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源(修訂本)》

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續編。 194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簡編本。 195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修訂《辭源》。

辭源(修訂本) 特色及評論

一、《辭源》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的語文詞書。它始編於1908年(請光緒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處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辭源》續編。1939年出版《辭源》簡編,歷時數十載,幾經修訂,至1983年才完全大功告成。它凝聚了幾代學者的心血,包含著全國數省幾萬人的辛勤勞動。工程浩繁,來之不易。
二、修訂版《辭源》以舊有的字書、韻書,類書為基礎,吸收了現代詞書的特點,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以常見為主,強調實用,是一部綜合性、實用性極強的百科式大型工具書。全書共四冊,收詞近十萬條,綜計解說約一千二百萬字,幾乎超出了《資治通鑑》一倍。
三、修訂版《辭源》的內容豐富極為充實廣博。除大量的字詞釋義上,對於藝文,故實,曲章、制度、人名、地名、書名以及天文星象、醫術、技術、花鳥蟲魚等也兼收並蓄,融辭彙、百科於一爐,既體現了工具性和知識性,又兼顧了可讀性。修訂版《辭源》歷經幾代專家學者的修訂,改善體例,糾謬補缺,內容更為準確精到,查用更為容易便捷,極具權威性。全書由國內最負盛名,最具實力的商務印書館承擔校審,工作上精益求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書的準確程度和權威性。

《辭源》出版大事年表

1897年2月11日,中國現代最早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立。
190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辭職》。
1915年,商務印書館以甲乙丙丁戊五版式出版《辭源》。
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續編。
194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簡編本。
195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修訂《辭源》。
1976年,由國家統一規劃廣東、廣西、河南、湖南四省(區)協作商務印書館開始修訂《辭源》。
200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修訂本)世紀珍藏本。

舊《辭源》和新版《辭源》的區別

一、糾謬補缺:舊《辭源》的古漢語產分,在很大程度上照抄古字書,類書的材料,沒有經過仔細的整理核對,以訛傳誤的情況不少,對“窮源竟委”的工作,做得很差,解釋常不確切,講錯了的也不在少數,引書多不寫時代,作者,沒有卷次、篇目、不便複查原文。因此糾謬補缺,校正舊《辭源》注音,釋義和書證的錯誤,查對所有的引文,加注時代,作者,卷數,篇目,就成為這次修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充實內容:舊《辭源》輯入的詞語,遠遠不足讀者查檢之用,加之書證不早,所探非源,或內容過於簡單等等,需要增加條目,更換書證,充實內容,此次修訂所加條目,因古籍常見而增人,於典故,成語,皆注出處,析源流,談用法,於知識性條目,儘量說清其始末原由,發展演變以及各種不同的說法,對單字的義項排列,都顧及其科學性。
三、改善體例:為了更好地分別多音多義詞的讀者,《辭源》 修訂本在第二音以次各詞頭之下,以2、3、4、5等序號標明讀第幾音。另外還注“參見”以聯繫內容有關的條目,注“參閱”以附列本條的參考書目。這種於詞頭標音和注“參見”、“參閱”的方式,都是新《辭源》在改善體例方面的嘗試。這次修訂,從讀者方面著想,在舊《辭源》的基礎上,儘可能搜輯材料,增加一些新條目,以補新舊辭書之缺。
四、承先啟後:舊《辭源》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新《辭源》繼往開來,保持了我國出版事業中的優良傳統,又有一定程度的創新,它既可供檢查,也可供閱讀,一般讀者可用,專家也可以用。
五、推陳出新:舊《辭源》和新《辭源》是兩個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產物。1915年《辭源》的出版,標誌著舊中國詞典的編撰進入了一個承先啟後的階段,1983年新《辭源》修訂的完成,顯示了新中國的詞典編撰又有突破,在推陳出新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辭源(修訂本) 內容簡介

《辭源》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的語文詞書。它始編於1908年(請光緒三十四年),至今已經修訂再版多次,它凝聚了幾代學者的心血。 修訂版《辭源》以舊有的字書、韻書,類書為基礎,吸收了現代詞書的特點,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以常見為主,強調實用,是一部綜合性、實用性極強的百科式大型工具書。全書共四冊,收詞近十萬條,綜計解說約一千二百萬字,幾乎超出了《資治通鑑》一倍。
修訂版《辭源》的內容豐富極為充實廣博。既體現了工具性和知識性,又兼顧了可讀性。修訂版《辭源》歷經幾代專家學者的修訂,改善體例,糾謬補缺,內容更為準確精到,查用更為容易便捷,極具權威性。全書由國內最負盛名,最具實力的商務印書館承擔校審,工作上精益求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書的準確程度和權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