生的2%~5%。天賦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精華,美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大多經歷過天賦教育。作者強調,天賦教育不是培養神童,不是通過各種補習班和才藝班將孩子製造成天才。作者用輕鬆的闡述,讓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於他人的價值,應該通過家長、老師的循循善誘,讓孩子學會自己學習、自我教育。將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培養“大智慧”的孩子是基礎教育的方向。

作者簡介

黃全愈,旅美教育學家。生於柳州,1982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88年赴美國講學。1989年獲美國維拉諾瓦(Viliarlova)大學“人的組織與管理科學”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美國邁阿密(Miami)大學“教育管理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邁阿密大學孔子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客座教授。在中、美、英等國以及港台地區出版了20多部中英文論著、譯著和詞典,發表了上百篇學術論文。在邁阿密大學榮獲“重大影響獎”,並被提名為傑出教授。 黃全愈先生長期奔波於中、美兩國教育界,致力於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中美教育比較系列圖書,在中國教育界不斷引起強烈反響。其中《素質教育在美國》曾被評為非文藝類第一暢銷書。《黃全愈教育文集》首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並且深刻地剖析已開發國家的教育。其素質教育理念對中國現代教育改革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次文集出版,系作者所有教育理念和教育觀點首次集中推出。新著《動一動中國基礎教育的基礎》將對中國基礎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媒體評論

培養聰明的孩子和培養智慧的孩子,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區別,而且意味著兩種教育觀念的不同,意味著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是否內化到自我教育的境界。——《中國教育報》高級記者李倫娥《培養智慧的孩子》所倡導的理念、所描述的故事、所介紹的方法對實施新課程是一種很好的啟示、一種有益的借鑑、一種及時的幫助。——廣州市海珠區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祥春天賦教育不是培養神童,不是用一大堆書本把孩子壓趴下;天賦教育是給孩子一個恰當的、優越的教育條件,讓孩子的潛能最大程度地變為現實。——《家庭》雜誌社資深記者翟永存我們的教育所缺乏的就是對孩子天賦的認知,於是多少年來實行的一刀切的教育,培養的是一個模子的人;而人們又盲目追求表面上的教育公平,不懂得創設一個適合孩子天賦發展的教育環境是多么的重要。——廣州市執信中學副校長張水平

目錄

代前言:我們都來寫歷史一 造就天才是不是夢美國也搞神童教育嗎醜女把父母告上法庭的啟示掀起你的蓋頭來美國教育部長給“神童”下定義“萬花筒”式的天賦教育二 你的孩子是神童嗎現代神話——批量造“神童”“神童”是什麼樣的怎么選“神童”三 誰有資格當神童的老師師傅的師傅給猴子一棵樹孩子心目中的老師天賦教育老師的特點四 為什麼要“顛覆”美國神童教育早學、多學是早慧教育嗎美國“童子功”不屑早學、多學13年早知道美國“童子功”的第一招美國“童子功”的第二招培養“聰明的孩子”還是“智慧的學生”“顛覆”美國天賦教育天賦教育的目標五 家長怎么給天賦教育“補課”“可以”、“需要”、“應該”母親成了“母老虎”要的就是“牛頭不對馬嘴”“天賦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給EQ補課也在你家辦個“家庭理事會”六 天賦教育需要什麼社會環境“硬體”和“軟體”德育難教莫名其妙的恐慌教育不是時裝表演被“禁閉”在車裡的家長別自己嚇自己七 美國的神童教育“神”在哪裡“三腳架理論”“教”的起點,“育”的歸宿“養成教育”的局限自我教育的盲區別小看香蕉從生到熟的過程自我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利用人的特異功能一自我教育八 天賦教育從哪裡起步怎么教天賦孩子(之一)為什麼特別重視社會研究課歷史的火鍋煮些什麼孩子的致命罩門care的價值觀當你幫助過的人不幫助你九 數學是“算學”嗎怎么教天賦孩子(之二)以訛傳訛數學不是算術美國重視“雙基”,還是中國重視怎么上“數學課”,而不是上“算術課”教數學也是一門藝術十 人人都需要領導素質嗎怎么教天賦孩子(之三)當官才需要領導素質嗎難道世界一流大學閒極無聊宇宙飛船著陸在何處如何自救殺一個回馬槍十一 教學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產生問題怎么教天賦孩子(之四)解決問題比發現問題重要嗎創造需要豐厚的知識嗎“問題成堆”好不好圈套套不出的問題用問題來扼殺問題用問題引發的問題不該用智慧來重複他人,應該用智慧來創造自己十二 研究性學習,還是學習性研究怎么教天賦孩子(之五)翻譯的問題,還是觀念的問題取消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別讓研究成果爛在肚子裡披露一份“武功秘籍”點評“武功秘籍”十三 “教是為了不教”。還是“不教是為了教”怎么教天賦孩子(之六)“美國孩子起跑落後,終點領先”是偽問題嗎為什麼美國孩子後勁兒足反思“教是為了不教”“自教”還是“自學”教案評點後記參考資料

前言

再來一個20年,還是素質教育10年前出版《素質教育在美國》時,我就引用了史丹福大學的教務長(大學的二把手)馬林科維奇博士於1998年表達的觀點:亞洲大學(特別提到中國)需要20年才能趕上世界知名大學。 2010年在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斯博士說:“中國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最快需要20年。”十多年過去了,還說再需要20年,而且是“最快”。他嘴裡說“最快20年”,心裡的時間就不止20年。至於多少年?他沒說。他倒是說了:慢則50年……又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20年!不少房地產老闆搞教育,大幹快上建學校,個把月便能豎幾棟雄偉壯觀的大樓,氣勢怪嚇人的。但真辦教育,投進去三五年,連個回聲都聽不到,想抽腿,已成騎虎之勢。用“百年樹人”來形容教育,可能有些誇張,但搞教育的喜歡說“20年”,似乎搞教育至少得20年,不然不算數。就像修鐵路,以億為基數,不然拿不出手。斯坦福的前後兩位校領導都以“20年”為計算單位,是信口開河還是有所依據?有趣的是,1976年中美雙方的教育考察團互訪後,都曾預言:“經過20年的教育,中國的科技將超過美國。”預言大錯特錯是一回事,為什麼說的也是20年?這幾個20年是否巧合?我們來看看這個20年是怎么算出來的: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一共是16年,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大致是20年。我曾在《南方周末》上接連發表過兩篇文章:《動一動中國基礎教育的基礎》和《一流的學生從哪裡來》。後一篇是與當時的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商榷:中國建世界一流大學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我以為,世界一流大學至少要具備四個一流: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前三個“一流”,都可以通過舉國的財力傾斜、世界範圍的人才招攬於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內辦到。但“一流的學生”則必須扎紮實實地從基礎教育抓起,否則北大不可能有一流的生源。沒有一流的生源,就根本不可能在四年內培養出一流的大學生,進而在短期內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我們也可以說,前三個“一流”,可以從別處“搬”來。但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打基礎。這個基礎是什麼?這個基礎就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含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這個基礎是“搬”不來的,每一塊“基石”都必須自己去奠定。邁阿密大學足球教練請我幫他在中國招一兩個女足運動員。

精彩書摘

這一節著重談的是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問題。作為親職教育的內容來說,培養創造性僅是其中一部分。雖然這不是一本關於親職教育的專著,為了便於結構全書,親職教育的專章占的篇幅很小,但其他章節所談及的例子和內容,基本都可以用於親職教育中的天賦教育。同樣道理,親職教育談及的例子和內容,如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等,也完全適用於學校教育。“天賦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前面我曾提到:天賦天賦,上“天”之“賦”予也。因此,“天賦”誰都有,多寡而已。當我們把“天賦”看做每個人“先天的潛能”,天賦教育就是素質教育——通過教育的過程,把孩子的天賦或潛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孩子的天賦或者說潛能會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是,創造性思維是孩子的生命力。當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停止了,這個人就開始衰老。這種“衰老”並不一定指生理方面,“衰老”也可以體現在心理方面。因此,孩子也會“衰老”。父母對孩子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不少讀者很感興趣地問我:富有創造性的孩子都有些什麼樣的父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