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梅日記》

《賈梅日記》

賈梅已經19歲了,這對聰明機智、熱情俠義的同胞兄妹形象依然為廣大小讀者所喜愛。座談會結束後,秦文君將《賈里日記》手稿、《男生賈里》在海內外的各種版本、讀者寫給她的書信以及為她作的畫像等捐贈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基本信息

簡介

賈梅日記》,秦文君/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24.00元
想起20多年前,女孩一般的年紀。那時候,每期《少年文藝》一到,如果目錄里出現“秦文君”的名字,一定會急不可待地去翻找閱讀。那時,我讀到的是“四弟”“羅薇”和“裔凡”們的故事;很多年後的孩子,則喜歡上了她的“賈里”“賈梅”以及“劉格詩”們。
..

現在,當我讀“賈梅”時,少年時代早已遠去,自然劃在了“賈梅”的目標讀者群之外。甚至,這種閱讀還帶上了某種職業性的挑剔眼光。那又是什麼將我吸引住了呢?
說是“日記”,第一人稱的日記體只是各個章節的引子,小說的主體部分是由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連綴的十五個章節組成的,說的都是學校和家裡的開心事、煩心事——鼻尖上長出了青春痘,賈梅費盡心機大戰痘痘,最終卻有了意外的收穫;和男生林第一之間若有若無的微妙情愫,讓賈梅心裡既溫暖又忐忑;小奧特曼常找賈梅聊天,哥哥賈里如臨大敵,忍不住要為妹妹保駕護航;當好友林曉梅張飛飛競選學生會文藝部長時,張飛飛頻頻向賈梅示好,面對友情的選擇,賈梅又該怎么辦?當然,還有賈梅眼裡的成人世界,爸爸和媽媽的婚姻關係,媽媽的女友敏阿姨的生活……
這些故事,看似瑣碎,卻頗具生活的質感。它們讓我這樣一個早已過了少女期的讀者不由自主地沉入進去,被拉入了“賈梅的世界”。你很難想像,這些極具當下性、活靈活現的故事是出自一個中年作家之手。敘述者仿佛身處賈梅的生活中,她可能就是林曉梅,或者張飛飛,她講述的是“我們”的故事,而不是“他們”的故事。
但是,對於這樣一本平行結構的小說作品來說,展現當下少年的真實生活還遠遠不夠。難的是如何讓那些瑣碎的細節敘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通篇閱讀時都給予讀者樂趣?她不靠懸念來做文章,也沒有明確的故事結局,她靠的正是蘊藏在瑣事裡的趣味以及作者敘述語言的趣味。

讀秦文君新作《賈梅日記》

秦文君的小說一直以美和趣味吸引著我。美與趣味,也是她的作品不僅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也深受他們父母一輩喜愛的原因。榮獲種種殊譽、暢銷120餘萬冊的《男生賈里全傳》和《女生賈梅全傳》更充斥一種機智爛漫的頑皮氣息,風靡校園,以至影響了一個時代孩子們的審美,熱捧幽默活潑的輕喜劇風。
賈里要長大,賈梅要成長。一方面,是小讀者期待著續篇;一方面,是作家要挑戰自己已有的高度。《賈梅日記》,近20萬字,時間點是放在初三。全書以賈梅的15篇日記作引篇,每則日記之後是以賈梅的眼光描繪的故事。日記幽微縝密,故事活躍生動,這兩樣都是作家的強項,是創造力的兩極。它們穿插互補,構成了文本的張力。
沒有一個女孩是相似的。我們永遠不會把誰錯認成誰。清秀文雅的賈梅,全能而完美的林曉梅,有冰火兩重性格的張飛飛,缺點心眼的小糊塗胡彩蝶,古典淑女型的莊靜,脾氣很擰的、傳聞對賈里害“單相思”的王小明,還有簡亞平、黃玫玫……在賈梅眼中,林曉梅是仙女,既美麗又有思想,還有勇敢的個性。同是才女,莊靜卻是另外的風格。她會篆刻會書法,能幾分鐘捏一個可愛的麵塑,會把感恩的詩句寫在精美的卡片上,有大家閨秀的風範。而跟強勢的假小子般的張飛飛相處,賈梅特憂慮,總是在她放棄跟她建立關係時,會發現飛飛的好;而在跟飛飛有進展時,又產生矛盾……善感的女孩,是在了解各個不同的同性夥伴時認識世界與了解自己的。羨慕、誤解、糾紛,喜愛或者討厭,它們是校園生活的光影聲色,是少年的情緒糾結,是個性成熟內心強大的動力。差異越大的世界,越能肯定個性的價值。
與秦文君精心描繪少女們豐富的面貌與心理一樣,性別的差異之美、對性別差異的好奇與探究,以及對性別認識的美好,在她筆下有著充分而舒展的表現。賈梅得天獨厚,她有一個雙胞胎哥哥,遇到有不解的問題,她就問賈里:你們男生是怎么看待的?賈里的回答往往讓她大吃一驚。男生那狡猾的、帶點邪氣的立場,好像一下子拓寬了認識世界的角度與高度。關於什麼是好女孩,賈里說,他看得起的女孩都有純真的外表、自然的裝束、優雅的氣質。這裡用的是“看得起”這個詞,很妙,這是國中的男生在這個年齡段對女孩的態度。林曉梅說,女孩最好擁有兩樣禮物:目標和朋友。即使林曉梅也認同賈里關於好女孩的標準,那也一定是不一樣的語言。這就是兩性世界的奇妙。到達山頂的路不是筆直的一條,還有迂迴的,側面的;體味到山頂的樂趣也就有了千萬種的不同;或者把到達山腰當作到達山頂,只要內心幸福。秦文君的作品始終巧妙把握性別差異,努力傳遞性別之美,少男少女,甚至三歲幼童,甚至老爺爺老奶奶。一個細節,一段對話,一個脾氣,往往令人會心大笑。它們還原了生活的真,卻更加鮮明、趣致、有意義。
少年的歲月,夢想的王國。當查老師和學生從普希金和徐志摩的詩歌談到愛情時,十幾個男生和女生脫口道出許許多多記憶中有關愛情的詩文,讓老師大呼:“服了。”與偉大的學業一樣,愛情當然是未來的吸引與魅力之一。眼下,對於純真的孩子們,愛情只是一種未知的美,但彼此的交鋒,卻碰撞出新鮮的見解。他們不懂,卻可以有“個性”評論了!不奇怪,生活像個萬花筒。許多年以後,他們會回想起這場有意思的討論,它們不是啟蒙,而是安慰。你在意的,也是別人在意的。
秦文君在《賈梅日記》最後的作家訪談里說:“女兒出生兩年內我是每天記日記的,再大一點是一個月一記,22年來整個成長過程都有記錄。當時也許因為我的事很多,就怕把她的事忘了,後來那些記錄著女孩審美意識和覺醒過程的纖細縝密的文字成了我的寶貝,取之不竭的靈感,我仿佛重生了一回,我很為自己的性別自豪。”———是的,在秦文君的所有作品中,我們都能見到那種性別自豪:“你是一個女孩。”秦文君成功刻畫了一個個女孩的形象,她告訴女孩的是,你可以爭強好勝,你也可以安靜如畫,女孩的天地如此寬闊美好。哪怕你什麼都沒有,好的家世,好的成績,但你仍然是一個女孩,誰也奪不去你創造美麗的權利。
個性的差異之美以及兩性的性別之美,在《賈梅日記》里所表現的這些,恰恰是我們的應試教育所缺乏的。秦文君的作品是警醒,也是理想。看著那些被考試折磨的孩子空下來就盯著無聊的電視時,真想大聲對他們說:“去看一看你們同齡人應有的制高點吧。”
文學,優秀的作品,是在任何時代都被永恆需要的。麻木、蒼白與乾枯需要刺激、滋潤與澆灌。

秦文君作品

秦文君,當代兒童文學作家。1954年生,上海人。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審會評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上海少兒出版社、《中國兒童文學》主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