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芭蕾歌舞劇]

《馬可波羅》[芭蕾歌舞劇]
《馬可波羅》[芭蕾歌舞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舞劇《馬可·波羅》以《馬可·波羅遊記》為藍本,講述了馬可·波羅即將返回威尼斯時,奉命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最終完成使命,並將美好愛情永藏心底的故事。該部作品以中國的哲學和藝術為創作源泉,通過寫意的方式,以不同時空和不同文化的角度塑造了馬可·波羅遊記的三個層面——一是精神的旅程,從人類文化的過去到現在;二是世界音樂的旅程,從義大利音樂到中國音樂;三是地域上的旅程,從義大利到中國。

簡介

舞劇《馬可·波羅》以《馬可·波羅遊記》為藍本,講述了馬可·波羅即將返回威尼斯時,奉命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最終完成使命,並將美好愛情永藏心底的故事。

舞劇《馬可-波羅》既是國家大劇院開幕以來打造的第一部原創舞劇作品,又是東方演藝集團(前東方歌舞團)自建團50多年來第一次出演舞劇。

創作團隊

大劇院首部原創舞劇,《馬可-波羅》集結了當前國內外一線的藝術家。該劇由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

飾演中國公主的女主演 殷碩飾演中國公主的女主演 殷碩

擔綱總編導,同時編劇趙大鳴、作曲張千一、舞美設計高廣健等知名藝術家也將參與創作。

導演

剛剛執導完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陳維亞,將在《馬可-波羅》中沿用亞運會“水上絲綢之路”的概念,陳維亞表示:“這兩個創作之間其實是有著內在聯繫的,亞運會開幕式是一艘大船‘走出去’,而《馬可-波羅》則是乘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

著大船‘走進來”,這一來一去正是交流,正是溝通,正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對話。”

陳維亞還透露,他在創作《馬可-波羅》之初並沒有刻意將這個舞劇限定在古典舞劇、芭蕾舞劇或現代舞劇的某個範疇。它既是多種舞蹈語彙的交融,又是兩個時空的交融,將是一部非常“特別”的作品。在音樂創作方面,作曲張千一將融合歐洲西洋音樂、元代宮廷音樂、蒙古民族音樂、江南民間音樂四種風格;而全劇的舞美設計也將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舞台技術打造一個夢境般的浪漫國度。

大劇院與東方演藝集團攜手合作

舞劇《馬可-波羅》除將邀請國內外最具實力的舞者擔綱主演,還將以東方演藝集團為主要演出班底。當天的發布會上,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欣,正式簽署了“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意向書”。

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認為這次合作可以說是藝術生產前端和終端的一次完美結合,是一次資源共享的高端合作。國家大劇院提供一流的劇目製作能力和硬體設施,東方演藝集團則具有國內舞蹈藝術創作和演出的優勢。

創作亮點

全劇亮點舞蹈:絲綢浣紗舞

發布會現場,國家大劇院特邀的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米克-澤尼也應邀出席。這位扮演“馬可-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

波羅”的舞者本人就是一位地道的義大利人。

主演們特別向媒體展示了《馬可-波羅》全劇中非常唯美的一段絲綢浣紗舞。陳維亞介紹說,這是劇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愛情雙人舞和女子群舞,也是全劇的一個高潮。舞段所表現的是馬可-波羅和中國公主浪漫而熾烈的愛情。滿台絲綢飄飛正象徵著兩人純潔而纏綿的愛戀。絲綢浣紗舞不僅有著完美的視覺效果,還將承載戲劇情節的重要轉折。在這個舞段之後,戰爭隨即到來,因此絲綢浣紗舞也是所有美夢到達極致時的一個舞段。陳維亞這樣闡釋對這個舞段的理解:“公主和馬可-波羅的悲劇命運最終是由時代造成的,作為皇室成員,公主只能放棄自己的小愛而獻身大愛。”

早在1992年,譚盾就受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作了《馬可·波羅》的音樂,並先後以音樂會和舞蹈的方式搬上過舞台,但排成一部真正體現譚盾原創意義的音樂戲劇,卻足足等待了15年,“因為我找不到一個能嫁接東西方文化的演員。”採訪中,譚盾對於張軍讚不絕口:“他就是我尋找了15年的那個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戲劇演員,他有一個很開放的藝術態度,這一點是他和傳統戲曲演員不同的地方。”

在音樂創作方面,作曲張千一將融合歐洲西洋音樂、元代宮廷音樂、蒙古民族音樂、江南民間音樂四種風格;而全劇的舞美設計也將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舞台技術打造一個夢境般的浪漫國度。

演員

作為該劇唯一的華人演員,張軍此次在劇中扮演的角色是《馬可·波羅遊記》的執筆作家——馬可·波羅在熱那亞監獄中的獄友魯斯蒂謙。作為全劇的線索和靈魂人物,張軍不僅要用英文完成所有的對白和唱段,更是創造性地將中國戲曲的唱腔方式、表演手段和身段動作,巧妙地運用並融合到西方戲劇中,為該劇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中國養分。儘管原先並無英語功底,然而“集訓”後的張軍卻讓譚盾很滿意:“其實語言並不是很大的問題,我們這個戲蘊涵了16國語言,可以說是一次世界藝術家大聯盟的作品。張軍有非常紮實的崑曲功底,因為他的基本功過硬,所以在用崑曲演唱英文時,他只需克服英語的那部分,最後呈現在舞台的效果就連導演也很驚訝。”


引領世界歌劇新方向

該部作品以中國的哲學和藝術為創作源泉,通過寫意的方式,以不同時空和不同文化的角度塑造了馬可·波羅遊記的三個層面——一是精神的旅程,從人類文化的過去到現在;二是世界音樂的旅程,從義大利音樂到中國音樂;三是地域上的旅程,從義大利到中國。譚盾說,他一直在思考,在奧運後、世博前的這段時期,中國文化對於世界應該有一種怎樣的表達和影響,《馬可·波羅》讓他更加明晰了方向:“全世界對中國的興趣不只停留在‘地大物博’等物質層面,更多是對精神、哲學和文化層面的興趣。”
“‘東方文化’應當通過更多中國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以中國文化的‘軟體’,來塑造一種全新的戲劇體裁和舞台演繹方式。東西方戲劇的融合應當是互相滲透的關係,形成‘1+1=1’的結果。”
有人說,馬可·波羅的精神內涵就是譚盾對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可譚盾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馬可·波羅”:“我希望《馬可·波羅》能將深邃的中國文化和西方傳統和諧交融,產生一種全新的文化能量、文化形態和文化思潮,為東西方文化共存的今天提供一個哲學的平台。”他也強調:“張軍作為中國戲劇元素入駐《馬可·波羅》,既不是來演崑曲,也不是來學習歌劇,而是我們一起把中國‘百戲之祖’崑曲的精神核心、舞台技巧,通過多時空、多媒介的方式,滲透和影響到西方傳統戲劇,並由此產生一種以中國哲學為引領的世界新歌劇的方向。”

獻演國際藝術節開幕式

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在上海大劇院隆重開幕。藝術節組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主持開幕儀式,由上海芭蕾舞團與國際著名時尚大師皮爾?卡丹攜手打造的時尚原創芭蕾舞劇《馬可?波羅——最後的使命》,獻演本屆國際藝術節開幕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