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游時光》

《陪游時光》是由秋高氣爽創作的散文作品,該作品2008年入駐網站。

網路作家秋高氣爽寫的散文作品。

基本信息

*作者:秋高氣爽
*作品類型:隨筆

簡介

姨妹偕夫回歸故里,為不致失望,我們只好陪著本土游旅……

內容欣賞

前些日子,遠嫁安徽的小姨妹偕同先生不期回到故里。說是因由蕪湖市教育局組織二十多家教育單位的校長,前往四川成都學習觀摩;之後,順便要到峨眉山、九寨溝等地考察。由於回家一趟實屬不易,思鄉心切,便舍了“考察”,趁機趕趟回來,探視親戚朋友,陪母親及兄弟姊妹們說說話。不幾日,還得趕回去和隊伍會合的。

小姨妹的先生雖說也是個校長,但屬“民辦”。學校先前是一個武術學校,現在是文化教育、職業培訓一起上,據說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政治效益都還不錯,其弟——學校的創始人、現在的董事長,還是一個政協委員。

憐見他們一片孝儀親和之心,千里迢迢來到蜀地,竟捨棄了不可多得的、也許是不可再得的,那遊玩“峨眉九寨”的機會——如可多得,那考察團也就不必來川,沿海的教育不比盆地發達得多——於是,我們便想為他們補償一下,提議他們遊覽本土景區:靈山寺、彝海、衛星發射基地,來個兩日游。這樣,白天出遊,晚上住家,遊玩省親兩不誤。他們自然雀躍、回響熱烈的是。特別是說到要游那衛星發射基地,妹夫更是顯得有些迫切,乃至激動不已。因為,他就是那年那月在那兒當兵,參加基地建設,才認識了小姨妹,也才有了後來的故事。三十多年過去了,輪到誰都一樣。

為他們提供全程服務的,自然是現為最大縣級單位開小車的小姨妹的另一個表哥,因為只有他才有那個條件——公車私用,這年月是不奇怪的;倒是不用,那才奇怪。當然,也只能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而我們幾個,也自樂沾光,竊喜不已。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同樣難得的本地旅遊——

星期六,我們首先遊玩靈山寺和彝海。

早上八點過,我們一行七人便驅車出發了。七人,有點超載,但圖鬧熱,誰也不願不去。後面擠了四個,前面副駕位上,妹夫抱著小姨妹享受首長的待遇——在我們這裡就是這樣,首長的座位就是那個座位。

因為要燒香,首先到靈山寺。

穀雨時節,春深似海。高原氣候,天空湛藍,微風拂煦,陽光燦爛。走出“水泥森林”的我們,融入綠的世界,心情有如那天、那太陽、那風,通透明亮舒爽極了。大家的話自然很多。

“要是遇上交警咋辦?”妹夫倒是擔心起來。

“時下,這老闆和要員,出門都喜歡帶個女秘的。”我說,“要是遇上,算你走運,你就對他吼:你看看我是誰?這女秘還不是帶著,抱著,這操法的你見過幾個!”

大家又是一陣爽笑。其實,“要是遇上交警咋辦”,妹夫是大不必擔心的。

靈山寺,東距縣城八公里,坐落在小相嶺西延支脈靈山腳下,因背依靈山而得名。近幾年內縣裡融資數千萬之巨,將其打造得煥然一新,集自然、人文、宗教之大成,是旅遊觀光,參禪禮佛的西南勝境,宿稱“天下靈山”,聞名遐邇,屬4A級景區。

車在新近鋪就的柏油路上飛速前行,不一會兒就到了停車場。

要在過去,這小車是可一直開上去的,現在不行了,好歹“不認皇”,非得停車買票,換乘旅遊專車上山。

旅遊車在茂密的樹林間蜿蜒逡巡,偶爾可以看見往日步行的幽幽小路,讓人感到遠處馬蹄的叮噹作響,以及香客善友躬身垂行的身影。似乎覺得,這水泥路面與林間石砌的通幽小路,之於宗教佛地,多了塵世的喧囂;之於代表現代文明的旅遊,少了冥冥世界的虔誠。

旅遊車停在山門之前。下得車來,抬眼望去,大殿崴、鱗次櫛比,“天下靈山”四個大字赫然于山門樓牌之上。人在此時,就有些莫名的渺小。

沿階而上,穿過兩層殿宇,便是“大雄寶殿”。

這靈山寺,不僅在於“山靈”,而且還在於“仙靈”。因此,朝山禮佛、觀光覽聖者甚眾,據官方統計,年接待遊客一百多萬。

朝山必拜佛,拜佛必燒香。這春天裡雖不屬“祖師會期”,但香菸照常的火旺,那“大雄寶殿”前,已然的香靄繚繞,燭光爍爍。

眷屬們虔誠地燒香燃臘去了。我和妹夫和表哥便四處觀光攬勝。

“比你黃山何如?”我問。

“這還用問?黃山就是黃山,靈山就是靈山。倒是,這靈山靈在何處?”妹夫反問。

“堪輿學”認為,“山環水抱必有氣”,即所謂“地靈”:“地靈必生人傑”。這靈山寺所處態勢,極屬如此……

我指著寺前寺後的山山水水,似乎是回答妹夫的發問。其實,我又哪裡參悟得透?只是深信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至理名言,千百年來,此話用於世間百事作注,都是顛撲不破的。其中玄奧有多少人解得?

更讓人不解的是,寺廟右側的草坪上,在打造“4A”時,竟栽植了幾株“櫻花”。

人間三月芳菲少,山寺櫻花始盛開。那櫻花開得繁茂生命極了,一團團一簇簇的,像天籟漂浮的雲,比雲更燦爛,淺淺勻紅,錦致極了,幾近妖冶。無怪乎,那小日本竟把它們奉為國花。於是,便有了國人的深惡痛絕,櫻花自然也就成為難以接受的異類了。櫻花歷來不被國人理解,視為罪惡的象徵。這普渡慈航的佛門聖地,豈能與那罪惡相生?是造就者不知,還是有意為之?妹夫、表哥和我,在欣賞櫻花美麗之餘,開始都感到困惑不已。

其實,日本地櫻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見《櫻大鑒》里記載,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至於常見有文章稱中國櫻花來自日本,這實為誤訛。這也與櫻花這個名謂在中國典籍中記載不多有關。因櫻花和櫻桃外觀很像,古人記述頗為含混,古代櫻花便不似別的名花那么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冊仍可覓到它的點點芳蹤。《全唐詩》里,李德裕有“二月草菲菲,山櫻花未稀”的描寫。白居易有詩“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游”,更是描述了櫻花盛開的景況。明代於若瀛的詩中提到櫻花:“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這些足以說明,櫻花在中國早已有之,只不過是我們不甚了解,偏見的罷了。

當我們面臨“笑口常開”的彌勒大佛時,我忽然地茅塞頓開:這佛門聖地,不就是普渡慈航,化解冤孽的么?海納百川,大肚能容,就算是一種罪孽,小小的櫻花又算個啥!能包容,即是上上之善,善無所不在。

我將此悟得略說與妹夫和表哥,皆頷首微笑。隨後,我們又瀏覽了一番碑林,頗有一些心得。碑林分東西兩廊陳列,林林總總,一百多楨,其中,不乏知名儒士之吟嘆,亦不乏地方要員之題詞。總之,意下都不過是,希望在歷史的記憶中留下自己的不朽。在這不朽之中,堪為傑作的,目前恐怕當屬殿前那副楹聯的了,聯曰:松聲竹聲磬聲聲聲自應,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離開靈山寺,已是中午,我們又急急忙忙地向四十多公里外的彝海進發。人在怡悅之中,疲勞便不再算啥。

(二)

那是一個極俱神聖而又充滿靈秀的地方。

彝海又稱魚海,位於冕寧縣城以北40公里的彝海鄉羊坪山上,距國道108線7公里;屬高山淡水湖泊,形成於早全新世,距今約15000年,是在土石流型洪積扇上,因豐富的地下水補給多期發育而成;海子呈元寶形,南大北小,面積233畝,平均水深9.8米;湖面海拔2280米,氣候溫涼,年平均氣溫9—15℃;終年碧波粼粼,水光瀲灩,清澈如鏡;四周蒼山環繞,樹木蓊鬱,彝海就如一顆鑲嵌在碧玉上的明珠。

這山水風景的“著名”,有如人與文章一樣。有的是因景著名,有的是因名著景。這彝海,我以為當屬後者,儘管她是那樣的天生麗質、嬌小玲瓏、風姿綽約,但仍然被冷落深閨數千年之久。她的秀麗,在於她的著名,她的著名,在於她曾經見證了一個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彝海結盟”。

那是在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冕寧過彝區。22日,紅軍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聶榮臻政委,與彝族首領小約達(小葉丹)在彝海邊以水代酒,歃血結盟,使大隊紅軍順利通過了百里彝區。“彝海結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彝海結盟”處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江澤民總書記為“彝海結盟紀念碑”題寫碑名,彝海被正式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革命光榮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點;2005年,國家投資數百萬元,建成“彝海結盟紀念館”。融觀光旅遊、傳統教育於一體的革命聖地彝海,從此品位標金,聞名遐邇。

因此,要說到彝海是為了賞景,倒不如說是為了探尋那當年彝海結盟的聖大與神秘,接受一次對心魔的血與酒的洗禮……

雖然才是末春三月,但高原晴朗的正午,陽光白燦燦地直射在小車的鐵頂上,烘烤得車內有些悶熱。除了表哥認真地開他的車外,只有妹夫還在聽我講述彝海的故事,其他的幾位,都有些疲憊地閉上了眼養神。於是,我只好打住了話題,稍作休息。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彝海,將車停在停車坪上。

下得車來,我就感到眼前的彝海是那樣的熟悉,又是那樣的陌生——畢竟已是七八年的時間未曾到過的了。這要是在以前,因為工作需要,或者說來彝海就是一種工作,有時是一個月里要來好幾次,而現在是幾年不來一次,或者說是不能來一次。這就是在職與不在職的區別。

眼前的彝海,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多年前的彝海,青山碧水。微有不同的是,沿海的小路已一律的用水泥卵石鋪就,蜿蜒曲折,將人和人的思想帶入那幽深地碧綠里。再有不同的便是,在“彝海結盟紀念碑”的後面,矗立了一幢“彝海結盟紀念館”。紀念館形制別具,構建恢宏,給人以莊嚴肅穆、聖大而厚重的歷史感覺。面對歷史,內心就有一種涌動,仿佛看到了劉伯承司令員、聶榮臻政委與小約達高高舉起的酒杯,仿佛聽到了紅軍戰士匆匆走過的腳步聲……

好在表哥認得彝海的管理人員,我們特許進館參觀。——否則的話,我們要么就別想進去,要么就只有每人買20元一張的門票進去了。這倒也不是吝嗇錢財,心在佛地,銀子自是身外之物。只是覺得,這接受革命光榮傳統教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本不應該交學費的。思想教育之商業化,當年紅軍是否想到過?

從紀念館出來,時間已是中午一點過鍾。我又建議大家沿海走一圈,可大家都說不去的了,而且是那樣的無精打采,早先的怡悅與亢奮幾近臨界,大家都感到了疲憊與飢餓。原來,這怡悅與疲勞都不是永恆的。

於是,我們便不無遺憾地離開彝海,驅車回程。在離開彝海兩三里的路邊山坡上,我們找了樹陰下的一塊平地,大吃大嚼起我們自帶的午餐來,我和妹夫還喝了個半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