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

《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首次發表於《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年第2期,而後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科技管理》2008年第9期作為首篇文章全文轉載,在科技界引起強烈反響。該文獻以複雜性科學的視角對信息技術發展與融合背景下的技術創新模式進行了重新審視,分析了世界上對面向未來的創新模式的探索,進而總結了知識社會條件下以人為本的創新2.0(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模式的典型特徵。

隨著信息技術的融合與發展,資訊時代、知識經濟越來越成為主流話語並正逐步改變了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式,技術創新的方式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隨著時間跨入二十一世紀,如何應對知識社會新形式、新條件下的作為複雜湧現的科技創新,就成了先知先覺的科學界關注、研究和探索的前沿領域。《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首次研究並闡釋了創新雙螺旋結構以及知識社會條件下的面向未來的創新2.0模式。

文獻簡評

在《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一文中,作者在對科技創新複雜性分析基礎上,指出科技創新是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互動複雜作用下的一種複雜湧現現象,是技術進步套用創新技術創新雙螺旋結構共同演進的產物,並剖析了AIP需求引導、用戶參與的套用創新模式,稱之為創新2.0——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與發展推動了社會形態的變革,催生了知識社會,使得傳統的實驗室邊界逐步“融化”,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中國AIP和歐盟Living Lab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共同創新、開放創新平台的建設,構建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的創新服務匯流排以及新型的創新價值鏈合作夥伴關係。“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正面臨挑戰,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台、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顯現。”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需要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以社會實踐為舞台的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的套用創新平台,實現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的並駕齊驅,打造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

文獻摘要

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
摘要:科技創新是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互動複雜作用下的一種複雜湧現現象,是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的“雙螺旋結構”共同演進的產物。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與發展推動了社會形態的變革,催生了知識社會,使得傳統的實驗室邊界逐步“融化”,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急需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的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的套用創新平台,實現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的並駕齊驅,打造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
關鍵字:科技創新,雙螺旋結構,套用創新,創新2.0

宋剛,唐薔,陳銳,紀陽.複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J].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2),28-33

相關詞條

創新2.0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套用創新公務創新創新雙螺旋Web 2.0開放原始碼自由軟體三驗用戶體驗套用創新園區開放創新共同創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