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是唐初浙東越州永欽寺僧袁辯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在款待朋友時拈題分韻的即興之作,朋友雖是新結識的,但言語間很是投機,故作者引為知已,傾訴衷腸,寫得很是綿密深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年代:唐初
作者:袁辯才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①。
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②。
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③。
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燃灰④?

作品注釋

①醞:本意為釀製,此處指酒。新知:新近結識的朋友。
②落寞:冷落,寂寞。步月:在月光下徘徊散步。
③孤琴:獨弦琴。旅雁:天空飛行的大雁。雁是候鳥,定期往還南北,猶如旅行,故稱。
④非:除非。不燃灰:即死灰,熄滅了不再燃燒的灰。比喻出家人摒棄了一切世俗慾念,心裡已像灰燼一般冰冷。

作品簡析

缸面酒本意為浮在酒缸面上的那層酒。此處指初熟的黃酒,這種黃酒向為浙江省紹興市特產。款即款待、招待。蕭翼本名蕭世翼,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孫。他多才多藝,富有計謀,唐太宗時曾任監察御史。探指探韻,即抽鬮得韻,按韻賦詩。這是一首在款待朋友時拈題分韻的即興之作。朋友雖是新結識的,但言語間很是投機,故作者為知已,傾訴衷腸。詩寫得很是綿密深沉。由此可見,作者是多么寂寞,多么信任朋友。然而,這位姓蕭的朋友別有用心,有為而來,卻是作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何延之《蘭亭記》有云:“太宗購右軍書,獨未得《蘭亭》真跡。初此記在右軍七代孫智永所,永傳才師。才鑿樑上貯之,保惜甚至。太宗嘗敕召才,面問數四,因以亡失對。帝知不可奪,以翼多權謀,令充使詭取。翼改服稱山東書生,攜二王雜帖數通赴越州,徑造才院。才一見款密,留宿,設缸面酒。江東缸面猶河北稱瓮頭,蓋初熟酒也。各探韻賦詩。經旬朔,談論翰墨,出所攜帖示之。才雲‘此未佳。’固言藏有《蘭亭》於樑上,出視之。翼故疑為向拓,駁辯,留置几案。一日伺其不在,逕取之。乘驛歸,上太宗報命。授翼員外郎。仍賜才物三千段,谷三千擔。才驚忱,歲余卒。”

作者簡介

袁辯才,唐初浙東越州永欽寺僧。俗姓袁,法號辯才,生卒年及籍貫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610年前後在世。他是名僧智永(書聖王羲之的後裔)的傳法弟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