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懷》[小說]

《遣悲懷》[小說]
《遣悲懷》[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遣悲懷》,台灣作家最有實力的作家之一駱以軍名作,作者與死者對話、不斷岔開去講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魯佐德講故事一樣,力圖使時間停止,延緩死亡的到來。而死亡終究會來,愛與死亡並存,活著就是傷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複的傷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遣悲懷》《遣悲懷》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巴黎自殺身故,駱以軍以檻內之身遣無盡悲懷,接力訴說那關於愛與死亡、時間、傷害的故事……全書主線為與邱妙津對話的九封書信,貫穿“我”的生活描述。現實與夢境交錯,文字與記憶糾纏,編織出一幅追問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圖景。雖為長篇小說,但全書是由一個個章節組成,每一篇亦可獨立成章,尤其首篇《運屍人》,寫“我”用輪椅推著死去的母親,乘坐捷運,去醫院捐贈器官。這個短篇曾獲得2001年台灣“年度小說獎”。

作者簡介

駱以軍,小說家。祖籍安徽,一九六七年生於台北。作品以小說為主,有《紅字團》《我們自夜間的酒館離開》《妻夢狗》《第三個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懷》《遠方》《西夏旅館》,另有隨筆集《我們》《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我愛羅》《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童話集《和小星說童話》,詩集《棄的故事》。長篇小說《西夏旅館》獲得2010年紅樓夢獎首獎。

編輯推薦

1.駱以軍是台灣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懷》是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2.全書是由一個個章節組成,每一篇亦可獨立成章,首篇《運屍人》,寫“我”用輪椅推著死去的母親,乘坐捷運,去醫院捐贈器官。這個短篇曾獲得2001年台灣“年度小說獎”。

媒體評論

台灣近十年來最優秀的小說作家,駱以軍代表著一個新的寫作世代,被更年輕一代的作家看作榜樣和養料來源。——《深圳晚報》
《遣悲懷》是我心目中新世紀台灣小說第一部佳構。——王德威

駱以軍的眼睛就像核爆,所有東西被他目光一掃就全部變成廢墟。——朱天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