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內幕:金融界的醜聞與揭秘》

《銀行內幕:金融界的醜聞與揭秘》

《銀行內幕:金融界的醜聞與揭秘》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亞馬遜時事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世界著名的經濟政治評論家、經濟預言家埃里克·洛朗的最新力作銀行引發了1929年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正是這樣一部風靡歐美的作品,第一次帶領讀者窺探華爾街和歐洲銀行的內幕,揭露了在這場前所未有的金融醜聞中最不可告人的秘密:
——令華盛頓和巴黎恐慌的5頁紙
——血洗無辜者
——中產階級瀕臨絕境
——花旗陷落,市場崩潰
——我們想借800億用24小時
——我們出錢,你們丟臉
——2萬億美元秘密貸款
——魯賓和薩默斯“氣瘋了”
——納稅人彌補高達90%的虧損
——我們選總統,也選擇了他的關係網路
——損失已達一萬億美元的“天才們”
——政府的干預讓我們非常受傷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世界著名的經濟政治評論家、法國最著名的國際政經記者埃里克·洛朗深入調查美國金融中心紐約、華盛頓和芝加哥以及部分歐洲銀行後,以犀利而深入的筆觸描繪出一幕幕錢權交易的醜態,為我們掀開了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界的畫皮,揭示了各大金融機構因貪圖高額利潤而不惜鋌而走險的事實。
書中作者首次為我們披露了引起自2007年開始的世界最大金融風暴的令人驚心動魄的內幕,世界著名金融機構老闆們的玩世不恭的行為,以及喬治·布什面對這嚴重災害的無能為力。書中同時描述了引起危機的世界最大十五個金融機構老闆們是如何集群支持歐巴馬總統競選,以及他們用不可估量的手段,在白宮和新總統身邊編織的一張令人無法擺脫、難以置信的網。
作者將內幕一層一層地揭開,讓我們深入了解到了一個充滿謊言、充滿陰謀、充滿詭異的金融世界。
貪得無厭,無法無天,這個世界就這樣一步步走向了無底深淵……

作者簡介

埃里克·洛朗(EricLaurent),是世界著名的經濟政治評論家、經濟預言家,法國著名的國際政治記者,享譽歐美的暢銷書作家。
30年來,他以其調查權力人物極力掩蓋的秘密利益和活動為素材撰寫的文字,大受歐美讀者歡迎。其中包括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和亞馬遜非文學類排行榜的著名作品,如:1990年的《海灣之戰》、2003年的《大小布希的戰爭》、2004年的《9·11事件內幕》、2006年的《石油內幕》等,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全球範圍內廣受好評。
他的其他作品如:《被放逐的間諜》、《卡爾·馬克思通途》、《哈桑二世》、《一個國王的回憶錄》、《科索沃戰爭》、《大謊言》等,亦都在歐美圖書業掀起閱讀熱點。

目錄

1理想的保險絲
引人遺忘危機
2既無悔意,也不內疚
“我真是又驚又怒”
1.65億美元分給360人
令華盛頓和巴黎恐慌的5頁紙
2340億美元
3常任總統
“為人民和國家服務”
“對經濟施加壓力”
與銀行家的120次會面
“華爾街大貓”
4“血洗無辜者”
“危機誕生於紐約5000公里開外”
三重災難
“中產階級瀕臨絕境”
“乘飛機、住酒店去吧”
5100億紅利,1400萬稅
一個新金融寡頭
6“拯救世界委員會”
“美國權力中心的金融”
劑量致命的毒藥
“見不得光的利潤”
“金融崩潰”的風險
魯賓和薩默斯“氣瘋了”
7市場不透明
“好比飯店付錢給米其林指南
“慘敗的故事”
“只要音樂不停,我們就繼續跳舞
平行機構
8流動資金工廠
歐洲的投降
巨額偷稅
600萬億美元
納稅人彌補高達90%的虧損
華爾街的權力氛圍
毒債”規避種種審查
9影子銀行系統
廢品變黃金
利益的誘惑
10萬億美元
10企業操縱市場
拒不泄露信息
“絕不插手干預”
關鍵在於改造社會精英
保爾森至高無上的權力
11花旗陷落,市場崩潰
“我們想借800億用24小時”
華爾街傳奇
200億資金缺口
瑞銀美國總裁為歐巴馬出謀劃策
12對華爾街“後門紓困
銀行操縱石油價格
貪得無厭和冷眼相加
“我們很想幫你”
40億美元分紅
“漢克,說話注意點!”
“銀行不會借一分錢……”
“我們出錢,你們丟臉”
13價值1400億美元的稅收大禮
2萬億美元秘密貸款
AIG不會虧損一元錢
農業信貸銀行的節約稅款
無法迴避的災難
14將污染產業向窮困國家轉移
縱火狂徒轉而擔任消防隊員
一個偉大的未來
損失嚴重的納稅人
政府轉移注意力
身處納稅人天堂中的法國銀行
“損失已達1萬億美元的天才們”
與底特律相比,歐巴馬更喜歡華爾街
15政壇“蘭博”
6次會議2萬美元
白宮拒絕公布檔案
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16大農場策略
一次關鍵的會面
有收益的窮人市場
一個被有毒廢物污染的地帶
17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支持歐巴馬
一條大魚
財富易手
我們選總統,也選擇了他的關係網路
我無法理解這些惡意中傷
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提名
18蓋特納同意削減貸款總額
“為何蓋特納之流仍居其位?”
“一種不負責任的文化”
“我覺得這個價格太高”
保持沉默,編造謊言
“政府的干預讓我們非常受傷”
19高盛將高速公路私有化
給高盛的200萬美元
100億出售高速公路

精彩書摘

2007年8月,英國中央銀行行長默文·金(MervynKing)收到一封來自巴克菜銀行行長的焦躁不安的申訴信。這位英國第三大銀行的行長要求與默文·金見面,刻不容緩。在這個一片昏沉的夏天,世界開始在金融家的腳下龜裂。約翰·瓦利(JohnVarley)執掌巴克萊大權已有多年,但是那天,他在行長辦公室來回踱著步子,完全成了一個窮途末路的債權人。巴克萊銀行需要緊急援助,而他將要作出的解釋極有可能會讓央行行長瞠目結舌、坐立不安。央行行長一直擔心的問題驟然而至。大約一年前,他宣布轉變信貸循環。2007年6月,他告訴英國的銀行家們,相信他們投資的AAA類衍生商品毫無風險,這是極其瘋狂的想法。當時,所有人都對他的建議置若罔聞,而巴克萊的負責人就坐在他對面。
倫敦與華爾街脈搏跳動的頻率一致:追逐利益時同樣地貪婪,對所作選擇可能引起的後果絕對盲目。2007年8月,危機爆發的那一天就已經顯示出這些金融家們極度地厚顏無恥:他們非但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反而在他們的策略暴露出災難性的後果時苛求國家予以援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