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大學》

《逝去的大學》逝去的大學

名人說大學

蔡元培說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學之學府也”,斯乃有“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五四”新文化發展源地的北大。
竺可楨說大學就是“求是”之地,“辦大學者不能不有哲學中心思想”,正德厚生利用,還要有“真理的蘄求”與“但知是非不計利害”的作人原則,“君子蓋有興世非之而不顧,千百世非之而不顧者,亦求其是而已矣,豈以一時毀譽而動其心哉,此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義”,斯乃有“東南民放堡壘”之譽的漸大。
張析苓說:“教育之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在造就人才,三育並進而不偏廢”,這才有涌也周恩來的南開。
梅貽琦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才有水木清華大師如林的場面,這才有“通才教育”的有力支撐。
這些話,睽違已久了,大概是背時的迂腐話了,可怎的新世紀的今天聽起來卻沁人心脾,讓人緬想不已?今天的大學,楞曾再有如是的磅礴大氣?

書本結構

本書分三輯,第一輯“大學與校長”選取當時名勝一時的大學中最著名的校長,或敘述他們創建學校之時的艱辛,或敘述他們在大學生存環境發生轉變之際的境遇以及選擇。不僅記“其跡”,而且記“所以跡”。蔡元培、竺可楨、梅貽琦、張伯苓、司徒雷登唐文治……這一串名單,可以作為過去大學校長的一個縮影,從中當可窺探出過去大學的發展史。第二輯“大學往事”,選取了聖約翰大學、金陵大學、東吳大學、雲南大學等過去少為人提起的大學,這些大學至今多已不復存在,看看發生在過去這些校園裡的故事,當知大學之以為大學的所在。第三輯“大學理念”是近年來時賢對於過去大學留下來的資源的一種梳理,可以看作是對當下教育的諫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