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我的印度之行》

《阿難:我的印度之行》

《阿難:我的印度之行》的作者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小說家、詩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的虹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在義大利深山中,面對窗外終年積雪的風光,心裡特靜。看這部小說,心不靜不可以,修訂時更是如此。
這算是我的第五部長篇,在藝術上最敝帚自珍。我仔細安排了多重“不可靠敘述”,讀者會發現。連“我”都得對自己撒謊隱瞞,因此迷障重重複重重。語言上則故意求澀,給你一個胡桃,你得用牙齒咬碎它。
去掉三萬多字,有些部分片段重寫。胡桃肉更有咬勁,但是我在胡桃殼上先咬出了一些縫:你的牙齒,我的牙齒,我們的胡桃。
這本書一出版。我就想修訂。2002年書再版時我開始做這工作,每次心躁性狂時,就坐下這裡那裡改兩個字,仿佛又落到那個天才少年阿難的魔力之中。

小說目錄

開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章外章
“行者”虹影追《阿難》

作者簡介

虹影,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小說家、詩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長篇《上海王》、《飢餓的女兒》、《K》、《孔雀的叫喊》、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
現居北京倫敦兩地。作品被譯成25多種文字在歐美、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出版。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台灣《聯合報》短篇小說獎新詩獎、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曾獲台灣1997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被大陸權威媒體評為十大女作家之首,稱為“脂粉陣里的英雄”。12月13日15時,虹影做客新浪談新作《上海魔術師》

媒體推薦

沒有實現的愛才是最稀罕的愛。我是永遠無法愛你,所以我到印度來逃避你。
佛教已逐漸深入虹影的寫作,宗教和文學的產系,宗教和哲學的關係,都表現在她的這部作品裡面。
我認為這本書的成功在於有一種時代精神貫穿始終,從各種文化、各種學科的高度來反思一個人的靈魂,提出了許多無法迴避而又難於回答,因而啟發思考的問題。 ——著名教授 樂黛雲
我以為虹影所看到和表達的,正即此也。有著遊記般美麗的罪案小說般懸念的《阿難》,實際上是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精神危機的一次長境頭式鋪覽,是對精神上“家”的概念的追問。 ——評論家 李潔非
魯迅要救救孩子,在《阿難》中,虹影似乎在呼喊:“救救天才!”  ——評論家 趙毅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