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孤獨與自由》

《親密、孤獨與自由》

我們都在跳著人際關係的探戈,如何踩著一進一退的完美舞步,敞開心胸擁抱別人,卻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讓我們一同來勇敢地體驗愛、自由與孤獨的真諦!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聖嚴法師傾情作序,一本難得的可以靜靜的一氣呵成品讀的佳作,解讀親密、孤獨與自由的愛情真諦。

內容簡介

操控,為了滿足需求,在孤獨中發現自我。學習跟自己親密,無條件的愛,崇高的夢想,愛等於親密?完美的關係等於完美的人?轉化,從逃避到放下,擁抱孤獨,擁抱親密。面對自己的孤單寂寞,走出受害者的角色。逃不掉的關係,親密產生的迷霧,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得到最終的自由,操控,讓親密遠離,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

作者簡介

楊蓓,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中興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現任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團體工作、團體動力與行動研究、家族治療、心理衛生、禪修與心理健康等,並擔任助人專業工作者之督導、訓練與諮詢多年。常年擔任台灣法鼓山義工,蹦版心理暢銷作品多部。

媒體評論

第一次親見楊蓓老師,是在一次吵鬧的會議之中,而楊老師的發言,獨得了全場安靜之後的滿堂喝彩。她,是能夠使你第一眼看見就會立刻安靜下來的人,有著一股神奇的修為的力量。相由心生,文如其人。當我手捧著楊蓓老師的卷語翻開第一頁,涓涓細流般溫潤的文字便一下子流淌至心田,仿佛時間停止,思緒只傾注於當下的寧靜。這一刻,是多年久違的與自我相守的孤獨時刻,我懵然重回原始的自由之態,探尋歸宿,一氣呵成。於是發現,對自我的無間,乃是一切親密的源頭。“當心安於己上,有滿足之感”這是與自我的親密之味,更是你儂我儂、享受於人際、大愛於天下的心靈所依。——編輯手記於彬

目錄

推薦序大陸版自序台灣版自序01親密與孤獨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在孤獨中發現自我面對自己的孤單寂寞學習跟自己親密親密一定要兩個人?愛等於親密?擁抱孤獨,擁抱親密02親密與操控操控,為了滿足需求操控,讓親密遠離親密一定要兩個人?誠實,超越操控的法寶反省,開啟親密的契機03親密與自由親密與自由的平衡點身不由己的不自由無條件的愛,崇高的夢想完美的關係等於完美的人?得到最終的自由04逃避與放下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人從小就在學習逃避親密產生的迷霧轉化,從逃避到放下05在關係中成長逃不掉的關係從虛假中看見自己不再與自己玩遊戲走出受害者的角色

前言

記得於1997年2月,我曾為楊蓓教授的第一冊演講集《自在溝通》寫推薦序,出版後的讀者反應熱烈。她則謙虛地推說,那是因為我寫的序,所以暢銷。楊教授的為人,總是將他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她的演講、她的課、她的書,都能讓人感到溫馨、親切,沒有距離感。現在,這本新書名為《親密、孤獨與自由》,看來是相當羅曼蒂克的,好像是一本傳授戀愛術的妙典,全書分為五篇,不僅有三篇的篇名用了“親密”兩字,以內容而言,幾乎全書的各章各節都是在圍繞“親密”兩字,為讀者爬梳各自內心的種種情緒。

精彩書摘

01 親密與孤獨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不要逃避孤單寂寞我曾讓學生做一個實驗,要他們試試看一天之中什麼事都不要做,看看會是怎么樣的情況!結果大概半天不到,他們就放棄了,因為覺得很無聊、無所事事。在這時候,如果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在,你將曉得什麼是寂寞的感覺。此時,如果你面對寂寞,並開始往內在尋找,尋找如何處理寂寞,尋找什麼才能真正滿足內心,將會得到不一樣的體會。所以寂寞其實是_個機緣,讓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常常是攀緣其外的,常常是無法回到自己身上的。這樣的寂寞狀態與親密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唯有經歷寂寞,面對它並接受它,如此一來,到自己擁有寂寞的時候,才會發現此刻不再寂寞,因為寂寞已經轉化成孤獨。孤獨對人而言是非常正面的,能夠單獨自己一個人,把心放在自己身上,沒有慌張恐懼,相對地就會有滿足感。我曾經有一次經驗,在路上散步時,心裡就是無法安住。一個人的心要安住,必須要安住在某處,當時我就想我的心要放在哪裡?首先,我想將心放在家,但還是不安;放在學校,仍是沒有用;我再把心放在農禪寺大殿,但還是不行;最後,我把心放在我打坐最多、度過最愉快時光的地方——紐約象岡,卻依然不行。我發現和我關係密切的地方,都不能讓我把心安住,心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時從路燈下走過的我,看見自己的影子與燈光重疊,我突然得到一個靈感,應該將心放在此時此刻。走著走著,我漸漸將注意力放在走路的感覺,體驗當下的感覺,發現心真的安住下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