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技巧》

《解決問題的技巧》

人要生活,生活就有需求,當這種需求不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滿足時,就成了問題。換句話說,當期望與現實存在距離時,就產生了問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們這裡說的“問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留的作業題,而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未經加工的問題。
要提醒的是,期望不僅是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一種動力。期望能煥發你內部的資源——智力、直覺、下意識以及身體的和感情的能量。如果你有飢餓感,千萬不要硬壓它,因為這“飢餓感”正是你生活和事業的動力,值得珍惜。
藝術家是“餓漢”,科學家是“餓漢”,哲學家也是“餓漢”。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著“飢餓”。正是這“如饑似渴”的感覺催促著他們前進,使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在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成功。
問題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我們解決問題應該像“庖丁解牛”那樣乾淨利索。——這正是本書的主旨。

作者簡介

歐陽絳,山西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56~1957年,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工作,在錢學森和許志國先生指導下從事運籌學的研究。1980年以後,在山西大學講授和研究世界數學史。
著作和譯著有:(1)《數學的發現》(第一卷),譯自英文版,科學出版社,1982。(2)《數學史概論》,譯自英文版(原著是H·伊夫斯1976年第四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3)《數學史》,譯自英文版,科學普及出版社,1987。
(4)《思維效率》,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5)《數學史上的里程碑》,與張鴻林合譯自英文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6)《數學方法溯源》,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7)《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與范建年合譯自英文版,商務印書館,1992。
(8)《數學大觀》(第一卷),台北曉園出版社,1993。
(9)《數學史概論》,譯自英文版(原著是H·伊夫斯1990年第六版),山西經濟出版社,1993。
(10)《數學鐵事》,台北九章出版社,即將出版。
(11)《線性規劃概論》,與林自新合譯自英文版,科學出版社,1959。
(12)《生產組織與計畫中的數學方法》,譯自俄文版,科學出版社,1959。

目錄


讀者須知
第一章緒論
1.1莫心煩
1.2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1.3青黴素的發現
1.4鼓足勇氣,大膽提問
1.5問題是什麼
1.6解決問題靠的是什麼
1.7本書能為你提供什麼
第二章認準真正的問題
2.1司馬光砸缸救人
2.2從電梯到鏡子
2.3油墨和印刷機
2.4“耐高溫”和“可被氣化”
2.5化纖為什麼發黑
2.6水與農作物
2.7閒話水庫
2.8水利案例
2.9廣州捷運車站防水工程質量控制監理工作
2.10植樹造林“模範”
2.11滅蚊“先鋒”
2.12一日功臣,萬代罪人
2.13一則令人心痛的訊息
2.14“沒問題”≠沒問題
2.15把問題抹掉
第三章理想、目標、機會
3.1希望、願望、期望
3.2詩二首
3.3信念就是力量
3.4漫談理想
3.5“好高騖遠”頌
3.6具體目標和設計方案
3.7機會捕捉
3.8徐霞客的故事
第四章分析問題
4.1“庖丁解牛”新解
4.2分解問題
4.3已知、未知和約束條件
4.4“解鈴還須系鈴人”新解
4.5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第五章解決問題
第六章反思、平價、原則、程式
第七章解題者必備的素質
第八章案例分析
第九章故事集錦
第十章“問題求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前言

我們這裡說的“問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留的作業題,而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未經加工的問題。
人要生活,生活就有需求,當這種需求不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滿足時,就成了問題。換句話說,當期望與現實存在距離時,就產生了問題。
要提醒的是,期望不僅是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一種動力。期望能煥發你內部的資源——智力、直覺、下意識以及身體的和感情的能量。如果你有飢餓感,千萬不要硬壓它,因為這“飢餓感”正是你生活和事業的動力,值得珍惜。
藝術家是“餓漢”,科學家是“餓漢”,哲學家也是“餓漢”。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著“飢餓”。正是這“如饑似渴”的感覺催促著他們前進,使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在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成功。
問題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我們解決問題應該像“庖丁解牛”那樣乾淨利索。——這正是本書的主旨。

精彩書摘

3.4 漫談理想
一個上國小四年級的女孩,隨她的父母(我二十年前的學生)
來看我。我問她:“你的理想是什麼?”她的答覆很乾脆:“我要像我
媽媽那樣,當醫生,治病救人”。
一個國中一年級的女孩稍微遲疑了一會兒,說:“當今社會有
許多不平事,我長大了要當律師,把它擺平。”
一個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遲疑良久之後說:“我沒想過這個問
題。”我說:“請你細細掂量之後再回答我。”她說:“我希望能考上大學。”
一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說:“我是個現實主義者,我只希望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
奇怪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敢說出自己的理想。
有一位同學問我:“您有過什麼理想?達到了沒有?當理想破滅時,您是怎么想的?”
請允許我從頭說起:《科學畫報》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一種雜誌,也是給我啟發最多的一種雜誌。那上面登載著許多趣聞和科學家的故事。它向我展示開一個神秘的新世界,那是在四合院裡見不到的新世界。它告訴我說:宇宙是多么大!在海洋底下有各色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它還向我講述:蜜蜂是怎樣生活和工作的?螞蟻有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那時,我識字還不多。字,不認得,可以跳過去;畫,可一幅也不讓它漏過。哥哥、姐姐放學回了家,我總是纏著他們,要他們給我講。最有趣的是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是我知道的第一個外國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