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民標誌設計》

本書講述的是著名設計師陳漢民先生的設計作品。

陳漢民標誌設計 特色及評論

本書介紹的是設計師陳漢民先生的標誌設計作品,它以意制形,以形舉意,帶來美妙的境地,值得一閱

陳漢民標誌設計 內容簡介

陳漢民是我國著名標誌設計家,它所設計的香港回歸專用標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一批標誌都已家喻戶曉。本書收集了陳先生在近年來的佳品,集中體現了他以意制形、以形舉意、形意互動、嚴巧相生的設計思想。

陳漢民標誌設計 本書前言

1993年初,陳漢民先生出版了他第一本標誌設計作品集,從那時到現在5年以來,他又設計了許多新作。時值漢民先生第二本標誌作品集出版之際,他囑我再寫一點東西,我首先深感的是他67歲高齡仍飽含創作的生命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陳先生第一本作品集中,我曾寫過一篇小文:"中國風格和時代氣息的巧作"。這次細讀本集中他自己寫的各段文字和作品,集中地感到民先生標誌設計之風格和氣息,正來自他以意制形、以形舉意、形意互動、嚴巧相生的形意推敲之中。

設計中形與意處理的成熟水準並不取決於一位設計者在理論上的一般認識,而取決於作者長期實踐積澱的體悟,理論往往演經為不適當的複雜化,心中的體悟卻是凝鍊的意識升華,它真正地主導和影響著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從這本作品集內的許多作品可以看到深含的形意互動的設計意識,而漢民先生在書中反覆寫的一些話,更明確地傳達了他的標誌設計觀:

"任何設計都是有條件的,設計不能背離特定製約而隨心所欲";

"標誌設計無疑是要體現內涵的,然而對信息內涵的傳遞是否準確,需要理解設計的基本屬性,選準形象要素,同時在形式處理上把握感覺尺度,使設計創意達到觀者共鳴";

"標誌傳達信息靠可視形象,選用什麼形象則是要考慮給予觀眾以直觀的或聯想的準確性";

"示志是一種形象語言,使用形象是為表達內涵,而這種表達則不能離開人們一般視覺經驗和識別習慣";

"標誌設計可以寫形,也可以寫意,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可以直接表現,也可以間接表現,都不 有固定模式來套用,以意造形,以形表意,是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相互關係";

漢民先生這些話表明了標誌設計中的意識論和方法論,其中包含著這樣幾點辯證理念:

以意制形,以形舉意。所謂:"制",不僅是制約,也是制導。制約的條件既是設計要解決的難點,又是尋求解決的依託點,啟示點。

在造型表意的準確性上,既要注重設計者的創意個性不能離開表現的準確性,又要注重對公眾傳遞準確性的共識、共鳴。

造型一方面受表意的特定製約而不應隨心所欲,另一方面又有其視覺個性特色發揮的餘地,從而帶來形象語言的多元化和生動性。

標誌設計的這種辯證理念,同時也主導著設計方法,為標誌形象注入了價值和生機。下面所舉的本書中漢民先生的一些標誌作品,可以使我們對上述理念以及表現方法有更清楚的體認:

《佳聲唱片公司》標示,由"J"字形和"唱片"形巧妙轉換,構成一隻小鳥形態,從而傳達了"美妙音響用品"的含意;

《第二屆亞洲技巧錦標賽》標誌,用上下對應的人形技巧動作,自然而恰當地構成一個"亞"字形,精煉地表達了主題;

《產學研工程》標誌,用三個三角形由之延伸出一個統合性大三角形,使人望形生義地傳達出產、學、研三位一體,共同發展的內涵;

《首都女教授聯誼會》標誌,以兩本並列的"書"形構成一個"W"形(英文女性字首)既傳達了蓍書立說的"女教授"概念,又體現了"聯誼"的意念,一個小五星則點出這個機構的社會價值品位;

《全國管樂器在獎賽》標誌,在"管"字 音字頭,"G"基本形演化而成的"號口"中,漸變而生的圓點又演經為一個"音符"形,不同的形合乎邏輯的,緊湊構成關係中,生動地表現了主題含意;

《銀城酒店》標誌,以"銀城"英文字首"S"作三次元有序組合,在中心巧成"H"字形(飯店英文字首),表達了酒店的集團化、股份制(業主要求表現)和規範化管理水準;

《全國弦樂四重奏大獎賽》標誌,用"音符"、"琴弦"、"手指"三種形象元素相互依存,自然有趣地表現了主體含意;

《中國人民銀行》標誌,用三個中國古幣人字形向心構楊,簡煉地傳達了"中國人民銀行"、"聚錢"及"中央銀行"的地位概念;

釣魚台俱樂部》標誌,用俱樂部英文字首"C"和一個圓點的對應構成,充分利用了C與圓點之間的空白構成,形成負形的"魚頭"特徵,巧妙表現了主題的名稱;

再有《中國老人節》標誌,用中國傳統的《壽》字形與"心"形延展構成,在上方輔以三片小葉的點睛之筆,形成"壽桃"與"長命鎖"形象,鮮明傳達了"人老心壯,""青春長駐"、"敬老愛老"的美好意念。

這些作品在造型語言上,不論具象形、抽象形、文字形或文圖複合形,在表現方法上,不論正形與負形互補,甲形與乙形轉換,或漸變,或重複,或延伸,或斷離,都很帖切恰當,嚴巧相當,形從意生,意由形長,表意準確又不失多樣生動,體現了作者精深的設計素養。

這一方面來自漢民先生多年辛勤創作實踐的積澱,另一方面來自對每件作品在設計中的思考研磨,在這兩方面的互動補充中,作品才煥發出成熟的力感。

設計之道唯在實踐積累的體悟中滋長,在長期設計實踐中各種創意種子不斷孕育,各種思維線段不斷交叉,漸漸擴大了創意思維空間,不斷實踐所用的時光在無形中沖刷著設計中多餘的因素。體悟亦在自然生成中不斷加寬,加深和提高。

面對每件作品在設計中的反覆思考研磨,不僅使思維的"墨汁"更濃郁,從而出筆更"厚重",而且有益於突破那種無形中傾向於程式化的思考模式,打破限制,開發創意的活力�D�D�D創造性豐在於對限制性的突破。

長久實踐的體悟與具體設計時的反覆思考,使設計作品在立意和用形上的內在和外在兩方面產生更緊密的契合,而在標誌設計中的這種契合則須更為"沈縮",這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有著豐富的營養。例如傳統戲曲中以坐代睡、以鞭代馬、以槳代舟、以旗代車、表現萬水千山,只是演員在台上轉一圈,口中念白"萬水千山"就可以了。這種大省略,去掉了大限制,留出了很大的表演餘地,這種"寫意"正是對寫實的大提煉,其用形雖不似生活,卻是來自生活,使觀眾獲得了強烈的共鳴,中國畫中的梧桐其葉可數,畫雲、水、石、火既誇張又典型,抓住了結構和運動特徵,表現了形與意的特質,中國詩詞藝術同樣充滿了這種精湛的表現之道。標誌設計可以從中領會到不少東西。

我和漢民先生相處30多年,深知他多年來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廣為吸取,又十分敏感於生活中豐富的自然性和現實的社會性,同時,又十分注意國際現代設計的許多變化發展,在多年潛移默化中融匯起來,這正是他長期實踐積累和每件作品具體思考的背後的東西。因此,學習漢民先生的設計,要學習他形意互動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要學習他不斷實踐和不斷實踐和嚴密思考的創作態度,更要學習他隨時隨處,舉一反三,廣泛吸取,融會貫通的研究精神。

從發展的角度講,設計是青年人的藝術,年青設計人思維活躍,創意多活潑而少限制,用形多變化而少刻板。然而年青朋友在設計中又往往容易立意活躍而失之嚴密,用形多變而偏於準確,這種偏失的不足自然會隨著實踐的增加而得以漸漸糾正。如果又能善於細細咀嚼前輩已經凝結的碩果吸取營養,對於更快成熟並稼接成果,豈不會有更大的補益?

陳漢民標誌設計 本書目錄

以意制形 以形舉意
殷殷民族情 爍爍時代感
標誌套用及學術交流
標誌設計作品
標作設計方案

陳漢民標誌設計 文章節選

《讀者》刊徽的形象是一隻蜜蜂,用蜜蜂來比喻《讀者》是因為兩者有著內在聯繫。蜜蜂采蜜、釀蜜、為人類提供了高品質的"物質食糧",並傳播花粉引來百花盛開。
《讀者》匯集文藝精品,為讀者提供了高品質的"精神食糧",傳播文化知識,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標誌,尤其是意念性標誌設計,運用比喻方法,可以達到強化內涵,並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蜜蜂在這裡已經不單是一隻生物意義上的蜜蜂了,也不是一件普通繪畫作品,而是為《讀者》專用,它的價值在於使《讀者》意義升華了。
標誌設計對比喻物的選定是重要的,恰當的比喻才能使被比喻上升到質的轉化,如果用蝴蝶來比喻《讀者》,那就是不恰當的比喻,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因為兩者缺少內在聯繫。

香港回歸專用標誌

"香港回歸"是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件大事。而對如此重要課題的設計,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在政治上準確反映我國在香港回歸問題上所採取的正確政策。
"97"年只是歷史過程中的一個自然年份,然而它和"香港回歸"聯繫在一起,具有了"標誌"性,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因此標誌以"97"作為主體形象,突出了"盼97、""慶97"、"憶97",使"97"香港回歸深入人心,永載史冊。
然而作為標誌用"97"畢竟不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表達,只有融進了具體內涵才有實際價值。在個位數中,"9"是最高級數,所以標誌利用"9"字並用紅色,表示社會主義的中央政府融進了代表香港特區的紫荊花圖案,這是對"回歸"的形象化表現,呈綠色的數字"7",加進具有前進感的線條,表示了香港保持原有生機和長期繁榮穩定。
標誌是一種很特殊的語言形式,形象化是它的特徵,抽象概念形象化是必然的表現手段,標誌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觀者也要用特殊的審美觀以及一定的視覺經驗來審視它、理解它。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中央銀行,其職能不同於下屬的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專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行政領導管理機構。因此設計不僅應體現銀行特徵,而且要體現出中央的領導位置。
本標誌設計採用了三個古錢幣,向心組合,形成中心負形的"人"字。這一"人"字突出人民銀行的"人民"性,同時行徽還隱寓著"聚"的含義。確定中央銀行對專業銀行,地方銀行應有的凝聚力,積聚資金、調近代信貸、發揮行業領導作用。
關於設計技巧的運用,充分利用了對負形的內含開發,"人"字並非偶然所得,而是有意對錢幣類型的選擇以及錢幣數量的定位,是綜合思考,統一調協的結果。這種設計效果使人感到只是信手拈來,不留牽強附會痕跡,只有自然,才能巧妙,才能體現出標誌特有的藝術魅力。

陳漢民標誌設計 作者介紹

陳漢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沒。 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本科畢業, 1957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 1983年至1992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主任、 中國包協設計委員會主任、 《中國設計年鑑》主編、 《包裝與設計》刊物顧問 、 全國圖形符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第1至5屆 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 第2至4屆 北京市高校教師高級職稱美術學科評議組組員、組長、評審會委員 、 第1至5屆 中國包協全國設計大獎賽評審主任、首席評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