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

《那個年代》作家吳志實,由華文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帶有懷舊意味的散文集。

基本信息

特色評論

解釋存於內心的許多疑問,便常依賴於經驗,閱歷讓我對昨天看來還模糊不清的事,現在終於有了清晰的輪廓。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老師,他能教會人很多東西,使人慢慢地成熟起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和他女兒在閒聊中的一些事情,書中的話題多處圍繞童年。使讀者讀後的心境重新回味過去身邊的種種情景,而受啟發。書中對作者存在內心的許多問題作了詳細地分析。

本書目錄

一 靈魂的駐守
二 黑門洞開的那天
三 煙槍成了古董
四 妹妹的童年
五 誰都不免有惡的一面
六 扼殺了音樂細胞
七 一張紙的沉重
八 誰能保佑你
九 不能饒恕的發明
十 與孤獨相伴的日子
十一 朋友就這樣走了
十二 歇斯底里的產物
十三 沒人給你答案
十四 算命先生的悲哀
十五 沒人會拒絕發財

相關資料

近日,華文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吳志實的新著《那個年代》。由書名一望而知這是一本帶有懷舊意味的散文集。然而它與一般的回憶“那個年代”的書多有不同。作者在“引子”中說,“數年前,我開始寫這部書稿。當時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想把它寫給女兒,希望她是第一個讀者。”――一位漸近中年的父親為自己年幼的女兒寫了一部憶往述舊的散文。這之中不止蘊含著深厚的父愛,它更是一個行至人生中途的成年人對來路的一次清點。 憶及童年,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樂事、數不盡的趣聞,也許多少還和著一點淡淡的哀傷,這哀傷是對往事不再的慨嘆,是對流水年華的追憶。然而“那個年代”畢竟與今天不同,荒誕的歲月、扭曲的人性,灰色、黑色、混合色,斑駁、雜沓、紛擾……一切悖理謬倫的混亂都有可能在“那個年代”發生。但是作者的筆下卻沒有那種哭天搶地的控訴和聲嘶力竭的討伐,更沒有糾纏不清的是非恩怨,而是以一種沉靜平和的方式細述童年舊事。作者從一人一事入手,以自己童年時與成年後的不同心理體驗為視角,時而跳出時而融入,完全以內心體驗串起故事引出人物推進情節,形散而神一,將時空的縱深和事件的積澱聯繫起來,於尋常的敘事憶舊中不尋常地展現了畸形社會中無法壓抑的人性、冷酷的環境裡亦不曾消散的親情和艱難時勢中仍未泯滅的善良童心。沒有今人說古的自恃高明,也沒有炫耀苦難、以創痛作資本的矯情,而是以人性、親情和童心去寫一個荒悖不倫的瘋狂時代,那種寬厚深沉的感情、那種似遠實近的傷痛加上不時跳出的一絲反諷讀來讓人於綿綿餘味中感受到一種酸澀。 回憶“那個年代”而能遏止住憤怒、斂拾起傷感,以平實樸拙的誠實面目示人確實不易,但也只有這種不動聲色地感人才是一種成熟的情感,才是經過時間的滌盪值得後人記取的歷史積澱,也只有這種通人性、達人情的方式才能構成兩代人的溝通,才能為更多的人們所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