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集・雜文卷(插圖本)》

《墳》的題記 《一個青年的夢》譯者序 《為了忘卻的記念》

魯迅集・雜文卷(插圖本) 特色及評論

一 這部插圖本文集分為兩卷:I.小說散文卷;II.雜文卷。
1.小說散文卷編入作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本小說集中的全部小說;散文主要收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隨筆集《野草》中的作品。
2.雜文卷編入作者在各個時期所作的具有代表意義的文章(早期文言論文除外),大體上按照作者自編文集的順次編排。少數內容相關或同類性質的系列文章以及集外文則依據情況作了適當調整。
二 本書注釋分為題注和正文注。
1.每篇文章的題注一般均說明該文最初發表於何種報刊(所載報紙註明年月日,期刊註明年月和期數),同時註明發表時所用署名、後來編入何文集(署名魯迅時則從略)。
題注儘可能客觀的提供作者撰述時的有關情況及當時的背景材料,以供讀者參考。
2.正文注釋均置於每篇之末。為避免冗繁瑣屑,對於一般讀者並不陌生、不會造成閱讀上的障礙的詞句一般不加注說明,如李白、杜甫、曹雪芹,《三國》、《水滸》、《紅樓夢》等等。
3.凡作者原注均標明作者原注。
三 本書插圖選自有重要意義的文物圖片、照片和中外名家的漫畫、版畫、水墨畫、水彩畫和油畫作品。
四 2001年,當新紀元開始之際,魯迅先生適逢120歲誕辰,為此本社特別推出這部插圖本文集,以紀念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開山者,紀念這位仍將影響未來的、上世紀中國最傑出的作家。

花城出版社
2000年12月

魯迅集・雜文卷(插圖本) 內容簡介

2001年,適逢魯迅先生120歲誕辰,花城出版社為此特別推出這部插圖本魯迅文集,以紀念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開山者,紀念這位仍將影響未來的、上世紀中國最傑出的作家。本書共分小說散文、雜文兩卷。其中散文卷編入作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本小說集中的全部小說;散文主要收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隨筆集《野草》中的作品;雜文卷則編入作者在各個時期所作的具有代表意義的文章。可以說比較突出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的文學、藝術及思想成就。
有別於其它版本的是此書中收入大量的插圖,包括選自有重要意義的文物圖片、照片和中外名家的漫畫、版畫、水墨畫、水彩畫和油畫作品。具有很強的閱讀和收藏價值。

魯迅集・雜文卷(插圖本) 本書目錄

《墳》的題記
我之節列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娜拉走後怎樣――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講
論雷峰塔的倒掉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詩歌之敵
春末閒談
燈下漫筆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熱風》題記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八
四十
四十一
六十一 不滿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隨感錄
對於《新潮》一部分的意見
《一個青年的夢》譯者序
譯者序
“生降死不降”
無題
破《唐人說薈
關於《小說世界》
《華蓋集》題記
青年必讀書――應《京報副刊》的徵求
這是這么一個意思
忽然想到(一至四)
忽然想到(五至六)
忽然想到(七至九)
通訊
北京通信
導師
長城
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
《出了象牙之塔》後記
這個與那個
我觀北大
一點比喻
談皇帝
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
“死地”
可慘與可笑
記念劉和珍君
空談
《窮人》小引
馬上日記之二
記談話
無聲的中國――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
老調子已經唱完――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會講
中山大學開學致語
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
讀書雜談――七月十六日在廣州知用中學講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
答有恆先生
可惡罪
怎么寫――夜記之一
在鐘樓上――夜記之二
再談香港
關於知識階級――一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講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學講
文學和出汗
看司徒喬君的畫
文藝與革命

太平歌訣
鏟共大觀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學國文學會講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我和《語絲》的始終
文藝的大眾化
習慣與改革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三月二日在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講
《進化和退化》小引
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十二日在社會科學研究會講
幾條“順”的翻譯
風馬牛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
北斗雜誌社問――創作要怎樣才會好?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
《豎琴》前記
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大學第二院講
今春的兩種感想――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平輔仁大學講
學生和玉佛
崇實
為了忘卻的記念
白莽作《孩兒塔》序
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守常全集》題記
兩封通信
談金聖歎
諺語

電的利弊
航空救國三願
從諷刺到幽默
《殺錯了人》異議
言論自由的界限
“多難之月”
夜頌
二醜藝術
華德保粹優劣論
華德焚書異同論
智識過剩
晨涼漫記
秋夜紀游
由聾而啞
新秋雜識(二)
同意和解釋
重三感舊――一九三三年億光緒朝末
黃禍
野獸訓練法
女人未必多說謊
漫罵
秦理齋夫人事
看書瑣記
看書瑣記(三)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
拿來主義
隔膜
買《國小大全》記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隨便翻翻
拿破崙與隋那
答《戲》周刊編者信
寄《戲》周刊編者信
葉紫作《豐收》序
再論“文人相輕”
從幫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幾乎無事的悲劇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為日本三笠書房《陀思妥夫斯基全集》普及本作
寫於深夜裡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半夏小集
“立此存照”(七)
插圖目錄
卷前插圖
作者像
我坐在廈門的墳中間
海嬰與魯迅一歲與五十
作者全家與馮雪峰一家人合影
全家影
悼柔石
作者與楊杏佛
《悼揚銓》
作者與日木友人在上海新月亭食鵪鶉
最後的留影/沙飛攝
正文插圖
長者不但不該責幼者供奉自己,而且還須用全副精神,養成他們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裘沙/王偉君作
娜拉既然醒了……只得走;可是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裘沙/王偉君作
法海禪師躲在蟹殼裡,非到螃蟹斷種的那一天為止出不來。莫非他造塔的時候,竟沒有想到塔是終究要倒的么?/裘沙/王偉君作
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裘沙/王偉君作
到那時候,類人猿上面,怕要添出“類猿人”這一個名詞。/裘沙/王偉君作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裘沙/王偉君作
這工程不過徒然役死許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嘗擋得住。/裘沙/王偉君作
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裘沙/王偉君作
魯迅受蔡元培先生委託為北京大學設計的校徽
劉和珍像及所撰英文稿《大學的社會生活》
廣州中小十學士鐘樓(舊址)
銀河的起源[義大利]丁托列托作
彌涅爾瓦與半人半馬怪[義大利]波提切利作
《為了忘卻的記念》
犧牲(《戰爭》組畫之一)/[德國]珂勒惠支作
《華德焚書異同論》/裘沙/王偉君作
這些慘案的來由,都只為了“隔膜”/裘沙/王偉君作
中國的脊樑/裘沙/王偉君作
恰如赫爾庫來斯的緊抱了巨人安太烏斯一樣,
因為要折斷他的肋骨。[義大利]丁托列托作
珂勒惠支自畫像
麵包/[德國]珂勒惠支作
為了一張文學家的肖像,得了這樣的罪,是大黑暗,也是大笑話,……(曹白作《盧那卡爾斯基像》)
以技術而論,自然是還沒有成熟的。但我要保存這一幅畫,一者是因為是遭過艱難的青年的作品,二是因為留著黨老爺的蹄痕,三,則由此也紀念一點現在的黑暗和掙扎。(曹白作《魯迅像》)

魯迅集・雜文卷(插圖本) 文章節選

談皇帝

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兇惡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於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類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則為王敗則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兩者之間,思想本沒有什麼大差別。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
往昔的我家,曾有一個老僕婦,告訴過我她所知道,而且相信的對付皇帝的方法。她說――
“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龍位上,一不高興,就要殺人;不容易對付的。所以吃的東西也不能隨便給他吃,倘是不容易辦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時辦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辦不到,他就生氣,殺人了。現在是一年到頭給他吃波菜,一要就有,毫不為難。但是倘說是波菜,他又要生氣的,因為這是便宜貨,所以大家對他就不稱為波菜,另外起一個名字,叫作‘紅嘴綠鸚哥’。”
在我的故鄉,是通年有波菜的,根很紅,正如鸚哥的嘴一樣。
這樣的連愚婦人看來,也是呆不可言的皇帝,似乎大可以不要了。然而並不,她以為要有的,而且應該聽憑他作威作福。至於用處,仿佛在靠他來鎮壓比自己更強梁的別人,所以隨便殺人,正是非備不可的要件。然而倘使自己遇到,且須侍奉呢?可又覺得有些危險了,因此只好又將他練成傻子,終年耐心地專吃著“紅嘴綠鸚哥”。
其實利用了他的名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和我那老僕婦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不過~則又要他弱,一則又要他愚。儒家的靠了“聖君”來行道也就是這玩意,因為要“靠”,所以要他威重,位高;因為要便於操縱,所以又要他頗老實,聽話。
皇帝一自覺自己的無上威權,這就難辦了。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他就胡鬧起來,還說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哩!於是聖人之徒也只好請他吃“紅嘴綠鸚哥”了,這就是所謂“天”。據說天子的行事,是都應該體帖天意,不能胡鬧的;而這“天意’也者,又偏只有儒者們知道著。
這樣,就決定了:要做皇帝就非請教他們不可。
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胡鬧起來了。你對他說“天”么,他卻道,“我生不有命在天?!”豈但不仰體上天之意而已,還逆天,背天,“射天”,簡直將國家鬧完,使靠天吃飯的聖賢君子們,哭不得,也笑不得。
於是乎他們只好去著書立說,將他罵一通,豫計百年之後,即身歿之後,大行於時,自以為這就了不得。
但那些書上,至多就止記著“愚民政策”和“愚君政策”全都不成功。
*本篇原刊1926年3月9日《國民新報副刊》,後來編入《華蓋集續編》。作者在《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中說:“我們中國人雖然敬信鬼神;卻以為鬼神總比人們傻,所以就用了特別的方法來處治他。”(談皇帝)則更得出一個歷史經驗:“君民本是同一民族”,“兩者之間,思想本沒有什麼大差別”,因此君主推行“愚民政策”,而“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就如敬信鬼神一樣。這是儒家思想的兩個方面,是其統治術的互為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