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精編》

《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精編》

《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精編》既是演講愛好者與文學愛好者的必備讀物,也是忙碌現代人的一片心靈憩息的家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諾貝爾和平獎已歷經了一個多世紀,幾乎每年都會選出一位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的組織和宣傳做出傑出貢獻的人,他們被邀請出席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並發表授獎演說。
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精編》從一百多位獲獎者中精選了30篇最具代表性的獲獎演說,它們不僅語言生動,意義深遠,內容廣泛,篇篇都堪稱人類和平史上的經典之作。同時,為了讓讀者更深刻地了解獲獎者們成功背後的故事,加深對他們的認知,文中穿插了作者的照片、詳盡的作者介紹和獲獎理由。

媒體評論

人類最高貴的理想是建立起一個以普遍的正義與平等為基礎的永久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則是授予那些為實現這個高貴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們的最高榮譽。
——科德爾·赫爾
和平是生命之美。和平是陽光。和平是孩子的笑容,是母愛,是為父的快樂,是家人的團圓。和平是人類的進步,是正道的勝利,是真理的凱旋。和平既是我說的這一切又超越了這一切。
——梅納赫姆·貝京
富人不可藐視窮人,因為窮人和富人休戚與共、命運相連。一切的生命都是密切相關的,所有人都是相互依存的。富人會因窮人的苦痛而使自己衰弱,也會因窮人的得救而壯大自己。
——馬丁·路德·金
當我們有幸與別人相遇時,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笑容,因為,愛始於微笑。一旦我們出自內心地彼此相愛,我們就總想為對方做點什麼。
——特里莎修女
我們的人民選擇了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為他們找到生路。也就是說,他們的生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絕不是一件輕鬆的小事。
——伊扎克·拉賓
戰爭有時是必要之惡。但是,不管多么必要,戰爭總是一種惡,而絕不是一種善。憑藉殘殺彼此的子孫後代,我們絕不可能學會如何和平地共存。

目錄

讓我們相信:和平不只是一個夢想(代序)
埃利·迪科門
獲獎者簡介
歷史證明:戰爭終將一無所獲
威廉·克里默
獲獎者簡介
國際仲裁的進展和益處
伍德羅·威爾遜
獲獎者簡介
國際聯盟之父
弗里特約夫·南森
獲獎者簡介
苦難深重的歐洲人民
弗蘭克·B·凱洛格
獲獎者簡介
保衛和平的力量已經成長起來
國際紅十字會
獲獎者簡介
生命的守護
1939-1945年問國際紅十字委員會開展的工作
科德爾·赫爾
獲獎者簡介
走向聯合國
約翰·奧爾
獲獎者簡介
技術與和平
喬治·馬歇爾
獲獎者簡介
和平的本質
喬治·亨利·皮爾
獲獎者簡介
和平的基礎:兄弟般的愛
馬丁·路德·金
獲獎者簡介
追求和平與正義
亨利·基辛格
獲獎者簡介
為世界和平而奮鬥
梅納赫姆·貝京
獲獎者簡介
祈求和平的降臨
安瓦爾·阿爾一薩達特
獲獎者簡介
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
特里莎修女
獲獎者簡介
愛,直到傷害
德斯蒙德·圖圖
獲獎者簡介
控訴萬惡的種族隔離制度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獲獎者簡介
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平
F·W·德克勒克
獲獎者簡介
迎接新千年的曙光,守望和平世界
納爾遜·曼德拉
獲獎者簡介
拋棄種族主義,擁抱和解未來
阿拉法特
獲獎者簡介
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
伊扎克·拉賓
獲獎者簡介
要和平,不要暴力
金大中
獲獎者簡介
我為和平而來
科菲·安南
獲獎者簡介
聯合國是和平的守護神
詹姆斯·卡特
獲獎者簡介
我們選擇為和平而奮鬥
希林·伊巴迪
獲獎者簡介
以萬能、智慧的真主之名
穆罕默德·巴拉迪
獲獎者簡介
消除核威脅
穆罕默德·尤努斯
獲獎者簡介
借錢,但不施捨
阿爾·戈爾
獲獎者簡介
難以忽視的真相
馬爾蒂·阿赫蒂薩里
獲獎者簡介
給和平一個機會
貝拉克·H·歐巴馬
獲獎者簡介
正義與持久的和平

前言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I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1969年,諾貝爾委員會又新增了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此,現在共有六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地點不應像其他四個獎項一樣在瑞典,而應該在挪威的首都奧斯陸。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由五名成員組成,這五位成員都是由挪威議會任命的。
根據諾貝爾的遺願,和平獎應該獎給那些“為促進國際間的團結友好、取締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授予符合上述條件的機構或組織。
從190l到2009年之間,諾貝爾和平獎總共頒發了九十次,產生了一百二十位和平獎得主。在這一百二十位得主中,有九十七次頒發給了個人,二十三次頒發給了組織或機構。由於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分別於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分別於1954.年和1981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此意味著,從1901年來共有九十七位不同的個人和二十個不同的組織或機構獲得過和平獎。在這些諾貝爾和平獎的個人得主中包括了十一位女性——包括希林·伊巴迪、特里莎修女、翁山素姬等人和一系列黑人得主——如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納爾遜·曼德拉、德斯蒙德·圖圖主教、馬丁·路德·金等人。新近,美國黑人總統歐巴馬也獲得了2009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天地萬物都渴望安寧幸福,人類更是如此。可是,翻閱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我們隨處可見戰爭和殺戮,滿目都是戰後的廢墟和屍骨。從原始部落手無寸鐵的火併,到現代人的大規模核戰,在古往今來的人們當中,絕少有幾個人沒有親身體驗過戰爭之苦。為什麼人類渴望安寧幸福的願望與他們事實行為南轅北轍?原因只有幾個:那就是他們在渴望幸福安寧的同時還有更強烈的物質占有欲和權力欲。正如19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弗里特約夫·南森所說的,“人類的所有苦難無非是帝國主義者、軍國主義者永不饜足地追逐權力的結果,為了權力,他們在地球上殺氣騰騰地恣意妄為。地球上一切金燦燦的人類成果在他們的鐵蹄下立刻化為烏有,舉目所見,全是烽火後的廢墟,社會的根基開始坍塌了。”“這些庸庸碌碌的投機者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不過是為了爭奪權力而已。這個不幸的鬥爭——權力之爭——是對一切事物一切人的踐踏和蹂躪,不同的社會階級及人與人之間的毀滅性衝突,都只是為了權力爭鬥才有了存在的價值。”當然.人類不僅應該向某些概念化的名稱——如帝國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宣戰.而且,首當其衝的是要向自己宣戰,如果人們只承認自己有安寧幸福的權利、覺得自己要高人一籌,而對別人的基本權利視而不見的話,那么.我們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種族清洗、性別歧視、貧窮和虐待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正如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所言,“和平是一種心境”。如果我們心中沒有和平和平等的思想,那么,我們就既沒有能力給別人平等與和平,也不配享有平等與和平。所幸的是,無數的鬥士在為實現和平而不懈地努力,他們將把人類的和平夢想變為現實。在這些和平鬥士中,百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們現身說法,教給了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來著手建立和平。
要實現和平,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正義
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薩達特在其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致辭中寫道:“和平的本質是正義,因為正義可以確保和平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任何沒有建立在正義和承認人權基礎上的和平都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空中樓閣。”與他同一年獲得和平獎的梅納赫姆·貝京也說:“……如今,我們已經到了為一個終極目標奮鬥的時刻,這個目標就是正義,它是人類奮鬥的最高宏旨。挪威方面對此心知肚明,我們也是如此。只有尊崇正義這個宏旨,人們才能更新和平的觀念……”然而,從人類有史以來,人們在發動戰爭時大多都會打著“正義”的旗號,每一場戰爭和衝突都有自己的“正義”之處,如果我們總是執著於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個人自己的“正義”——或者說自己的“利益”——而不能顧全一種普遍的、屬於整個人類種族的“正義”的話,那么,形形色色的所謂“正義戰爭”只會越演越烈。
要實現和平,我們要通過恰當的途徑
說得通俗一點,和平之戰就是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19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迪科門在他的名為《歷史證明:戰爭終將一無所獲》的獲獎致辭中,以史為鑑,向我們證明了人類不能通過武力戰爭來結束武力戰爭,更不可能通過武力戰爭來實現和平。因此,要贏得和平之戰,手段非常重要。因為這場戰爭既要平息切實的武力衝突、消除各個領域的不平等、消除貧困,還要讓和平的思想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紮下根來。
要消除各國的武力衝突、爭取和平,我們應該訴諸於“非暴力”的中介,如中立組織的仲裁、衝突各方的和談和協約等等。
而要在人們心中播撒“和平之種子”,我們必須經由“愛”,而且我們應當把這種“和平之愛”提到一個信仰的高度。正如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莎修女(亦譯為德蘭修女)所說的那樣:“在福音書里寫得很清楚:你們應當如我(耶穌)過去愛你們一樣去愛你們的鄰人——應當如我現在愛你們一樣相愛——應當像過去上帝愛我一樣相愛,我愛你們——上帝越愛他的獨生子,他就越要把他獻給世人。我們愛自己的鄰人越多,同樣,我們就越要準備承受越多的傷害。如果我們說:我愛上帝,但我不愛自己的鄰人,這是遠遠不夠的。聖約翰說:如果你說自己愛上帝,可你不愛鄰人時,你一定是在說謊。如果你連那些在自己眼前的、真實可感的、與你朝夕相處的鄰人都不愛,又何談去愛你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上帝呢?所以,我們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的確,愛必定伴隨著傷害。由於耶穌愛世人,他受到了傷害,正是耶穌對世人的愛傷害了他自己。我們一定要把耶穌的大愛放在心上,為了滿足我們對愛的渴求,耶穌成為了滋養我們生命的食糧。我們渴望上帝,因為,上帝之所以創造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得到他的那份愛。我們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上帝之所以創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去愛人,同時也被別人所愛。因為上帝愛世人,所以他化身為人,並引導我們去愛人。道成r4身後的上帝形象是飢餓者、衣不遮體的人、無家可歸者、疾病纏身的人、囚犯、孤寂的人、被拋棄的人——請為他盡點心吧!”倘若人類真能夠愛人如己、“live,andletlive(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話,和平將不請自來。
要實現和平,我們應當身體力行
從1901年至今,令我們尊敬的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們,不僅僅是在口頭宣揚和平的理念,他們總是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特里莎修女告誡我們,和平就是愛自己的家人,愛街道上的流浪者,甚至愛那些大罪人。同特里莎修女一樣,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成立了“格拉明銀行”(也稱為鄉村銀行),為那些飽受高利貸者盤剝的困窘婦女們提供“微小額貸款”。他們所做的事情並不算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可是,在別人眼裡可能微不足道的痛苦,對當事人而言卻是具體而切實的,如果您的一個微笑可以安慰一個無家可歸者,那么,您的微笑就是彌足珍貴的。如果您的一個麵包救活了一個飢腸轆轆的窮人,那么,您的愛心就是無價的。
讓我們相信:和平總將在世上占據上風!
讓我們相信:和平不只是一個夢想!
譯者
2009年10月21日
哈爾濱師範大學江北校區

精彩書摘

國際聯盟之父
1920年12月10日
由美國駐奧斯陸大使阿爾貝特·G·施邁德曼代表威爾遜總統受獎並發言。
諾貝爾委員會在1920年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伍德羅·威爾遜。諾貝爾委員會之所以把這個從1919年起就特意預留下來的榮譽頒發給他,是為了表彰威爾遜總統在“世界和平綱領”所提出的“十四點原則”及他在工作中取得的傑出成就,其中包括對他在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提出的《國際聯盟盟約》構想的讚賞。因為威爾遜總統在頒獎當天——1920年12月10日——因故沒能出席典禮,因此,美國駐奧斯陸大使阿爾貝特·G·施邁德曼代表他接受了這個榮譽並發表了講話。下面就是施邁德曼大使的發言,其中包括威爾遜總統的電函。
主席先生,我很榮幸地告訴您,我收到了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電函。在威爾遜總統的電函中,他要求我代表他本人向授予他這個崇高榮譽的諾貝爾委員會全體成員表達他的誠摯謝意和感激,感謝你們特意把19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為他預留至今。因此,主席先生,我很榮幸地請求您允許我在這兒宣讀威爾遜總統的電函,希望這份電函能在諾貝爾頒獎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威爾遜總統囑咐我把下述的答謝辭轉達給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勒夫蘭(Lovland)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全體成員:
接到你們授予我的這份殊榮,令我感動之至。在深深感激你們對我為和平事業所作出的真摯而堅持不懈的努力的賞識外,我還深知,在以和平事業之名發動起來的偉大事業中,我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向這個獎項的設立者表達自己的敬意。倘若沒有他的遠見卓識,也許,迄今為止也不會有人想起來要設立這樣一個每年都要頒發一次的獎項。倘若諾貝爾和平獎只頒發一次,又或者去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是最後一屆和平獎的話,那么,可能我今年就不會有獲得這個殊榮的好運了。儘管人類從來沒有擺脫過戰爭那不可言喻的恐怖,儘管人類在和平之戰中可能會傷痕累累,但我堅信:在我們的時代,和平事業必將獲得顯著的進展,不過,我認為:把我們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就僅僅看成是和平事業的起步階段將會顯得比較明智。和平事業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擺在大家面前的無盡的未來歲月中,我們還有數不盡的機會與仇恨、恐懼和戰爭發生正面交鋒。
諾貝爾獎的各個門類雖名稱不同,但它們的內在本質是一致的。追求和平與追求真理應當本著同一種精神。對那些熱愛科學,並樂意為物理學及化學獻身的人而言,他們與那些為整個人類創造出全新的、包蘊著高尚理念的文學家們、與那些不惜一切獻身於和平事業的人們一樣,都有著同樣的精神追求,他們只是通過不同的途徑在追求同一種真理,它們的道路雖不同,而本質和目標卻是一致的。與未來的榮光和希望相比,我們在過去已取得的任何成就都不值一提。
伍德羅·威爾遜
在在座的各位面前,我很抱歉自己未能用你們的語言——挪威語——來向你們致謝;不過,即便我能夠用流利的挪威語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我想自己也無法找到恰當的詞語來言說對諾貝爾委員會全體委員將19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個崇高榮譽授予美國最偉大的政治家、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感激之情。諾貝爾委員會授予威爾遜總統的這個榮譽是意義重大的,我本人對能夠代表他在這裡領獎和發表講話深感榮幸——眼前的場景將永存於我的心中。代表美國總統,我有接受這份殊榮的特權。此次和平獎的頒獎典禮是一件值得美國人民珍視的重大事件,因為,在這份榮譽中,飽含了諾貝爾委員會對威爾遜總統所作出的努力的一種讚賞。通過這種方式,你們肯定了他在呼籲世界各國提升自己的道德力量,從而使這些國家在自己的國內、在國與國之間以和諧共處取代了衝突和紛爭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威爾遜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乃是實至名歸,在這裡,我無需贅述他已經取得的任何成就來證明這一點;他對國際事務的透徹理解、他在處理事關整個人類的福祉和個人發展的各項事務中所體現出來的洞察力和敏於判斷的能力及他在整個程式中使用的令人嘆服的方式,如今已是眾所周知。正是由於他認真而有力的努力,國際聯盟才得以誕生於世。也許同千千萬萬的公眾人物一樣,威爾遜總統也深切地意識到:那種只靠自己一個國家孤軍作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這個想法激發了他,使他把自己的精力投人到實現世界和平、投入到讓和平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現實這個願望上來。目前,要對威爾遜總統本人及他為國際和平所作出的成就作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切成就都有待時間去證明。而目前,我們唯一該做的是將之視為一個深藏不露的秘密。
諾貝爾委員會的委員們,請允許我向你們保證:此時此刻,我無法言表激盪在我內心裡的強烈感激之情,自從我在本國本土收到美國總統的委託函起,這種深情就駐留在我心中了。我想,任何感激之辭也不可能比總統本人在他的電函中所包含的內涵更深,在他的電函中,威爾遜總統對授予他這個崇高榮譽的諾貝爾委員會的全體成員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P29-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