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紀實報告(3、4部)》

第一、昨與今: 第三、生與死: 調查事件:

調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紀實報告(3、4部) 內容簡介

中國播出時間長度最長,對事實調查最為詳盡,對總是分析最為透徹的欄目――《新聞調查》。 沒有了畫面和聲音的感性與直觀,書中的文字和圖片更凸顯出《調查》人思考的理性與抽象;一份份“調查報告”,凝聚著《新聞調查》對社會的責任,對人性的關注,對探尋事實的執著。
註:本書分3、4兩冊。

調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紀實報告(3、4部) 本書前言

《調查》春與夏
本書主編、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主任梁建增
您現在看到的,主要是《新聞調查》(簡稱《調查》)檔目今年春天和夏天進行的各種調查的過程和結果。
1996年5月17日晚,《調查》播出第一期節目,在業內引起很大反響,被認為是電視新聞改革邁上重要台階的標誌,這種調查形式也被認國是電視升級換代的一個產品。作為中國播出早間長度最長、對事實調查最為詳盡、對問題分析最為透徹的欄目,《新聞調查》在觀眾和業內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在中央電視台所有的新聞欄目中,《新聞調查》的收視率和滿意度一直名列前茅。還有一些節目在國際上獲獎,如獲得第39屆蒙御卡羅國際電視節“女劉銀質獎”的《大官村裡的選村官》、獲得第36屆亞廣聯年會特別獎的《第二次生命》。就在昨天,又傳喜訊――第38屆亞廣聯年會上,《新聞調查》製作播出的《婚禮後的訴訟》榮獲電視新聞信息類節目獎。在國際上屢屢獲獎,使《調查》成為中央電視台獲國際獎最多的欄目。從去年12月1日開始,《新聞調查》從星期五21:25移至星期六21:15播出後,佳作迭出,收視率明顯上場,作為同時段的欄目,同屬新聞評論部的《實話實說》與《新聞調查》穩居第一、二名,這兩個欄目之間的競爭,明顯把同時段的其他欄目甩在身後,當然,這裡有時間長度、播出時面調整帶來的競爭優勢,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節目水準的提高,奉獻在您面前的,就是欄目製片人和全體編導、出鏡記者、攝錄人員、策劃人員和後期製作人員今年上半年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了畫面和聲音的感性與直觀,這些文字和圖片更凸顯出《調查》人思考的理性與抽象,特別是節目播出時觀眾無法看到的《調查手記》,讓讀者可以直達《調查》人的心靈深處,一份份“調查報告”凝聚著《新聞調查》欄目對社會的責任,對人性的關注,對探尋事實的執著。
雖難免生硬,但為了讀者閱讀方便,我們把今年上半年的調查內容分成這樣六個部分:
第一、昨與今:
新千年來臨,《新聞調查》把目光投向了象徵中國文化的瓷器――汝瓷的技藝、汝瓷的珍貴、汝瓷的失傳,是文化的謎題,是歷史的奧秘;是隨追 尋者腳步的是《調查》人的好奇與期待文明的殘片,能否拼湊出昔日的輝煌?於是有了《千年的尋找》。
狀告丈夫“包二奶”的羅潤俏、向誤珍並傳播自己得了愛滋病訊息的醫院怒討說法的余梅芳、為消費者揭穿騙局反遭誣告的楊劍昌、控訴日軍性侵害的萬愛花、陪伴丈夫與死神對視的陸幼青、為讓白酒貼上警示標籤上訪不停的王英、為戒除毒癮在欲望與親情間掙扎的宋玉生……他們的昨天成了《調查》的一期期節目,他們的今天仍讓《調查》人放心不下,於是,有了對他們的回訪,有了《走過2000年》/ 人人企盼奧運,但不是每個人都像何振梁那樣命運與奧運緊緊相連,於是,記者的調查誕生了《申奧故事》。
第二真與假:
制假販假,司空見慣,但《追蹤偽劣輸液器》讓我們看到了假貨背後的真打假打――有關執法部門的風怪不怪、真假難辨――生產“真貨”的廠家現制假者的沆瀣一氣。
聽多了五花八門的口號、看多了各式各樣的浮誇,但透過《絳縣的經驗》這齣充滿黑色幽默的荒誕喜劇,我們仍能感受到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的嚴重。
身處災區,《調查》人關注生命的求援,也反思災難背後的原因,目光所及,茫茫雪原――《暴風雪過後》讓我們自問:習慣的,就一定對嗎?看到的,就一定真么?
第三、生與死:
九個痛不欲生的患者,一個求死不能的病人,一個全球共對的生命難題,《調查》人以悲憫的情懷,理智的眼光,與患者、醫生、學者――與全社會一起面對生命的拷問:《死亡可以請求嗎》。
偏見:“心病不是病”、“精神障礙就是發瘋”‘事實:我國有1600萬精神障礙患者,被偏見遮蔽的事實,正是《直面精神障礙》要探尋的真相。
面對苦難,什麼是人性的極限?孩子失聰、母親去世、丈夫要求離婚,《家有聾兒》的白濤能不能給我們一種參照?
第四、紅與黑
“狼群中的羊,也會變成狼!”這有人看了《溫嶺黑幫真相》之後的慨嘆。黑幫有多黑?《調查》人關注;黑幫如何變黑?更是調查的重點。
證券股市、一個女人、21億,通俗小說一般的素材,通過《黑色交易》,攪起人們對制度、監管與人性的另一種思索。
一個先進、一個楷模,有人稱他“現代包公”《調查》人帶著問號走進他內心的矛盾、走近他辦公室外那塊“說情者止步”的牌子,於是有了《鐵面局長》。
第五、權與錢:
一說到腐敗問題,人們往往只注意受賄、索賄者;其實,行賄者身上也有很多的故事;是無奈,是貪婪?看過《行賄日記》、《行賄“大公家”》之後,您也許會說:一言難盡!
第六、大與小:
大城市、小山村,一個只想走出農村的姑娘、一場身心俱損的惡夢,《少女董書君》令人更加關心城市化進程中農民。
一個小人物,打了個“大”官司,歷時18年,驚動了全國人大,只為弄清兒子的死因:《范李之死》。
深秋,讓我們一起分享《新聞調查》在剛剛過去的春夏收穫的果實。
2001年11月1日

調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紀實報告(3、4部) 本書目錄

A 昨與今
一、千年的尋找
二、走過2000年
三、申奧故事
B 生與死
一、死亡可以請求嗎
二、直面精神障礙
三、家有聾兒
C 真與假
一、追蹤偽劣輸液器
二、絳縣的經驗
三、暴風雪過後

調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紀實報告(3、4部) 文章節選

死亡可以請求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胡云騰:我們可以看看,世界上這么多國家,那么多已開發國家,他們討論安樂死比我們早,他們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水平非常健全,為什麼別人都沒有實行?這就說明安樂死在法理上,在哲學上,在倫理上它還沒有取得一個都說通的狀態。安樂死這個法律為什麼不能輕易制定,就是因為它牽涉到人的生命。應該說,就像執行死刑一樣,一個都不能錯,錯了一個就會使法律蒙上灰塵。
調查背景:
如果把安樂死作為一個命題,那么它的確是人類智慧和情感的考驗,在謀求解除病痛和捍衛生命價值的努力中,人類必須有所捨棄嗎?從一開始就伴隨著爭議的安樂死還會一直爭論下去嗎? 
4月1日,西安的九名尿毒症患者聯名投書當地媒體,請求有關部門準予他們安樂死。4月10日,荷蘭議會上院以46票贊成、28票反對、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安樂死在特定條件下合法化的法案,這不僅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的國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新一輪有關安樂死的激烈爭論。
調查事件:
《新聞調查》記者赴西安採訪了那幾位不堪病痛折磨、難以繼續支付醫療費用而請求安樂死的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屬,又趕到貴陽調查了兩年前一位年僅22歲的晚期肝癌患者李林請求安樂死而不能的情況;在北京、天津走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法學專家胡云騰、北京大學的醫學專家嚴仁英和中國臨終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崔以泰。
記者的調查,展示了患才、家屬、醫務界和法律界各方的觀念衝突和各自面臨的困惑。
調查對象:
1、陳新華、王炎德、鄒榮、程運生
尿毒症患者
2、黃偉
西安市中醫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主治醫生
3、程運生之子
4、程運生之妻
5、西安市民若干
6、李雪紅肝癌患者李林的二姐
7、李雪梅李林的大姐
8、黃志剛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生
9、彭曉勇 《貴州都市報》副總編
10、胡云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
11、嚴仁英 北京大學醫學部終身教授
12、崔以泰中國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調查者:編導:耿志
出鏡記者:董傅
攝像:栗嚴
 蔡建元
錄音:沈鵬
統籌:吳海蔓
 杜曉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